淮海戰役:大戰在即,蔣軍為何派一隻“豬”鎮守徐州?實在沒人了

淮海戰役:大戰在即,蔣軍為何派一隻“豬”鎮守徐州?實在沒人了!

淮海戰役在三大戰役中有獨特的地方,以60萬對80萬,是三大戰役中唯一的一場我軍佔劣勢的大戰,但在這場強強碰撞中,解放軍戰勝強敵,一舉殲滅蔣軍精銳55萬!

在淮海戰役中,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和粟裕等我軍優秀將領一齊出現,鑄就了戰場上永遠的豐碑和傳奇。

對劉、鄧、陳、粟四人,毛澤東都有高度評價。

對鄧小平,毛澤東曾在長沙對周恩來說:鄧小平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

對陳毅,毛澤東在他的追悼會上說:陳毅是個好同志。

對劉伯承,毛澤東說他是“一條龍下凡”。

而對粟裕,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期間就說過:“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那時,他和粟裕已經十多年沒見了。

在淮海戰場上,解放軍面對的不僅僅是數量佔優的敵軍,更關鍵的是蔣軍大部分精銳幾乎都集中到了這裡,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都在華東,除了張靈甫整編74師早在一年半前就被陳毅和粟裕殲滅外,其餘如老軍長邱清泉的第5軍和老軍長胡璉的第18軍都在淮海大戰中出場。

無論是質還是量,敵軍都遠比我軍強大,但最終我軍還是頑強取勝,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一鍋夾生飯,硬是讓你們吃下去了!

為什麼我軍會在淮海戰役中取勝,原因有很多,但軍事指揮員水平的高低絕對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中,除了劉、陳、鄧、粟、譚5位傑出的軍事家之外,各縱隊的司令員也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將,沒有一個拖後腿的。

再看看蔣軍的高級將領們,應該說從牌面實力看,也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

最高指揮官、徐州“剿總”總司令曾經在中原大戰中威風八面,被蔣介石稱為“長勝將軍”。

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是中生代最優秀的將領,也確實有和粟裕掰掰手腕的實力。

至於兵團司令官級的悍將就更多:邱清泉文武雙全,人稱“邱瘋子”,麾下第5軍是5大王牌主力之一;胡璉被毛澤東稱為“狡如狐、猛如虎”,是5大王牌主力第18軍的老軍長;黃維也是一個出色的戰術家,他的第12兵團曾讓中野啃了很久……

很多人都把蔣軍的大敗歸結為蔣介石的一杆子插到底,這固然是個重要原因,但我認為,蔣軍在徐蚌失敗的關鍵原因,還在於那個存在感不強的最高司令官:劉峙

更有很多人說劉峙是只豬,電影中就有這樣的鏡頭,劉峙給徐州的高級將領們開會,邱清泉就說徐州這麼重要,怎麼得派只虎來,再不濟也得派只狗來,結果派了只豬來!

蔣介石為什麼派一隻豬來?

其實他有自己的苦衷,他也知道劉峙今非昔比,但實在是沒人可用了。

蔣軍確實有幾個軍事能力超高的強人,但都來不了。衛立煌軍事才能突出,有主見,但已經派到東北了;陳誠是行政幹才,軍事上是二流;顧祝同名聲大於能力,只會當總統的應聲蟲,被人送了外號“顧粥桶”,肯定不敢來徐州真刀真槍地打仗;薛岳在徐州待過,但最終弄了個灰頭土臉;王耀武守濟南,不能南調;傅作義是厲害,但他也不可能離開綏遠和北京,大老遠跑徐州來呀;廖耀湘、孫立人、陳明仁、邱清泉、胡璉包括雜牌的黃百韜都很能幹,但級別和資歷不夠……

杜聿明是個合適的人選,但他肩上只有兩顆星,徐州“剿總”至少得是三顆星才行,全國五大戰區:東北“剿總”衛立煌、西北“剿總”胡宗南、華北“剿總”傅作義和華中“剿總”白崇禧,都是上將,其中還包括白崇禧這個四顆星“一級上級”,比其它三人還多一顆星。

說到白崇禧,蔣介石倒是希望由他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大“剿總”,白崇禧一開始也答應了,如果這樣的話,以白崇禧的能力來對付劉、陳、鄧、粟等人,結果不一定會贏,但肯定不會像後來劉峙輸得那樣慘。

但白崇禧變卦了,他不想去徐州,一方面是他擺不平徐州這些黃埔系,二是他想給老蔣好看,讓他打了敗仗趕快下台滾蛋,中國好讓自己和李宗仁收拾局面。

最後,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蔣介石只好用劉峙這隻“豬”來看守徐州的大門。

我們來看下,劉峙上任之後,他都幹了哪些事情,他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剿總”總司令呢?

劉峙的早年曾經風光過,在北伐時期屢立戰功,特別是蔣介石賴以成名的“龍潭一戰”中,被稱為“福將”,後來又在中原大戰中出盡風頭,連名將傅作義都成為他的手下敗將,圍剿紅軍時又立下大功,深得蔣介石信賴。所以,無論從資歷還是過往的戰績中,劉峙都不是一個等閑之輩。

但劉峙的時代明顯已經過去了,他年紀變大之後,就變得昏庸貪財,抗日戰爭被日軍打得一敗塗地,被人譏諷為“長腿將軍”,經常性不戰而逃。

因此,劉峙被蔣介石撤職查辦,長期處於困居狀態。到淮海大戰前,蔣介石實在是沒可用了,才讓他重新披掛上馬。

但這一次蔣介石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甚至差點把自己給埋了。

舉三個例子,說明劉峙在徐州的表現,就知道這個“豬”將軍是如何坑老蔣的了。

第一,劉峙作為徐州最高司令長官,戰役中他只在徐州待了十幾天就飛走了。而整個戰役一共兩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裡,他根本就不在徐州,就更談不上和官兵們同甘共苦了。

相比起杜聿明,在陳官莊最後的冰天雪地中都和士兵們在一起;相比胡璉,本來有逃生的希望,但關鍵時刻兩次要求空投回戰場;相比起黃百韜和邱清泉的戰死沙場,劉峙的做法完全是懦夫行徑。

第二,大敵當前,劉峙居然還在貪財!

從徐州撤退之前,劉峙沒有在第一時間把撤退的消息通報給各兵團司令官,相反,他先把這個消息悄悄告訴了和他有利益關係的商人,劉汝明、李延年這些兵團大將是看到商人們把徐州搞得大亂才知道劉峙已經準備要逃走的消息!撤退變成了逃難,劉峙的本性可見一斑!

第三,對戰局變化束手無策,不敢放手一搏。

劉峙這個“剿總”總司令當得很輕鬆,上有蔣介石發號施令,下有杜聿明左推右擋,他就飛到蚌埠看熱鬧。其實,當黃百韜兵團被圍碾庄的時候,杜聿明出過一個主意:棄黃百韜於不顧,向西不顧一切圍攻實力偏弱的劉、陳、鄧的中野,這樣黃百韜之圍可解,徐蚌戰場也不至於陷入危急,劉峙哭喪着臉想了好久,覺得還是要救黃百韜——結果,黃百韜沒救出來,還搭上了黃維兵團。

第四,無力控制局面,徐州“剿總”等於沒有總司令。

到徐州之後,劉峙只是在一次視察中對戰場狀況表現出極大憤怒,但此後什麼也沒有做。他知道大家不服他,大家也知道他知道大家不服他,於是更加不服他。徐州地區雲集幾十萬大軍,蔣介石飛來飛去直接指揮,杜聿明只能跟着做小修小補,劉峙這個徐州“剿總”的總司令,幾乎什麼也沒幹,形同虛設,等於沒有。

蔣軍有個特點,干好的不如干壞的,干壞的不如不幹的。

幹得“好”的,比如嫡系的邱清泉和雜牌的黃百韜,已經算難能可貴了吧,最終戰死沙場;幹得“壞”的,像杜聿明,辜負了校長的信任,葬送了幾十萬大軍,在功德林被關了10年;而像劉峙這樣什麼也不幹的,最後逃到台灣獲得善終……

劉峙在早年的蔣軍中曾經是厲害的角色,被授予“二級上將”,肩扛三顆星,稱為“五虎將”。但實際上看,我們看看這“五虎將”都是誰,就知道其含金量怎麼樣了。

陳誠:剛才說過,他是行政幹才,但軍事水平一般,所以丟掉東北,他要負很大的責任。後來陳誠到台灣,最高曾任“副總統”,成就不小。陳誠是一級上將。

顧祝同:這是個對蔣介石十分順從的人物,幾乎沒有自己的見解,當過參謀部長,但沒見參謀出什麼高見來。顧祝同也是一級上將。

衛立煌:衛立煌在軍事上很突出,但由於不是嫡系,所以始終和蔣介石疙疙瘩瘩。後來雖然他出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卻不肯聽話,堅守瀋陽不出,最終葬送了全東北。不過,後來衛立煌回歸祖國,受到毛澤東的熱烈歡迎。衛立煌是二級上將。

蔣鼎文:他是二級上將,由於他在解放戰爭並不重要,所以本文沒有提到過他,他的名義和戰績都是之前積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