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2023年10月31日16:19:08 軍事 1644

2023年八一建軍節前後,貴州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以戶籍地或現住址為貴州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現役官兵(含轉改文職人員)為對象,組織開展“四個一”活動(開展一次走訪慰問、建立一張聯心卡、發送一封慰問信、解決一批現實困難等),在全省範圍內掀起擁軍優屬的熱潮。

目前,各級黨委、政府共走訪慰問237個基層單位,贈送價值880餘萬元物資,組織走訪慰問貴州籍官兵37571人,發送慰問信50378封,建檔立卡68180戶,確保了活動高起點籌劃、高標準推進。

建章立制固長效

“通過和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協調,拿出11個事業編管理崗位進行定向招聘,其中市直單位5個,其餘大多為縣直單位…… ”這是“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活動開展後,畢節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接下來將發布公告,在11月開展招聘工作。

據畢節軍分區負責招聘協調工作的幹事劉興雯介紹,在統計隨軍家屬安置需求後,為了順利推進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畢節軍分區多次和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溝通,並於9月召開專題推進會。

全省各地把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活動作為支持部隊備戰打仗的實際舉措,結合轄區實際,科學統籌、精準靶向施策,採取軍地聯席會、雙擁工作會、專題推進會等形式,軍地聯動對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 天天要聞

畢節開展慰問

黔西南州晴隆縣軍地領導來到正在休假的現役軍人周應國家中,為他送去慰問信。從軍地領導手中接過慰問信,周應國激動地說:“我一定倍加珍惜榮譽,牢記職責再立新功……”

周應國在部隊榮立三等功2次,榮獲“四有”優秀士兵 4 次。他的弟弟周應彪也是一名軍人。周應國父母感慨地說:“作為軍人軍屬,全家都覺得無比光榮與自豪,將繼續支持兩個孩子為國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黔西南州結合曆年徵兵、退伍、考學(軍校)等數據,與地方公安、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對全州現役軍人數量進行核對,對現役家庭信息進行全面登記、建立台賬,並研究出台《走訪慰問黔西南州籍現役軍人(家屬)實施辦法(試行)》,對走訪慰問對象、時機、慰問方式以及各級各部門的職責進行規範,對全州現役軍人(軍屬)實現全覆蓋慰問。

黔西南州制定《走訪慰問黔西南州籍現役軍人(家屬)實施辦法(試行)》《黔西南州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辦法(試行)》;安順市制定《安順市軍人子女入學優待實施辦法》《安順市隨軍家屬就業實施辦法》和《安順市基幹民兵優待實施辦法》……

通過建章立制,常態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各級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重點研究擁軍優屬活動開展的具體措施,各級圍繞建立健全軍地協調、信息互通、工作互補等工作機制,聯合擬制實施方案,對活動組織實施、形式內容和責任分工等作出具體明確。

其中,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已有明確規定的事項,用足用好政策,讓軍人軍屬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紅利;對部隊官兵提出的合理訴求、特殊困難,採取“一事一議”積極推動解決。

傳承創新激活力

“您好,這是聯心卡,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們......”

貴陽市白雲區泉湖街道武裝部開展“小小聯心卡,溫暖軍屬心”活動,為轄區內的現役軍人家屬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聯心卡。

聯心卡上印有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姓名和聯繫電話,方便軍屬與社區進行及時聯繫溝通。這些聯心卡陸續發放到現役軍人家庭,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也隨時保持與軍人家庭的溝通聯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

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 天天要聞

聯心卡

“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建立一張聯心卡,為官兵本人及家屬建立一張聯繫卡片,明確聯繫人和聯絡電話,保持24小時聯繫暢通,確保官兵及其家屬遇到問題能夠及時反映和得到妥善解決。

對官兵家庭遭遇突發情況或重大變故的,用好用活聯心卡,有針對性地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及時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

除了走訪慰問、建立聯心卡、發送慰問信,各地還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對軍車免費通行、停放,公共窗口現役軍人依法優先掛牌明示,文化設施和景區門票軍人減免等1474 條擁軍惠兵政策進行完善。在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中,各地結合實際拓展形式多樣的內容,不斷推動活動走深走實。

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 天天要聞

軍事夏令營活動

“3天,如白駒過隙,走進紀念場館、聆聽紅色故事,了解部隊生活、體驗軍事裝備都是夏令營最珍貴的回憶。”“從此愛上了軍營,返校後我會給同學講這次活動的故事,把紅色故事傳遞給其他同學。”畢節市大方縣將軍山小學學生高聖傑在夏令營感言中這樣寫道。

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走進海軍某部軍營……今年8月,畢節軍分區以“走出大山、點燃夢想”為主題,組織畢節市的軍隊幫扶學校和國防教育示範學校18名中小學生,赴天津市開展軍事夏令營活動。學生走出大山、走進軍營,在夏令營中體驗軍營生活、感受軍事訓練、強化國防意識,厚植愛軍報國情懷。

黔南州,軍地聯合組織整合轄區內醫療機構,為駐地部隊官兵及優撫對象開展健康體檢活動。“參加福泉市組織的免費健康體檢,不僅解決了駐地官兵的就醫問題,還有定期上門的醫療服務。”黔南州福泉市現役軍人蔡國斌說,深刻地感受到擁軍愛軍的濃厚氛圍。

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 天天要聞

從江縣婦聯組織侗族婦女在高增鄉繡花廠為在外服役的從江籍現役軍人製作香包

貴陽市積極舉辦“八一”軍地交流座談會、紀念雙擁運動80周年軍地聯歡會以及軍地籃球賽、軍地文藝匯演等活動,進一步密切軍地軍民關係;黔東南州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戰爭故事,組織學校、婦聯製作繪畫、剪紙和慰問信一起寄送給慰問對象;黔西南組織家屬座談,將“娘家人”的關心關愛送到現役軍人家中……

貴州各地結合“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堅持軍地合力、軍民同心,不斷拓展擁軍優屬工作新內涵、探索擁軍優屬工作新模式,用實際行動落實尊軍崇軍政策。通過繼承弘揚、傳承創新貴州革命老區雙擁工作優良傳統,全力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濃厚氛圍。

紓困解憂暖軍心

“家裡的兩個孩子都如願上了心儀的學校,非常感謝南明區人武部!”提起孩子今年秋季順利入學的事,軍嫂趙碧打心裡高興。

因為愛人調到海防一線無法隨軍,趙碧今年從湛江遷回貴陽居住。“家裡一個孩子幼兒園升一年級,還有一個孩子上二年級面臨轉學。尤其是轉學學位協調難度大,要不是有優待政策還不知道多折騰,更別提上心儀的學校……”她回想整個辦理流程,只提交了一次材料填入學志願,緊接着就是人武部工作人員多次主動聯繫反饋辦理進度。

“切身感受到南明區的擁軍優屬工作做得非常好!切實為我們軍人家庭解決實際困難。”這是趙碧發自內心的感慨。

崇軍擁軍“閃亮名片” ——貴州開展“同心向強·共衛國防”擁軍優屬活動 - 天天要聞

南明區通過深入部隊走訪,解決軍人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

“非常感謝對我們軍屬的關愛關心!”在實地走訪慰問中,得知家住銅仁市思南縣大壩場鎮的一位現役軍人的母親周女士,因身患疾病急需轉院治療。為此,思南縣人武部積極協調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第一時間安排周女士轉院,經手術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1+1+1’有成效!”這是六盤水軍分區開展活動取得的一項成果。軍分區採取“1+1+1”(由政治工作處主任牽頭,選派 1名在部隊擔任過指導員的現役軍官、1名文職、1名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職工)的方式組建工作組,常態化上門走訪,與家屬交心談心,幫助解決家庭困難,化解家庭矛盾,確保家庭溫馨和睦,官兵安心紮根軍營。

貴州各地充分運用“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工作機制優勢,結合聯心卡,聚焦“前線、前沿、前哨”,圍繞“後路、後代、後院”,關注“所需、所想、所盼”,為轄區現役官兵“解困難、辦實事”。

其中,緊盯“解決一批現實困難”,重點關心關愛家中有病人、孕婦、兒童、老人等官兵家庭,積極協調幫助解決看病就醫、託管看護和生活保障等問題。特別是對一線任務部隊官兵及其家屬反映的隨軍家屬就業、子女教育優待等方面“急難愁盼”的問題,積極協調軍地相關部門給予重點優待和特殊照顧,切實幫助解除後顧之憂,激勵廣大官兵心無旁騖投身練兵備戰。

過程中對跨地區和本級難以解決的事項,按程序逐級提報上一級雙擁部門協調解決,多渠道幫助家庭困難官兵解決實際問題。截至目前,共解決軍人家屬就業120人,軍人子女入學入托902人,家庭實際困難175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程星

編輯 方勇

二審 熊瑛

三審 歐陽海南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殲10擊落陣風,踹開了中歐軍事合作的大門 - 天天要聞

殲10擊落陣風,踹開了中歐軍事合作的大門

殲10擊落陣風,歐洲軍工的天塌了2025年5月7日克什米爾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戰鬥機在ZDK-03預警機支持下,於80公里外發射霹靂-15E導彈擊落印度陣風戰鬥機。這一戰果得到美國官員、法國軍工企業及巴基斯坦官方三重證實。
加拿大新政府宣誓就職 - 天天要聞

加拿大新政府宣誓就職

△馬克·卡尼(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13日,加拿大自由黨領袖、現任總理馬克·卡尼帶領新內閣在位於首都渥太華的總督府宣誓就職。(總台記者 張森)...
“終章”1945年5月德國裝甲師如何擊敗蘇軍的坦克軍? - 天天要聞

“終章”1945年5月德國裝甲師如何擊敗蘇軍的坦克軍?

在世界各地,人們往往,甚至可以說幾乎總是傾向於低估對手。這樣的事,今天也在發生。比如這幾天大空戰。但要知道,擊敗一個勇敢、聰明、擅長臨場應變的敵人,遠比擊潰一群被一聲口哨嚇跑的人更加光榮和值得尊敬。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80年前在柏林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