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現象;這就是南亞某國空軍最近5年的事故率,對比前20年甚至前40年,都有一個明顯的下降曲線。要知道在之前的大約35年期間,該國空軍大概一共墜毀了超過900架的固定翼飛機,外加超過400架的直升機之類。因此等於平均每年墜毀固定翼飛機超過25架,外加10架以上的直升機。也就是每年都要墜機35架以上,平攤在每個月基本上要墜機3架左右。換句話說,等於一年到頭,關於墜毀軍用飛機的新聞都是連珠炮一樣。考慮到該國長期以來其實只有1艘航母,而且還極少實際出動,因此近乎99%的墜機都是該國的空軍或者說是陸軍的直升機部門造成。因此可以簡單地認定為其空軍的墜機,平均每年都超過35架。或者等於30年下來,把本方的,
所有現役飛機都墜毀一次,然後再重新對外購買補充。這才叫真正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過如此不堪的記錄,在最近5年似乎有明顯的改善。比如最近2年,該國海陸空軍的總墜機數加起來基本在10架以內。而如果按照以前的“慣性”記錄,則會“正常”墜機70架以上,3年下來就超過100架!而現在2年總計不到10架。其中還有至少5架是直升機墜毀,固定翼飛機也只墜毀了4架左右的樣子。這樣堪稱最近2年的墜機率下降了近乎一個數量級!墜機率的整體下降,自然意味着安全率的巨大提升。而在短短的5年內安全率提升如此之快,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其中有什麼特別有效的“竅門”,或者說有什麼先進經驗,值得外界學習嗎?目前看來,該國軍用航空部門安全率的大幅度提升,
也就是實際墜機率的全面下降;不外乎以下幾大原因:第一,在於各種飛機包括直升機要降低事故率的發生,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長期停放的地面上不飛行。這是確保安全的最佳方法。戰鬥機和直升機都長期停放在機庫或者停機坪上,總不能地面突然裂個大口子讓飛機直接掉進去。因此經常大面積的停飛,這事故率就會直線下降。雖然最近2年,該國的海陸空軍一共只墜毀了5架直升機。但是其中一架卻極為重要。如果記憶力不是很差的人,應該還記得十幾個月以前,在該國南部的一次清晨的墜機,把該國三軍的最高參謀Z一行給全部摔了。此後該國軍方所有的此類直升機都停飛檢查。這個過程持續了大半年。因此單純這一次關鍵的墜機,就足可以讓其他的類似型號機隊大半年,
期間內的飛行安全事故率直接下降到零。全面絕對的不飛不上天,自然不會有任何高等級事故。最近這兩年,大面積的停飛不單純是軍用直升機方面,就算是主力的戰鬥機包括與之配套的大型飛機方面,日常的年總飛行小時數同樣在全面下降。大面積減少年總飛行小時數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大的根源在於大環境的緊縮,另外就是外部沒有太大的安全威脅。說白了就是油錢不足自然就會少飛;再加上沒有明顯的戰爭風險,多飛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其海陸空三軍的總飛行小時數全面下降,這事故率自然也會直線下跌。其實大環境不景氣就減少上天的次數,不單純是在該國的軍用航空方面,就是航天領域,也是飛行次數直線下跌。在正常的年景,該國基本每年都會進行7到8次的航天發射任務。
最強的年份甚至會發射10次以上。在全球航天發射次數的對比中甚至可以進入前5名。這其中一般會有2到3次的發射失敗,相當於事故率在20%左右,成功率基本在80%的及格線上下徘徊。但是最近2年,該國的年航天發射次數只有1次,最多不超過2次。如果成功了就是成功率100%,絕對的全球一流!除了飛機的總體上天次數減少,導致事故率全面下降之外。還在於過去總體事故率最高的一大批米格21及其改進型號,以及所謂該國自產的輕型直升機,這2大事故率最高的機型,這幾年的總保有量快速下降。過去35年,僅僅這2大型號,就墜毀了600架以上,幾乎佔據全部飛行事故的50%。而最近5年,這2種機型,該摔的基本摔得差不多了。全摔完了,事故自然徹底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