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航母軍艦一艘艘的下水服役,我國的海軍力量也開始走向深海。
日前,央視的系列紀錄片《逐夢》向我們揭示了一些信息,其中包括中國山東艦航母今年四月份在西太平洋執行遠航訓練的各種細節。這對於全面理解山東艦的實戰能力和其在國際舞台上所發揮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美航母海上“交鋒”
紀錄片中顯示,在宮古島南部海域,中國的山東艦與美國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幾乎同時出現,兩者的最近距離約為300公里。這可以被看作是一次中美航母在海上的“交鋒”。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艦並沒有在這次"交鋒"中落於下風。
儘管我們並不主張通過軍力決定爭議,但是這樣的實際行動無疑表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在海洋保衛自身利益的能力,這對於維護國家安全與和平來說至關重要。
4架殲-15掛彈升空,這次真動手了
此外,最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視頻內容顯示,山東艦在其遠航過程中多次受到外軍無人機的騷擾。
數據顯示,外軍無人機分三波對我軍進行挑釁,第一波有5批10架次,第二波則有8批13架次,而第三波更是達到了19批26架次。雖然對方放出的用於挑釁的無人機一次比一次多,但我軍都展現出堅決的反擊態度和威力。
根據公開的視頻資料,可以清晰地看到,當第一波無人機靠近並試圖挑釁時,山東艦已經進入了一級戰鬥部署。這意味着整個航母編隊都已做好了完全的戰鬥準備,並且還加強了雷達信號的接收,以確保對敵方無人機有全面、準確的識別和監控。
然而,當敵人的挑釁達到第三波時,山東艦的指揮員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他們決定將忍耐轉化為反擊。隨着反擊指令的下達,裝載實彈的四架殲-15戰鬥機從航母甲板上猛然騰空而起,直衝雲霄,準備與對方大量的無人機進行直接的交鋒。
在飛行員們精確地操控下,戰機準確地飛往了指定的空域。在到達指定空域後,飛行員們立即開啟殲-15戰鬥機搭載的雷達和光電設備,開始對無人機的位置進行搜索和鎖定。只有快速並準確地找到並且鎖定對方無人機的位置,才可以利用導彈進行有效的打擊。
在成功鎖定目標之後,飛行員們毫不猶豫地決定發射導彈對外來無人機進行打擊。隨着導彈襲來的閃光,在無線電中傳來了飛行員向航母彙報的聲音,其中一名飛行員報告說:“我打了一枚”,另一名飛行員則表示:“我打了兩枚”。
在確認外來軍事無人機完全飛離我方領空後,四架殲-15戰鬥機都順利地返回了山東艦,沒有任何損失。這次行動成功,充分驗證了我軍在航空裝備和人員素質上的優勢。
為何不直接擊落騷擾的無人機?
有些人可能會有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我國的殲-15並沒有直接擊落那些企圖騷擾的無人機呢?這其實涉及到一些複雜的國際法律問題,比如需要考慮在國際水域的行為規範。
如果對方的無人機並未直接飛入我方的航母編隊上空,或者說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威脅,那麼我國的一貫做法通常只是發送警告驅離,而非直接採取攻擊。這也是我國軍事行動中一直秉持的自衛和謹慎原則。
實際上,解放軍的無人機也經常飛到美日以及台軍的海上目標附近,進行偵察監視活動,他們也沒有貿然採取擊落的行動,這是出於同樣的考量。
需要特殊強調的是,重要的不是是否能擊落無人機,而是山東艦的雷達偵察系統能否做到,對對手無人機的活動軌跡全面掌握。在這方面,山東艦做得非常好,無論何時何地,殲-15艦載機和編隊防空系統始終可全方位全時空配合,隨時能夠發現對方的無人機。換句話說,要是在戰時,那些被我們發現掌握的無人機早就被擊落了。
相信未來在面對對手的大型戰機、戰艦時,山東艦將更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能力。儘管有法律約束,但當我方必要時,肯定會有足夠能力持續保護我們的領海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