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最後一顆北斗衛星在今年6月份成功發射升空,至此55顆北斗衛星已全部就位,北斗導航系統順利完成全球組網。緊接着中國就在7月31日對外宣布,北斗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可以為世界各國提供服務。而在今年下半年發布的蘋果手機上,也首次明確支持北斗導航系統,這表明北斗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大。那麼截止到目前,北斗的應用成績如何呢?最近公布的一項數據說明了一切。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1月25日報道稱,在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座人口近500萬的大城市,在線食品配送公司Deliver Addis的人氣在最近飆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旗下APP能夠將食物非常精準地送到顧客所在地,所以備受好評。
而之所以能夠提供如此精準的配送服務,背後離不開中國衛星導航技術的支持。在當地經營一家日本餐廳的老闆古河美幸告訴記者,從她13年前自日本來到這裡後,智能手機定位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事實上,這些僅僅只是一個縮影,根據美國衛星信號接收公司的數據顯示,在全世界195個主要國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北斗衛星對其觀測的頻率要比美國GPS高,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指標性的數據,意味着北斗正在逐漸取代GPS昔日不可撼動的地位。
日媒還指出,在亞的斯亞貝巴有多達30顆北斗衛星不斷地傳送信號,這一規模是GPS的兩倍,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北斗衛星才能提供更加迅速和精確的定位服務。當然了,能夠有如此成績也並非全是北斗衛星的功勞,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廉價智能手機在當地的高普及率。
過去數十年的時間中,西方國家憑藉自己的先發優勢,在很多傳統領域佔盡便宜,並形成壟斷地位,這些都是美國能夠維繫全球霸權的基礎。然而這些年情況卻有了很大變化,雖然歐洲和日本依舊一成不變,可中國這個新玩家擠了進來,讓美國有了非常強烈的危機感。
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所有的信息最後都被匯聚成各種數據,可以說誰掌握了更為全面的數據,誰就能在應用領域拔得頭籌。北斗衛星所提供的各種定位信息,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重要的數據,而且掌握這種數據不僅在商業領域可以大展拳腳,對國家安全而言也是舉足輕重的。
讓人欣慰的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投入使用這幾個月所取得的成績,已經使得我們在這場競賽中面對美國GPS取得了初步勝利,不過數據主導權的全球爭奪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步我們都必須走好。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衛星能夠成功,和我們自力更生的原則是分不開的,這裡還要感謝一下當初對中國加入合作百般刁難的歐洲航天局,以及中國使用GPS時在背後使絆子的美國,是他們逼着中國航天人只能靠自己,最後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現在。這兩年美國又開始故伎重施,想在一些高科技領域搞封鎖,而這到底是阻礙還是助攻,數年之後自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