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與安杜里爾公司的yfq-44a是空軍"協作作戰飛機"(cca)項目第一階段(增量1)的兩種原型機。yfq-42a的技術根源可追溯至xq-67a實驗無人機,該機通過空軍秘密的"離機傳感站"(obss)項目開發。obss引入的"屬/種"開發模式採用模塊化架構,允許單個核心機體(屬)支持多種任務定製改型(種)。經過超過一年的飛行測試,xq-67a提供了關鍵的飛行動力學、控制系統和自主軟件數據,這些數據已整合到yfq-42a中。yfq-42a機身長4.5米,翼展8.5米,最大起飛重量1200千克,可攜帶600升燃料,最長續航時間36小時。通用原子公司稱yfq-42a強調其通過自主能力與無縫融入有人-無人編隊的能力在對抗環境中壓制威脅,以更低的成本和符合威脅發展的時間線提供了作戰能力,將作為一種靈活、經濟高效的力量倍增器,提升美軍空中優勢。

照片顯示yfq-42a採用低可探測設計,氣動布局與該公司mq-20"復仇者"無人機近似,但比安杜里爾yfq-44a更顯厚重。機鼻底部存在深色區域,疑似安裝網狀散熱口與梯形光電窗口,該位置與該公司2024年公布的渲染圖吻合,通常用於安裝前視紅外/光電傳感器,機腹可見疑似內置彈艙的艙門結構,配備前三點式起落架,主起落架採用搖臂設計。通用原子先進項目副總裁邁克·阿特伍德在2025年3月空天軍協會研討會上解釋:"選擇內置彈艙不僅為搭載導彈,還可執行後勤運輸。我們在二戰遺留機場測試時發現跑道條件惡劣,搖臂式起落架能緩解着陸衝擊,這對短距粗糙跑道起降至關重要。"技術人員正在對配備空速管的原型機進行地面測試。當前測試包含結構完整性檢查、推進系統試驗、航電可靠性評估以及自主系統堆棧驗證。所有傳感器、執行器和數據鏈必須在首飛前達到無故障標準。



美國空軍計划到2030年發展包含空戰、電子戰、偵察和防空壓制等專用機型的協作作戰飛機(cca)家族。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與安杜里爾公司的yfq-44a兩款原型機均貫徹空軍"敏捷作戰部署"(ace)理念,支持前沿基地快速部署。空軍計劃採購1000架以上cca,其中增量1階段擬採購100-150架,2025年10月啟動生產競標。空軍未來司令部約瑟夫·昆克爾少將透露,增量2階段將要求更簡化、低成本的設計。目前yfq-42a與yfq-44a正推進地面測試,預計數月內首飛。通用原子使用mq-20"復仇者"無人機驗證吊艙式irst系統空戰能力,安杜里爾則通過"虹鯊"垂直起降無人機測試蜂群戰術。現在cca戰鬥機還以溜了一些問題難以解決,包括空戰中的自主權限程度、人類飛行員如何維持控制或推翻決策、防止對手干擾的網絡防護措施等。美國空軍正在積極研究這些問題,將對策應用到cca上,為下一代空戰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