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2024年05月17日19:45:22 軍事 1811

發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最著名的包括兩個階段:前期為1979年的對越大規模作戰,後期則是自1984年開始的對越控制據點拔點,也就是著名的“兩山輪戰”。然而夾在兩個階段之間的1981年,曾經發生了中越戰場上唯一一場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我軍以200人對敵1000人的輪番猛攻,最終以極為壯烈的戰鬥粉碎了敵人對法卡山陣地的攻勢,這就是著名的“5.16法卡山之戰”。

成為焦點的法卡山

法卡山之所以成為中越兩國交鋒的戰場之一,根本原因在於它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它位於我國的廣西省憑祥,是中越兩國的界山,海拔高約五百米、擁有三個高地。在和平時期這座山並不起眼,然而一旦將時間拉回1979年我國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之後,那裡的局勢卻是一片緊張。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此前入侵我國的越軍雖被擊敗驅逐,越南野心也隨之破產,但敵方卻始終沒有放棄在邊境滋擾、製造事端的行動。眼看解放軍邊防部隊主力回國,越軍認為自己的機會又來了,開始緊鑼密鼓地謀劃、準備動手搶佔邊境線上的有利地形。

處於邊境地勢險要的老山、法卡山、扣林山等地,就這樣成了越南覬覦的目標,其中的法卡山主峰更是頗具戰略價值,在該峰上能夠輕易俯瞰越南諒山市的全貌。

因此,從1980年年初開始,越軍便出兵侵佔了法卡山,一邊在山上修築工事、增設據點,一邊依靠幾處高地的地利,常常對居住在邊境線附近的我國人民進行襲擊。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事關領土主權,而且越軍的所作所為已經對我國國民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危害,這樣的挑釁行為是不可能容忍的。我國廣西、雲南的邊防部隊按照命令,發起了收復法卡山、扣林山等等戰鬥,其中負責奪回法卡山的,是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的某部。

該部隊於1981年5月初收復法卡山之後,隨即抓緊時間整修工事、搶挖戰壕,因為他們判斷敵方不會輕易甘心失敗,一定會增加軍事力量、再來對陣地發起進攻。這個判斷十分正確,因為在接下來的不到一周時間內,越軍便組織了兩次反撲,增加兵力、炮火掩護,意圖再次侵佔法卡山。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以法卡山陣地為焦點、雙方開始了拉鋸式的爭奪戰。從5月初直到6月上旬,越軍對法卡山發起了前後五次大的進攻,均被解放軍擊退,法卡山陣地始終牢牢掌握在我方控制之下。

敵方遭到連續的迎頭痛擊,元氣大損士氣低落,此後被迫停止了後續軍事行動,也不敢再發起大規模的反撲。但越方仍然冷不丁派出小股隊伍,對法卡山陣地進行襲擾,顯示出依然圖謀將其佔為己有的企圖。一直到了好幾年後,越軍始終難以在法卡山佔到便宜,局面才終於漸漸平靜下來。

此戰過後,承擔保衛法卡山戰鬥的廣西邊防某部第2營因作戰表現出色,被光榮地授予了“法卡山英雄營”的稱號,還出現了以梁天惠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5月16日

其中,5月16日這一天的戰鬥,由於敵眾我寡、呈現出極為壯烈殘酷的態勢。解放軍以200人的兵力牢牢遏制住對方千人以上的猛烈進攻,雙方持續以輕重火力攻擊爭奪,相持不下,最後雙方都打紅了眼,白刃相搏殊死拼殺。

最初一波攻擊發生在5月16日的早晨,越軍趁着天色未明便於隱蔽的時機,集中了大於一個團的兵力分三個方向各自進軍,以猛烈的炮火開路,又一次氣勢洶洶地撲向法卡山。

大量傾泄的炮彈首先指向我軍陣地前沿工事,分成多個梯隊的敵軍也很快接踵而至。最先與敵人接火的是負責守御陣地前沿的5連7班,班長溫成榮和班裡的幾名老兵以極快速度鎖定了有利位置,以機槍衝鋒槍從山坡上方對敵人狂掃。這一波火力有效地遏止住了敵軍的第一波衝鋒,大約二十分鐘後,敵人丟下大量屍體退了下去。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然而沒過多久,越軍的第二波炮火再度降臨,火力甚至比第一次更為兇猛。在一輪又一輪的衝鋒與反擊中,我方兵力、武器的劣勢逐漸顯示出來,戰士傷亡漸增,子彈手榴彈也漸漸見底。火力的減弱令對面的越軍也嗅到了信號,他們開始發起更為瘋狂的反撲。

當槍彈全部用盡,7班所有戰士抱定必死的決心與侵入陣地的敵軍展開肉搏,用刺刀殺敵40餘名,最終全部壯烈犧牲。他們負責守衛的5號陣地也落入敵手。

相距不遠的4號陣地上,9班正面臨著相似的嚴峻局面。面對蜂擁而來的敵軍,班長段玉生身負重傷仍然不下火線,最終拉響光榮彈,與圍堵過來的七八名越軍同歸於盡。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失去了兩處陣地的支援,主峰3號陣地的處境更加危急。負責守衛主峰陣地的8班全力防守,傷亡很重,最終只有7名戰士在主峰苦苦支撐。隨着越軍多輪炮火的攻擊,我軍陣地前沿的通訊器材幾乎全部損壞,連及時通訊都已經完全無法保障。

當原本負責在山下防守的6連連長梁天惠聞訊帶隊前來支援時,負責守衛主峰的8班戰士已經所剩無幾,帶隊連長邱譚安也在激烈的槍戰中犧牲。梁天惠既心驚又憤怒無比,眼疾手快地擊中了對方一名正在發信的越軍通訊兵,隨後指揮帶來的戰士立刻進入戰鬥位置,對敵人進行火力打擊。

有了新一波力量的增援,主峰陣地的情況終於逐漸穩定下來。隨着戰鬥一分一秒地推進,梁天惠終於逐漸有了空餘時間,觀察進攻越軍的隊形等等情況,他果斷決定呼叫炮兵支援,並以隨身攜帶的步話機引導炮兵打擊敵人。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戰局證明這個策略十分有效,一時間陣地前方增加了大量倒下的敵軍屍體,然而敵軍卻誓不罷休,一波又一波的越軍像潮水一樣湧上來。敵我雙方的位置越來越接近,犬牙交錯情況十分複雜,炮兵擔心誤傷戰友,一時間不敢輕易開火。

梁天惠眼見機不可失,甚至拿着對講機喊出了“向我開炮”。最終,他們連續擊退了越軍的七波攻勢,將一度失守的陣地又重新奪了回來。

戰鬥以後

隨着激烈密集的槍炮聲終於漸漸稀落下去,16日這一天的慘烈戰鬥結束了。越軍雖然多次發動攻擊,但在我方戰士英勇的阻擊之下無功而返,幾天來遺留在交戰區域的越軍屍體多達五百餘具。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戰鬥結束後,我軍一方前往打掃戰場、安置烈士遺體,卻發現在那些戰鬥最為激烈的區域,留下了烈士們曾經浴血戰鬥、殊死搏擊的痕迹——哪怕已經停止了呼吸,許多戰士的遺體也仍然與敵人糾纏在一起,有的保持着開槍的姿勢,有的仍保持肉搏的動作,也有的烈士被敵人包圍後拉響“光榮彈”,與多名敵軍同歸於盡。

目睹這樣的場面,當時的許多人都忍不住淚灑戰場。這就是令無數後人銘記不忘、時時紀念的“5.16法卡山之戰”。

四十多年之前

雖然那場戰鬥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對於身為生還者的朱豫剛來說,一切都鮮明得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當年人民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決定發動對越反擊時,他只有18歲,是不折不扣的新兵蛋子。懷着保家衛國的理想、成為英雄的熱血,他接到入伍通知書的反應簡直是欣喜若狂。媽媽非常擔心他小小年紀就要遠離家鄉,從湖南攸縣開赴廣西,但他和隊伍里所有人一樣,意志堅定且充滿自信。

他還記得當年自己是連隊里最小的一個,而年紀最大的戰友周幸福,當時也不過只有22歲。大家一同開赴前線時,聽得最多的也是以對越自衛還擊戰為背景創作的一首歌、李雙江的《再見吧!媽媽》。

部隊集結後,大家曾有機會拍了人生中第一張軍裝照:每個人都穿着簇新的軍裝、胸口釘着代表軍人身份的姓名牌,頭戴整整潔潔的紅五星軍帽,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意氣風發。戰友們個個振奮又熱情,但誰也沒想到,那場戰鬥會將相當一部分人的臉永遠定格成照片中的模樣。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親歷者的回憶

因為在訓練和學習中表現突出,朱豫剛入伍不久便被分到了偵查隊,這個部門有四十多人,負責前哨探路、收集戰場情況等等。在法卡山戰役打響之前,他就跟着隊伍在附近的山林中多次執行任務,當時的中越邊境雷區密布險象環生,他曾經好幾次遇上雷區險情,靠着自己和戰友們的膽大心細加上運氣才一步步闖了過來。

可是等到法卡山之戰真的開打,他才真真切切體會到:偵查隊面臨的,相對而言只是戰爭殘酷性的一小部分。他曾經親歷奪回法卡山的戰鬥,5月16日戰鬥最為白熱化的那一天他也在戰場上。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聽着子彈在耳邊呼嘯而過,炮火在身邊轟隆隆地不停炸開,整個人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近乎全憑本能地擊發衝鋒槍。朱豫剛曾說,經歷過那一天之後,自己在戰場上就再也不害怕了。經過16日這天,關係很好、曾在開戰前彼此約定生還者要照料犧牲者父母的四個年輕人,已經只剩下他一人了。

從部隊回到家鄉後,朱豫剛多年以來都一直牢記着這個戰場承諾。掃墓、看望烈屬、照顧戰友的父母兄弟,四十多年來他一直都在身體力行,他的家人一貫支持、就連幾歲的小孫女也不例外。與此同時,也有許多感動於此事的陌生人,一步步加入他所做的事情當中。

結語

整個法卡山一戰,廣西軍區邊防軍的這個團犧牲了近80位烈士,有一百多人負傷。戰後,烈士們被安葬在憑祥市322國道一側步坡哨的法卡山烈士陵園,永遠長眠在這片用他們鮮血保衛的土地上。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到2006年,中越雙方關於邊界的遺留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雙方就此簽署了協議。約定將法卡山南向的4號、5號陣地劃歸越南,而法卡山主峰由中方控制。當年的浴血苦戰、危險犧牲換來了如今的邊境平靜人民安寧,這也是人們永遠懷念犧牲烈士、銘記當年戰爭的原因。

參考信息:

《紀念對越自衛反擊戰:那些埋葬忠魂的烈士陵園(下)》;2021-02-18;中華英烈網

《法卡山烈士紀念碑誌》;中國軍網

《朱豫剛:我活着,是替很多人活着》;紅網(湖南省黨網)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中越戰爭唯一一場白刃戰我軍200人對戰越軍1000人,結果咋樣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