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俄烏雙方談判結束,在經歷了三年的戰火之後,雙方還是未能達成一致,在僅有兩個小時的會談時間內,得到的只有數千名戰俘的交換。
而隨着未來戰爭的繼續,雙方戰爭成本的增加,恐怕和談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了。
彷彿是在警告烏克蘭,在和談剛剛結束還沒過一天的時候,俄羅斯派出了一波十餘架無人機組成的攻擊小隊,襲擊了基輔。
在18日,更是派出了史無前例的273架無人機攻擊,創下了俄羅斯一夜之間向烏克蘭發射無人機數量的紀錄,上一次記錄是在2025年2月23日,共記錄到267架無人機。襲擊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
俄烏談判進程為何陷入死循環?俄羅斯無人機為何能實現“蜂群戰術”的壓倒性優勢?俄烏衝突的終局將走向何方?
談判陷入僵局
想要和談,要達成的條件起碼有兩個,一是雙方都有和談的意願,二是和談所得到和失去的東西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內。而目前看來,俄羅斯沒有第一點,烏克蘭做不到第二點。
在特朗普上台之後,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中失去了美國這一重要強大國家,這使得普京有更多的底氣和更大的胃口來對烏克蘭提出要求,烏克蘭自然不可能接受,和談看起來就是這樣失去希望的。
俄羅斯方面則表示,和談條款必須包括大幅削減烏克蘭軍費,還要割讓領土,放棄加入北約的想法,成為一個中立國家。
在此之前,2022年的伊斯坦布爾已經給過烏克蘭機會了,現在我付出了更多,得到了更多的領土,俄羅斯軍隊現如今控制着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領土,理應在談判桌上得到更多。
烏克蘭拒絕這些條款,認為這無異於投降,並正在尋求世界大國,尤其是美國對其未來安全的保障。
烏克蘭代表團稱,俄羅斯在此次和談中提出的和平條件完全是“脫離了現實,遠超了之前每次和談的範疇”烏克蘭呼籲倘若俄羅斯不想達成30天停火,那麼將向西方國家提議進一步制裁俄羅斯,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表示,俄羅斯的態度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則表示,歐盟正在制定針對莫斯科的新一輪制裁措施。
俄羅斯的“蜂群戰術”
近幾個月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空襲變得更加致命,經常如同手術刀一般,插入烏克蘭的心臟地帶。
深受俄羅斯青睞的深度打擊武器“沙赫德”無人機自今年年初以來已進行了一些重大升級,發動機的升級,攻擊方式和戰術,以及智能化改造等,這給烏克蘭本已緊張的防空系統帶來了壓力。
烏克蘭的機動防空部隊指揮官奧列克西表示,近幾個月來,入侵的“沙希德”無人機群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而且殺傷力極大。
“沙赫德”無人機效能的不斷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型噴氣發動機,它使得無人機能夠飛得更快、攜帶更大的炸彈、並保持更高的高度。
大多數噴氣式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在每小時380至400公里之間。而“沙赫德”無人機飛行速度創下了每小時477公里的紀錄。其最大有效載荷也增加了兩倍,從約30公斤增加到90公斤。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找到了新戰術,烏克蘭雷達監測到的進入烏克蘭的“沙赫德”無人機中,約有一半是進行佯攻的“假”無人機,沒有攜帶炸藥,因此其成本更低,還能分散敵方火力。
而在智能化上,沙赫德無人機也有所突破,此前的攻擊方式很簡單,沿着預先規劃好的飛行路線飛行,然後鎖定目標攻擊。
而現在,有些無人機正在規避探照燈和防控火力網,自行尋找安全的行動路線,這也許是俄羅斯在無人機的程序中新增的。
這些都讓俄羅斯在如今無人機舉足輕重的現代戰場上能掌控全局。
俄烏未來的可能性
隨着戰爭烈度的加深,席捲的區域越來越多,雙方投入的籌碼也越來越大,這場戰場的“沉沒成本”已經太大,俄烏雙方都不可能輕易妥協。
而在失去了美國這一大力量之後,烏克蘭可能的取勝之道已經寥寥無幾,俄軍控制烏東四州大部分領土,烏軍依賴西方援助勉強維持防線。
俄烏衝突早已不是區域戰爭,而是大國博弈的縮影。隨着美國戰略重心向印太傾斜,俄烏衝突實際上展示的是美俄在歐洲事務上的改變。而無論結局如何,這場衝突都將深刻改寫21世紀的地緣政治規則。
而往前追溯至冷戰,二戰,一戰,乃至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和歐洲的衝突根源已久,在這些都未能化解之前,歐洲大陸離真正的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