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播出的軍事節目中,我軍某部正在試驗某款新型防空導彈,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新型防空導彈的標靶,是以不到10米高度,超低空掠海高速飛行的導彈,而防空導彈在這樣的狀態下,精準將標靶擊毀。
(超低空掠海飛行的靶彈)
通常情況下,導彈的標靶是靜止狀態或者低速移動狀態,而這次新型防空導彈試驗,是在高速掠海飛行的狀態下進行,想要攔截成功,難度非常高。有不少網友猜測會不會是我國的海紅旗9防空導彈?
這種可能性不大,為什麼呢?海紅旗9防空導彈雖然有能力進行打擊超低空飛行的導彈目標,但是海紅旗9防空導彈是2000年左右,就隨着第一艘052c驅逐艦一起服役的防空導彈,已經過去二十年了,現在央視沒有必要將其描述為“某新型防空導彈”。
所以這次防空導彈的掠海攔截試驗,很可能是海紅旗9的後續版本,比如海紅旗9b;也有可能是未公開的、更先進的型號。
在茫茫的大海中,超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無疑是艦艇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呢?首先艦艇上的雷達探測有盲區,反艦導彈在貼近海面十幾米,甚至幾米的高度飛行。
(052c/d桅杆頂部的球,就是近防雷達,但055取消了這個球)
受地球曲率的影響,一般的近防雷達,對海面超低空飛行目標的探測距離在40公里左右,按最壞的情況,即使艦艇雷達第一時間發現反艦導彈,在這樣的距離下,對高亞音速的反艦導彈而言,三分鐘就能夠飛到,超音速反艦導彈幾十秒就能飛到,留給艦艇反應的時間很短。
為了克服海面曲率影響,驅逐艦雷達位置越高,視野越好,看得越遠。052c/d桅杆頂部的球,裡面是近防雷達,站得最高,看得最遠,專門對付來襲導彈。但055有了更先進的設計,取消了這個球。
(海紅旗9防空導彈裝備在052c型驅逐艦上,起飛點火後迅速拐彎)
其次就是艦載防空導彈有最低射高,很多防空導彈都有自己的最大射高限度,如果攻擊的反艦導彈貼海飛行,低於防空導彈最低射高,那麼防空導彈無法攔截飛來的反艦導彈。
我國早期服役的海紅旗9防空導彈,採用高拋彈道,能夠以俯衝的方式攔截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這也是一般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的常用彈道,比較節省燃料、增加射程。
(防空導彈高拋彈道攔截靶彈動圖)
海紅旗9防空導彈裝備在052c驅逐艦上,現在海紅旗9防空導彈已經有了多種新改進,性能大幅度提升,可以攔截高速機動的飛行目標,而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射程,能夠為水面艦艇提供遠距離的保護,同時對低空飛行目標有很強的識別和攔截能力。
反艦導彈貼海飛行的難點在於反艦導彈如何與海面保持幾米的距離,而且遇到海浪還能及時調整自身高度。法國“飛魚”導彈做到貼海飛行,是在“飛魚”導彈上安裝能夠控制飛行高度的高度表,通過運用脈衝或者連續波技術發出電磁波,計算出導彈距離海面的高度,從而保持導彈與海平面的距離。這是一種很經典的技術,不算先進,但仍只有不超過十個國家掌握。
(導彈掠海飛行並不容易,受到海面的影響很大)
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還有可能遇到另一個問題,那麼就是反艦導彈飛得那麼低,會不會撞到鳥類或者露出海面的魚類呢?其實這種概率非常低,反艦導彈以高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飛行,會產生強烈的激波,這種激波能夠對靠近的鳥類和魚類造成致命的傷害,如果離得較遠,激波也能夠提前嚇退它們,大大降低反艦導彈被撞的概率。同時,反艦導彈體積本來就很小,被撞的概率就更低了。
(垂直冷發射的海紅旗9改進型防空導彈)
央視公布的新型防空導彈打靶訓練視頻,說明三件事:
一是我國海軍能夠模擬敵人的攻擊導彈,可以說明不僅我國的反艦導彈具有貼海高速飛行的能力,就連打靶的靶彈,也能全面擬真。
二是海軍用防空導彈成功攔截“敵人”的攻擊導彈,也說明我國海軍具有攔截高速貼海飛行導彈的能力。
三是我國海軍雷達能夠及時發現貼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說明我國海軍的雷達具有很強的探測能力。
(此前國外研判照片,認為是解放軍潛艇發射鷹擊18)
這次的訓練是我們自己模擬敵人的導彈攻擊,然後自己再攔截敵人的導彈,很像金庸小說里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術,用自己的左手和自己的右手打架。在沒有真正敵人與之較量的情況下,用自己最堅固的盾去攔截自己最厲害的矛,這樣的方式是最能夠檢驗自身實力和提升自身實力。
這次罕見公開反導攔截的實戰畫面,向外展示我軍的雷達在發現高速低空飛行目標後,果斷啟動防空導彈進行攔截,攔截速度之快,打擊目標精度之高,也是一種自信和進步。
(未來福建艦服役後,需要驅逐艦遠海保衛)
解放軍海軍不斷進行反導攔截攻防演練,說明我們不僅擁有厲害的矛,也有堅固的盾。這對於保護解放軍航母編隊,增強遠海戰鬥力,都有極大的意義。福建艦是完全用於機動進攻作戰的武器,新型防空導彈,也是構築航母編隊“盾牌”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