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了快整兩年,烏克蘭面臨的局勢越來越緊張,呈現了失敗的局面,這時的烏克蘭卻沒有考慮如何扭轉戰場的局勢,反而發生了內訌。卻還處於逐步升級的狀態。不久前就傳言烏克蘭總統要解除軍隊總司令職務之消息,如今傳言變成了現實。
澤連斯基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
烏克蘭內訌,總司令交兵權
2024年2月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下令撤銷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職務,只是為了安撫扎盧日內給了一個“烏克蘭英雄”稱號。這一解職決定背後是,烏克蘭內部分歧和矛盾加深的一個體現。澤連斯基為了討好西方,不計一切代價,要求軍隊發動進攻,扎盧日內則希望穩住,反對繼續進攻,尋求進行防禦。在具體問題上,雙方的態度也不一樣,比如:強制徵兵,扎盧日內要求再動員50萬兵力,澤連斯基不願意支持,至少是暫時。
雙方貌合神離已經很久了
所謂矛盾分歧,有關下一階段作戰行動該如何打,可能只是一個表象,實際上是未來的戰略分歧,總統代表的是政府,過分的依賴於西方,希望通過戰場上不斷的進攻來證明自己在反俄陣營中的地位。扎盧日內代表的是軍方,根據實際情況反對繼續進攻的戰略。現在顯然是政府佔據了優勢,把主張防禦的總司令給趕下台,換了一個新的總司令。
還有一種說法,西方在背後搞事,試圖對烏克蘭進一步加強控制,懷疑扎盧日內不聽指揮,試圖讓烏克蘭進一步聽命於西方,看似不可能,又非常可信的一個說法。西方不關心死了多少烏克蘭人,只關心烏克蘭是不是的聽任,扎盧日內想少死些烏克蘭人不符合西方的戰略。
這次換將,背後還涉及軍事方向之爭
這回烏克蘭發生了內訌,前任總司令交兵權,讓一個俄羅斯族人接任,最大的幕後黑手可能還是澤連斯基,他不想要一個不聽話的司令,也不想自己的地位受到影響,扎盧日內在烏克蘭國內的支持率非常高,可能代替他出任總統的。
西爾斯基戰功卓著,打贏基輔保衛戰功臣
澤連斯基任命的烏軍新一任總司令:西爾斯基,一名俄羅斯族人,1991年時,他決定留在烏克蘭,成了烏軍軍官,而不是返回俄羅斯,他的父母、兄弟至今在俄羅斯生活。他的父親是俄軍退役上校,親弟弟在俄羅斯當一名保安。他的上一個職務為烏克蘭陸軍總司令。
這人本身是個俄羅斯族人
烏軍總司令換俄羅斯族,一個很讓人意外的事情,至於理由只是他的“軍功”吧。先是組織基輔防禦戰,成功阻止俄軍快速佔領基輔的計劃,是打贏基輔保衛戰功臣,被認為:擁有豐富的防禦經驗,實則根據俄方提供的信息,俄軍是主動撤退,屬於在談判中上了烏克蘭的當。後來又發動了哈爾科夫大反攻,被認為擁有組織進攻行動的經驗。2022年秋季,在哈爾科夫的大反攻成功令俄軍大撤退,但是這一仗並沒有達到任何殲滅俄軍主力的目的。只能說,西爾斯基在赫爾松組織的大進攻發揮作戰,雖然付了巨大的傷亡,但是把俄軍兵力吸引到了赫爾松,造成哈爾科夫的俄軍兵力嚴重不足。
其實,他也是巴赫穆特戰役的組織者,最終打成了“絞肉機”,與俄軍的“瓦格納”僱傭兵打成消耗戰,令烏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把精銳部隊消耗掉了。
澤連斯基想的更多還是反攻
如果對比一下,扎盧日內非常保守,不希望部隊付出過大的損失,西爾斯基更有進攻性,戰績有好有壞,但是前者讓澤連斯基不滿意,為了向西方彙報,需要更多的戰績,而不是更少的戰損。也因此,在2023年大反攻中,扎盧日內被邊緣化了,西爾斯基成了實際指揮者,烏軍損失慘重,卻一步沒向進。
澤連斯基犯下兵家大忌
現在烏軍總司令換俄羅斯族,最高興肯定是普京,只因為這是一個嚴重錯誤,或者說,兵家大忌。解職扎盧日內職務,對澤連斯基來說是一步險棋,這是臨陣換將,不利於作戰,也沒有理由這麼安排。
澤連斯基想的還是政治
俄烏戰爭打成了消耗戰,一個地點的得失不會對戰局產生什麼重大的影響,關鍵是雙方能夠承受能力,殺死一名敵軍不難,佔領一大片區域才是難題,俄軍再強大的攻勢,也難有什麼重大突破,但是烏軍防禦也是相當強。如果西爾斯基如果保持進攻,想重複2022年,在哈爾科夫大反攻,那麼難度非常大,不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找俄軍弱點,而是沒有能力進攻的問題。俄軍戰線穩定,工事堅固,火力強大,烏軍想進攻不是換將就可以解決。如今在武器裝備和人力資源上,俄軍佔據太多的優勢,僅每天炮擊炮彈的數量是烏軍的數倍,烏軍失敗只是遲早的事,換誰都沒用。
烏軍新一任總司令的戰術就是拚命,每次就是“首戰既決戰,一戰定乾坤”。不顧部隊傷亡和消耗的進攻,這樣的消耗戰法是俄軍最喜歡的。如果繼續不顧及人員損失,要麼耗到烏軍崩潰,要麼只能學芬蘭割地和談結束。
澤連斯基已經沒有本錢繼續打下去了,外部的軍援也不多了
現在烏克蘭還有多少本錢打下去呢?2年的戰爭,早已把烏克蘭的本錢消耗完了,只是澤連斯基聽美國話,死活不想停戰,或許想停戰時,已經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