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方發布公告,宣布加強管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等兩用物項對美出口,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
在中方出手之前,美方還在沾沾自喜,但當禁令正式生效後,美方卻笑不出來了,因為這項禁令的影響力之大,遠超美方預期。
中方加強管控鎵、鍺等資源對美出口
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對美國的出口禁令,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2萬多個零部件。
包括子彈、電纜、紅外技術,還有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將依賴這些關鍵礦物來製造武器系統。
港媒《南華早報》更是指出,這份報告中提到,美國的核導彈計劃也依賴於這些關鍵礦物。
可見,美方這次真被打到“痛處”了,原本中美兩國在供應鏈領域,可以互補互聯、互利共贏,然而美方近些年以來,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企圖在關鍵礦產領域搞“去中國化”。
就以鋰礦資源為例,鋰礦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美歐等西方國家近年來試圖組建一個“關鍵礦產俱樂部”,將中國排除在外。
美歐合力試圖建立“關鍵礦產俱樂部”
但事實證明,美方這招並不可行。鋰業巨頭美國雅寶公司的CEO馬斯特斯就曾直言,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想要贏得跟中國之間的“鋰競爭”,是“絕對”有可能輸掉的。
鋰礦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關鍵材料,中國已探獲的鋰資源達到近百萬噸。
美西方想要靠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的那套做法,將中國排除在關鍵礦產資源的供應鏈體系之外,不僅不現實,反而還有可能讓自身陷入孤立。
隨着拜登總統的任期接近尾聲,美國政府接二連三對華“出招”,進一步升級了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措施,還限制對華投資。此舉也對中美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增添了許多障礙,註定損人不利己。
如今,特朗普即將開啟第二個任期,將於明年1月正式宣誓就職為美國新一任總統,未來4年,美國政府將以何種方式跟中國打交道?將是美方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特朗普
不論是關稅大棒、還是科技封鎖,都阻礙不了中國發展的腳步。我們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中方的底線就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正當發展權益。
在特朗普順利當選後,中方也曾發出賀電,為中美關係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正確之道,並強調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損”。
近日,王毅外長闡述中國外交政策時,也尤其強調,希望美國新政府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同中方相向而行。
這既是對中美關係的期許,又是給美方提了一個醒,希望美方能夠將中方這番勸告聽進去,為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積累“正資產”。
中美關係
總而言之,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美方應當秉持正確的對華認知,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看待中國的發展,推動兩國關係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