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俄烏戰爭的持續,俄軍在某些領域已逐步喪失優勢,特別是無人機領域,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大力援助和技術支持,使得烏克蘭如今在無人機領域開始佔優。而俄羅斯卻恰恰相反,由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無人機芯片、飛控系統的長期制裁,導致俄羅斯的無人機產量和技術水平逐漸被烏克蘭拉開差距,這就導致俄軍在前線的低空戰場優勢逐步喪失。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稱,知名戰地記者斯拉德科夫就這樣指出,敵人已佔據我們暫時難以應對的優勢,且指的就是無人機。
同時,斯拉德科夫還坦誠指出,當今戰場,無人機已成為消耗品。要贏得勝利,需要的不是少量,而是海量。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持續作戰四年、擁有雄厚工業基礎的俄羅斯,如今竟缺乏足夠的FPV無人機投入戰場。而烏克蘭每天都在用成群的廉價無人機襲擊前線,導致俄軍推進嚴重受阻。"俄羅斯特種部隊大天使"在社交媒體頻道也強調:"烏克蘭在無人機製造領域已顯著超越我們。每天都有FPV無人機通過非政府組織或直接由軍方交付前線。導致俄軍損失慘重,推進緩慢。"
例如在別爾哥羅德州,烏軍每天發動數百次無人機襲擊。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烏方無人機日襲量更是達上千架次。而俄軍卻面臨嚴重的無人機短缺,FPV無人機極度匱乏,僅有少量精銳部隊能配備。即便多方爭取,獲得的數量和種類仍極其有限。除此之外,俄戰地記者斯拉德科夫還提到,烏軍的無人機產量還在提升,烏克蘭現有150餘家FPV無人機生產商,並計劃年產500萬架無人機。其大型製造商日產量就可以達4000架FPV無人機,相當於每分鐘2架。
除此之外,烏克蘭的作戰部隊甚至自己就能夠在前線生產和組裝無人機。據俄羅斯前線的士兵表示,每解放一個村莊,幾乎都能發現隱藏的無人機作坊——3D打印機、電路板、焊槍等設備一應俱全。這意味着,一個作戰部隊就能自己提供無人機的供需,一部分士兵在前線作戰,一部分就在後方手搓無人機,隨即投入戰場。從俄烏衝突爆發至今,雙方投入無人機達到數百萬架,初期雙方在無人機的使用上還不算廣泛,隨着時間的推移無人機被海量投入到戰場,日均有數千架被投入到戰場執行偵察、轟炸、自殺式襲擊任務,已經成為戰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烏克蘭為何能夠在無人機領域佔據優勢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大力援助,與其他武器裝備相比,無人機的成本較低,且威懾效果大。一架簡易的自殺式FPV無人機成本可能僅需要上百美元,且可以攜帶公斤級的炸藥,就是這樣一架無人機就能夠摧毀指揮部、碉堡、坦克和步戰車等目標。而一輛坦克的成本高達幾百萬美元,交換比差距非常大,即使是摧毀一挺重機槍也是非常划算的。
無人機攻擊坦克畫面
同時,無人機目標小不容易被發現,也缺乏有效攔截手段,且居高臨下,飛行速度快,一旦被無人機追蹤到就很難逃脫。另外,無人機的培訓也非常簡單,一個從未使用過無人機的士兵,只要10分鐘的培訓就能把無人機飛出去,這比培訓使用步槍還簡單。所以,這種高成效低成本的武器在俄烏戰場上被廣泛應用,西方為了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對抗,消耗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和重型裝備。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芯片、飛控系統和加工設備等,這些散件只要送到前線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很輕易組裝成無人機,並很快投入到戰場上。
而俄羅斯之所以在無人機生產速度上被烏克蘭拉開差距,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無人機所需的核心芯片無法規模量產,西方國家又對俄羅斯進行長期的制裁,從外界批量進口非常困難,導致無法供應前線的消耗量。加上俄羅斯雖然是工業大國,但在無人機領域的發展卻非常落後,遠沒有西方國家成熟,自然導致產量無法比擬。除此之外,俄羅斯的大量無人機在前線還遭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由於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大量先進的干擾設備,使得這些無人機大量因為干擾而無法作戰,而俄羅斯在電子對抗方面又不佔優勢。
在產量不足、電子戰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就導致俄軍在前線的無人機數量對比烏克蘭不佔優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俄軍也想到了更好的辦法,一方面是增加干擾設備的數量,另一方面就是生產光纖無人機,與無線控制的無人機相比,光纖無人機有100%的抗干擾能力,電磁干擾對其無效,缺點就是成本較高,且容易被敵軍追蹤到飛手的位置。不過,烏軍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4月5日烏克蘭無人機就襲擊了俄羅斯薩蘭斯克唯一的光纖工廠,致其嚴重損毀並停產,修復預計要數個月的時間,這無疑遲滯了俄羅斯光纖無人機的生產速度。
所以,未來俄羅斯要想在無人機領域奪回優勢,就必須加大生產和投資力度,以滿足前線的作戰需求,以避免陷入被動中。
註: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潛望者2025年4月7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