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天,解放軍發起了登陸海南島的渡海戰役。
當解放軍戰士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登上海南島的時候,竟然發現,在島上還有一支不為人知的革命部隊,他們竟然穿着幾十年前的紅軍軍裝堅持鬥爭,為何會出現這樣心酸的一幕?
海南島也終被星星之火點燃!
早在1927年的時候,中華大地上就曾經發生過一件大事,這件事就是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這場政變使得北伐的勝利果實頃刻間化為烏有,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集團,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對中國共產党進行了捕殺。
為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當時在海南就成立了一支部隊,稱為瓊崖工農革命軍,也就是著名的瓊崖縱隊的前身。
海南島作為我國第二大島,面積可是相當廣大的,達到了3.39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南島不光面積大,而且地形還相當複雜,著名的五指山就位於海南。
從地形上看,海南島是一個中間高,四周低的大島,而且島上遍布熱帶雨林,河流雖然大多短促,但數量卻非常多。
正因為海南島的地形非常複雜,其實對於瓊崖縱隊展開游擊戰非常合適。
事實上,從1927年瓊崖縱隊的前身成立一直到1950年,解放軍發動渡海戰役。
瓊崖縱隊在海南島整整堅持了23年的時間,更關鍵的是,瓊崖縱隊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大多數時候都是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鬥爭。
從1927年9月開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瓊崖縱隊愣是一仗接一仗的打了下來,在渡海戰役前後,當時瓊崖縱隊的人數可是已經浩浩蕩蕩的有近萬人的規模了。
之所以瓊崖縱隊能夠發展到這樣的規模,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老百姓。
瓊崖縱隊雖然表面上看是一支部隊,但其實在戰鬥之外的所有精力,都撲在當地的老百姓的身上,打土豪,分田地,為百姓排憂解難。
其實,海南島上的鬥爭環境原本是相當惡劣的。
畢竟不同於在內陸地區,海南島雖然不小,但畢竟也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不是海南島山高林密,瓊崖縱隊恐怕真的就會被國民黨反動派給剿殺了。
像是1932年,國民黨當時調集重兵對瓊崖縱隊展開了圍剿行動。
當時瓊崖縱隊的領導人名叫馮白駒,面對國民黨的圍剿,不得已之下,只得帶着縱隊的戰士退居母瑞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這次進山,游擊就打了整整八個月的時間。
因為沒有戰略縱深能夠撤退,縱隊的戰士只能蝸居在很狹小的空間里鬥爭。
儘管海南島物產豐富,但架不住縱隊的成員無處可去,游擊戰打到最後愣是逼得縱隊成員像野人一樣生活,什麼吃野菜,啃樹皮,能找到吃的就已經燒高香了。
不得不說,海南作為熱帶地區,物產的確豐富,儘管鬥爭條件艱苦,但總歸還是能找到一口吃的。
但這一次的打擊還是相當嚴重的,因為游擊戰打到最慘烈的時候,瓊崖縱隊只剩下25個成員還在堅持。
可以這麼說,在當時,瓊崖縱隊差點就全軍覆滅。
尤其是在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之後,大部分紅軍戰士轉移到陝甘寧一帶,使得瓊崖縱隊乾脆失去了和中央的聯繫。
甚至瓊崖縱隊對於抗日戰爭的信息,都只能是依靠繳獲的報紙來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由此可知,當時的鬥爭環境有多惡劣了。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於海南島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畢竟四面環海,如果不是有意識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還真的就很難知曉相關信息。
1949年底,當時全國大部分地方都已經解放了,海南島自然也不會被遺忘,所以,當時中央軍委就下達了解放海南島的命令。
這個重任,就落到了四野15兵團的第40軍和43軍的身上。
展開渡海戰役的隊伍總計有十多萬人。
解放海南島最大的難題就在於大海,畢竟,在當時,解放軍還沒有自己的海軍和空軍,想要跨越瓊州海峽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即便現實條件非常艱苦,解放軍戰士還是克服重重困難的往上沖,很難想象,當時的革命先輩,竟然依靠木船完成了渡海的壯舉。
要知道,雖然當時國民黨的軍隊大部分已經潰敗,可是海南島上駐紮的國民黨殘部,還是擁有完整的陸海空防禦體系的。
為了完成橫渡瓊州海峽的任務,四野在1950年年初就前往雷州半島做準備了。
當時,沒有其他的材料,只能現生產船隻,而生產的船隻就是傳統的木製帆船,一些戰士們來自北方,其實根本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沒辦法,只能摸索着應對。
像是如何划船,怎麼對付暈船這些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硬着頭皮上。
為了能夠解放海南,當時四野定下的策略就是積極偷渡,分批小渡,大舉登陸。
說白了,就是要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海南島上。
有一說一,瓊州海峽說破大天最窄的地方也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
第一次偷渡就安排在了1950年的3月5日晚上,第40軍安排了一個加強營約800人乘坐13艘船偷偷的從雷州半島出發了。
別看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幾公里,但是對於解放軍戰士來說,因為缺乏航海經驗,跨越這十幾公里的距離,竟然耗費了19個小時的時間。
好在,雖然路上充滿波折,但結果是好的,最終,這800人還是順利的在海南島西部上了岸,並且與駐紮在海南島的瓊崖縱隊接上了頭。
當兩支隊伍的革命兄弟見面的時候,第40軍的兄弟都震驚了,雖然早就聽聞瓊崖縱隊這麼多年一直在海南島活動,但是誰也沒有真正見過他們。
沒想到,真的見到到時候才發現,瓊崖縱隊的戰士,竟然還穿着23年前紅軍時期的軍裝,由此可知,瓊崖縱隊失去與中央的聯繫之後,這些年的日子過得何其艱難。
雖然2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得到過來自中央的多少支援,但這些都沒能讓瓊崖縱隊放棄,相反,在當地開展群眾活動,解決群眾問題,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工作做的還相當的紮實。
為了配合四野的士兵順利渡海,瓊崖縱隊在當時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因此,在接到了3月5日偷渡的800人後,在3月26日和31日又接到了近8000人上島。
這下子就不得了了。
原本瓊崖縱隊就有近萬人的規模,再加上解放軍上島的八千人,這下子就徹底讓解放軍在海南島站穩了腳跟。
真正的硬仗其實是發生在4月16日,第40軍和第43軍8個團2.5萬人迎來了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當時解放軍集合了380艘帆船,從雷州半島出發,而此時,國民黨也完全是傾巢出動,幾乎所有的軍艦全部都出港,一時間,整個瓊州海峽上到處都是軍艦。
戰鬥打了整整一夜,解放軍幾乎是頂着炮火往前沖,而岸上,瓊崖縱隊和先期到達的解放軍也全力配合衝鋒,牽制國民黨的部隊。
一直到4月17日清晨,渡海部隊才突破到岸邊,自此戰鬥的形式發生了逆轉,到當天晚上,我軍徹底打垮了國民黨第64軍的兩個團,與瓊崖縱隊成功會師。
至此,瓊崖縱隊真面目才徹底被世人所知。
原來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裡,瓊崖縱隊大多數時候都只能靠搶和撿來度日,沒有裝備,就從國民黨的手中搶,沒有衣服,就縫縫補補又三年,甚至很多時候就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睡在野外。
然而就是這麼艱苦的鬥爭環境,瓊崖縱隊不但沒有被擊垮,反而還堅持了20多年,還發展到萬人的規模,即便是擅長打硬仗的四野將士看了,也不得不欽佩的五體投地。
瓊崖縱隊,絕對是中國革命歷史上最悲壯,最堅韌的篇章之一。
23年紅旗不倒,也絕對算得上革命奇蹟,正如瓊崖縱隊的領導人馮白駒所說,只要還有一個人,革命的火種就不會熄滅!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繫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