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清源
編輯|t
羞辱普京、加入北約、開放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芬蘭走在一條令人瞠目結舌的“反俄”之路上。
大動作頻頻、針對性明顯,芬蘭算是徹底和俄羅斯“杠”上了。
自古至今,芬蘭和俄羅斯就是一對“老對手”。
那麼,芬蘭和俄羅斯究竟有何恩怨呢?俄羅斯會因此被嚇倒嗎?
恩恩怨怨難了斷:芬蘭最終加入北約
芬蘭一直都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而且總喜歡在關鍵時刻“作妖”。
2023年冬季,當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戰場上陷入僵持之時,芬蘭又跳了出來——芬蘭和美國簽署全新的軍事協議,允許美國使用自家的15個軍事基地。
(芬蘭和俄羅斯緊密相連)
根據協議,美國的軍隊被允許在芬蘭的領土上自由活動,包括並不限于軍事行為。
對此,普京怒不可遏,直言要“建立列寧格勒軍區”來保護俄羅斯。
其實,所謂的“列寧格勒軍區”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早在2022年,芬蘭就按捺不住躁動的心,和瑞典一起提出請求,希望加入“北約”。
(芬蘭和瑞典兩國同時申請加入北約)
這對於當時在俄烏戰場上接連失利的俄軍而言無異於“背後捅刀”。
因此,普京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列寧格勒軍區的計劃。
但在當時,俄羅斯國內對此“不太感冒”,謝爾蓋·紹伊古等人認為普京的想法有些“執拗”,一個小小的芬蘭還不至於大費周章。
這樣一來,芬蘭直接把俄羅斯當作“只會譴責,不敢行動”的“小丑”。
馬林之所以敢這麼說,自然是仰仗於上世紀的蘇芬戰爭——這場戰爭讓蘇芬雙方都刻骨銘心。
當時,靠着陳舊的武器和頑強的意志,芬蘭人在戰爭初期以弱勝強,最終擊殺了20多萬名蘇聯士兵。
那一場戰爭對於蘇聯的打擊是致命的。
十月革命後,蘇聯紅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成功地粉碎了國內外敵人的顛覆活動,保衛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刮目相看。
但是在蘇芬戰爭初期,蘇聯在軍事實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遭到慘敗,使西方國家重新審視蘇聯的軍事實力,對蘇聯的軍事實力產生懷疑。
而芬蘭的遭遇也堪稱悲慘:
全國四分之一的人民因為戰爭而受傷,整個國家丟掉了經濟最繁華的地區——被迫割讓給蘇聯。
(紅色地區即為芬蘭被迫割讓的領土)
時至今日,談起蘇芬戰爭,仍然是芬蘭人和俄羅斯人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因此不難看出,芬蘭人對於俄羅斯的“恨”不是憑空產生的。
再往前說,1809年芬蘭被滅國,芬蘭人認為:罪魁禍首正是沙俄。
此後,芬蘭明哲保身,以“絕對中立”的身份和態度謹慎行事,結果蘇聯偷襲芬蘭,迫使芬蘭和納粹德國結盟。
而這一次結盟又堪稱災難:
由於納粹德國戰敗,芬蘭只好再度向蘇聯“割地求和”——芬蘭因此丟掉了自己唯一的一處出海口。
(北約秘書長和芬蘭總理)
時至今日,芬蘭丟掉的領土依舊在俄羅斯的統治之下。
儘管已經遍體鱗傷,但是芬蘭在二戰結束後依舊貫徹着“絕對中立”的宗旨。
夾雜在東西兩大陣營之間的芬蘭一面拒絕了“馬歇爾計劃”,一面拒絕了“莫洛托夫計劃”,拒絕成為任何一個陣營的棋子。
一直到蘇聯解體,芬蘭才在經濟上導向倒向,不過在軍事上仍舊保持獨立。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芬蘭人於是再度“作妖”,不僅在經濟上倒向西方,更是提出加入北約,在軍事上也倒向了西方。
(芬蘭軍演數量激增)
最終,在2023年5月,芬蘭幾乎是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成為了北約成員國之一。
勾搭美國,開放國內軍事基地
在加入北約不久之後,芬蘭竟然是變本加厲,勾搭上了美國。
對於普京而言,如果說芬蘭加入北約尚且還可以忍受的話,芬蘭和美國的“基地合作”則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芬蘭和俄羅斯邊境線相當漫長,美國軍隊的進駐即意味着俄羅斯徹底被暴露在美軍面前,沒有任何緩衝地來抵擋。
在這條漫長的邊境線上,沒有一處山脈的阻擋,全部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這對於俄羅斯而言,防務壓力極大。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曾組建列寧格勒軍區,以限制美國和北約的威脅。
(芬蘭和北約舉行聯合軍演)
2010年左右,列寧格勒軍區被意外解散,俄羅斯一度出現防禦真空地帶。
如今,俄羅斯總共有四大軍區,外加一支幾乎已經全軍覆沒的北海艦隊。
因此,普京強勢回應,警告芬蘭:俄羅斯將重組列寧格勒軍區,矛頭直指芬蘭。
普京的硬氣反映了俄羅斯並不怕芬蘭的舉動。
但是芬蘭則是“反應過度”,慌不迭地加兵駐紮在邊境線附近並“閉關鎖國”——關閉口岸,選擇“龜縮防守”。
由於和俄羅斯邊界線長達1340公里,芬蘭還開始建築“邊境牆”的工作。
所謂的“邊境牆”是由高三米的圍欄所搭建的,整個項目預計2026年完工。
一番操作下來,如今的局勢對於俄羅斯而言並不算太好。
芬蘭的軍事水平排名雖然不高,但是芬蘭軍隊的作戰能力相當彪悍。
如今,芬蘭空軍全部是清一色的F-35戰機,全軍機動作戰能力極強。
由於芬蘭的突然“背刺”,俄羅斯的所有艦隊很有可能被埋伏在芬蘭灣附近的美軍直接“鎖定”。
(芬蘭防務部長和美國國務卿簽署防務協議)
這樣一來,俄羅斯的制海權將消失殆盡。
因此,芬蘭的“反戈一擊”威脅巨大。
根據美國的構想,藉助芬蘭灣限制俄軍艦隊的出海,從而將整個俄羅斯的海軍圍困在陸地上;
同時,波羅的海沿岸也將由歐洲布防,徹底鎖死俄羅斯“逃生”的可能。
這樣的操作,很難不讓人想起二戰時期包圍英國的德軍艦隊——而美國人如今正在做同樣的事情。
整個事件中,芬蘭的威脅反而是次要的,更具有威脅的是將出現在芬蘭領土上的北約軍隊。
想要保障國境線的安全,普京必須抽調至少一個軍團的兵力來抵抗芬蘭方向的攻勢。
與此同時,這支軍隊必須有着極強的防空能力。
(芬蘭陸軍裝備着先進的坦克)
北約分析師伊利亞·克拉姆尼克稱:
“這給普京帶去了二戰以來俄羅斯從未面臨過的大麻煩。”
俄羅斯方面對此自然是反應劇烈,除去普京所提及的重建列寧格勒軍區之外,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也警告芬蘭:
“最好小心一點,一旦俄羅斯和北約有衝突,首當其衝的就是芬蘭。”
對於俄羅斯的警告,芬蘭人顯得嗤之以鼻。
根據《赫爾辛基時報》的消息,“美芬之間的防務協議,已經通過了司法層面的認定。美國將保障芬蘭的安全。”
(芬蘭CV-90主戰坦克)
更讓局勢岌岌可危的是,美國還和波羅的海三國、挪威制定了類似的協議,俄羅斯幾乎陷入了一個包圍圈裡。
隨着美國野心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選擇出讓自己的“軍事權”。
果不其然,在和芬蘭達成防務協議不久之後,丹麥也宣布“投入美國的麾下”——“美國的士兵和裝備可以永久駐紮在丹麥的領土上”。
(瑞典首相宣布加入北約)
這導致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
在歐洲,德國也開始增加軍費,並逐步削減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訂單。
可以預見的是,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矛盾只會愈演愈烈,北約和俄羅斯的對抗將有增無減。
稍有不慎,俄羅斯及就會陷入無止境的車輪戰、消耗戰里去。
(瑞典舉行閱兵儀式)
如今,北約各國哭訴自己“沒有任何夾縫空間”,痛斥俄羅斯是“絕對的侵略者”。
可是,若非北約咄咄相逼,俄烏衝突或許只不過是一場笑談罷了。
更可笑的是,歐洲一直宣稱:
“北約東擴從來都不是普京決定入侵烏克蘭的原因,但它肯定是其後果。”
換言之,所有的髒水都被潑到了俄羅斯的身上,歐洲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
北約甚至用“藉此重獲新生”來形容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影響。
只是,普京對這些北約附庸絲毫不懼,仍然堅定地推行着自己的戰略目標。
這樣一來,美國和北約反倒是“騎虎難下”——一個並不害怕西方世界的俄羅斯,不是一般的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