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面臨24%的“對等關稅”稅率,遠超市場預期。儘管特朗普已宣布暫緩對等關稅,但日本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仍面臨10%的統一關稅以及針對汽車的25%關稅。美日前兩輪貿易談判未取得實質進展,美國希望談判聚焦“對等關稅”稅率,日本則希望所有其他關稅也一併討論。
中國對美經貿博弈取得階段性成果後,日本政府或有意拖延談判,寄希望於美國在經濟、政治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自行取消關稅。但美國對日本不給“特殊照顧”的態度十分明確,預示着美日第三輪談判將困難重重。
日本出牌:“反向進口”日企在美生產汽車
日本正在考慮一攬子提議以尋求美國取消關稅,其中可能包括增加美國玉米和大豆的進口、造船方面的技術合作以及修改進口汽車的檢驗標準。
汽車是美日貿易爭端的“主戰場”。2024年,汽車占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的81%。一名熟悉談判情況的日本官員表示,汽車和零部件是日本對美出口的最大品類,這意味着談判必須解決汽車關稅問題。如果該領域無法取得進展,雙方將難以達成任何共識。
石破茂21日就縮小美國對日貿易逆差表示,日本“反向進口”日本製造商在美國生產的汽車,也“可以是手法之一”。日本政府正在探討把“反向進口”方案作為談判籌碼,以此解決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視的貿易逆差問題。
日本冥思苦想的“反向進口”方案,就是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美日貿易摩擦時期,為平衡兩國貿易逆差,日本就曾經採取過這種“逆輸入”策略。目前,仍有不少日本車企在採用“逆輸入”策略。2010年以後,本田、鈴木等部分日企,開始利用印度、泰國等新興市場的低成本優勢,“反向進口”日本汽車。

沒有關稅 美國汽車產業要消失?
日方主動提出的“反向進口”方案,能否讓美方讓步,目前仍難以評估,但卻能反映出美國的汽車在日本有多不受歡迎。日本汽車進口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財年美國汽車在日本銷量僅超過12000輛,其中特斯拉汽車在日本銷量大概為2000輛。
日本人不愛買美國車有多種原因:日本消費者偏好小型化、低油耗車型,而美國車企主推大排量suv、皮卡等車型;美國車科技含量不足,缺乏創新亮點,設計被詬病“平庸得像古董”。此外,美國車忽視在日本的本土化改造,甚至長期無視日本右舵車的設計需求,這在日本消費者看來,簡直是對日本市場漫不經心。
白宮辦公廳副主任斯蒂芬·米勒5月1日曾表示,美國汽車佔世界市場份額越來越低,如果沒有汽車關稅,美國汽車產業將在幾年內消失。這雖然是在替美國加征關稅辯護,但也道出了美國汽車競爭力實在太弱的現實。

美日協議 七月底前沒戲?
日本是美國最大海外投資來源國、亞洲重要盟友,但目前石破茂政府面臨內外交困的嚴峻挑戰。日本經濟今年一季度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負增長,日本政府債券近日連續下行,日本長期政府債券拍賣結果不佳導致收益率創下新高。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國會無奈表示,日本的財政狀況“無疑非常糟糕,比希臘還差”。
美國實行高額關稅,更是嚴重衝擊日本經濟。汽車產業是日本的重要支柱產業,承載着12%的gdp和500萬人口的就業。當前,美國是日本汽車產業的最大出口市場,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超400億美元。有日本學者警告,“無論哪個政府執政,如果不能取消或大幅降低汽車關稅,就無法生存。”
據日本官員透露,考慮到日本參議院選舉最遲要到7月下旬舉行,同時選舉本身對於支持率低下的石破茂政府又是一場硬仗,所以日美雙方不太可能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前達成協議。這也意味着,日本的關稅談判大概率會拖到7月初“對等關稅”90天豁免結束之後。
作者丨侯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