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關於我國重型武裝直升機首飛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首先,大家為重型武裝直升機感到高興。但同時,由於採用了常規模式,大家又感覺不過癮。因為在網絡上,出現了科曼奇+卡52+突襲者X等一系列猜想。那麼,我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為何採取了最常規的模式呢?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戰備非常迫切,時間不等人,我國需要從實際出發。
直9WA型直升機,僅僅解決了有無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在武裝直升機領域的發展。在冷戰期間,隨着直升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出現了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反潛直升機等不同的型號。其中,武裝直升機對付各種地面裝甲目標,堪稱剋星。美國、蘇聯、德國等一系列國家,陸續推出了適合自己的武裝直升機。
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國內直升機研發和設計經驗嚴重不足,同時,國外對我國進行了長期的技術封鎖。以至於我國的直升機發展,長期滯後。以解放軍部隊為例,在六七十年代,僅僅裝備了在蘇聯米4直升機仿製而來的直5直升機,而且數量有限。直5直升機的原型米4直升機,屬於蘇聯50年代的產品。
美國AH64E武裝直升機
從運輸能力、設計框架等各個方面,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解放軍部隊的需要。80年代,我國與西方各國進入了非常寶貴的蜜月期。認真的說,這段時間內,我國從歐美各國接觸到了一系列先進科技、技術、裝備、設計理念,為我國90年代之後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意義重大。
在直升機領域,我國陸續從法國進口了海豚(4噸機)、超黃蜂直升機(13噸機),從美國進口了黑鷹直升機(10噸機)。並且在上述3種直升機的基礎上,開始了仿製和完善工作。先後推出了直9、直8、直20等三種完全不同的型號,尤其是直20的出現,意義重大。在八九十年代,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非常缺乏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米28N武裝直升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迫於無奈,我國在直9直升機的基礎上,推出了直9W武裝型。認真的說,直9W型直升機僅僅解決了有無問題,並不是標準的武裝直升機。無論是作戰模式,還是戰機實際情況,與標準的武裝直升機差距巨大。其實,早在2003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發展工作。但是,武直10直升機的發展非常不順利。
由於受到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問題,截止2012年,武直10武裝直升機終於定型,開始批量交付不多。目前,在世界各國的武裝直升機中,俄羅斯的米28N武裝直升機,屬於11噸級直升機。美國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2,屬於10噸級直升機。美國的AH1Z、南非的石茶隼武裝直升機,屬於8噸級直升機。
德法聯合研發的虎式武裝直升機
德國與法國聯合生產的虎式武裝直升機、中國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都屬於6噸級直升機。意大利的A129武裝直升機,屬於5噸級直升機。從各國武裝直升機的設計來說,10噸或者11噸武裝直升機最完善,在機體裝甲防護、掛載能力、設備配置、航程等各個方面,相對平衡。尤其是美國的AH64武裝直升機,全重10.4噸,一直是世界武裝直升機的標杆。
我國的武直10直升機屬於6噸機,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是完全體。由於發動機功率不足,武直10的前期型號,不得不需要減輕機身裝甲防護,才能達到了航程、掛載指標。但是,機身裝甲防護大大降低,一旦遭遇地面防空火力,非常危險。
解放軍陸軍武直19攻擊直升機
直到最近兩年,隨着渦軸9G發動機的全面完善,武直10直升機才成為了完全體。不僅僅是開始加裝機身裝甲,甚至出現了安裝米波雷達的版本。不過,作為6噸機,在掛載能力、航程、裝甲防護等各個方面,與10噸機肯定存在很明顯的差距。但是,由於國內的技術水平有限,只能在武直10的基礎上一步步完善,而不是發展全新的型號。
2016年、2017年左右,歷經艱難,我國直20型10噸級多用途直升機終於定型。隨後,進入了大批量生產階段。直20直升機在各個方面,對標了美國的UH60系列直升機。隨着直20基本型的出現,我國陸續推出了直20高原型、直20反潛型、直20空降突擊型、直20武警特戰型等一系列的版本。
武直10直升機,已經十分完善
同時,隨着直20的出現,為我國研發10噸重型武裝直升機,提供了可能性。我們以美國陸軍為例,美國美國AH64阿帕奇、UH60黑鷹系列直升機,都採用了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尤其是最新型的T700-T6E發動機,額定功率1879KW。我國的直20直升機,使用了兩台國產渦軸10發動機。按照航展上公布的數據,渦軸10發動機額定功率1600KW,最大功率2000KW。
最新推出的升級改進型號,額定功率有望突破1800KW。換而言之,我國渦軸10的最新改進型號,在功率方面,基本上達到了美國T700系列發動機的標準。既然阿帕奇與黑鷹,兩種直升機採用了同樣的動力系統。那麼,我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自然也可以與直20,採用同一動力系統。
在直20基礎上,能夠發展不同的版本
2024年2月,自從我國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消息公布以後,對於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設計理念、思路、布局,在網絡上出現了各種說法,例如在網絡上,出現了科曼奇+卡52+突襲者X等一系列猜想。不過,最近幾天,重型武裝直升機首飛照片曝光以後,大家又不是那麼激動。因為,重型武裝直升機採取了非常常規的布局和設計。
具體來說,我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在直20框架基礎上,借鑒了俄羅斯米28N、美國AH64E等經典武裝直升機的經驗,進一步發展而來。那麼,為何會出現這麼“保守”的方案呢?第一,2024年2月,隨着美國武裝直升機項目研發失敗,截止目前,世界各個主要強國中,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研發,明顯進入了瓶頸期。
三種10噸重型武裝直升機對比
包括美國在內,大家在研發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過程中,都非常謹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點錯科技樹”。各國研發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熱情,並不迫切。一方面在現有型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另一方面希望其他國家先研發,自己看看再說。由於各國都是類似的模式,在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中,各國都明顯放緩。
第二,這一點最重要,那就是實際戰備的迫切性。如果我國從頭研發一種科技感十足的武裝直升機,由於各個方面都是重新設計的。從原型機首飛,到最終定型、批量生產,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對於解放軍部隊來說,出於實際戰備的需要,根本等不起這麼久。
重型武裝直升機首飛
同時,如果儘可能採用成熟裝備和技術,就完全不一樣了。例如在武直10、直20等兩種型號直升機的基礎上,加上渦軸10發動機的成熟動力系統,結合米28N、AH64E等經典型號的理念,我國完全可以推出自己的10噸級武裝直升機。由於採用了一系列的成熟技術和設計,重型武裝直升機極有可能在3/4年時間內,完成所有的測試、定型工作,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從具體發展來說,3/4年時間已經基本足夠了。結合上述兩點,我國沒有研發科技感十足的新型號,而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發展型號。“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解放軍部隊到底需要什麼類型的武裝直升機,自然是解放軍部隊最清楚。如果重型武裝直升機能夠在2027年左右完成定型,進入批量生產,那麼,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兩種武裝直升機,尺寸對比
關於我國直升機領域發展建設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