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3日,帕斯魯爾機場的巴方士兵怎麼都不會想到,一架印度蚊蚋戰機竟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了他們的頭頂。
要知道,彼時正值第二次印巴戰爭,雙方空戰最為膠着的時刻,在巴方眼中,印度飛行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蠢到駕駛一架僚機性質的戰機,前來攻擊巴基斯坦的機場,更何況,幾十分鐘前的空戰,印度的8架戰機,是以大敗而逃收尾的。
然而,就在巴方士兵因為驚詫,從而忘記操作防空炮時,蚊蚋戰機竟又做出了詭異的動作,它先是降速,然後四平八穩地降落在跑道上。敵人自投羅網,巴方士兵自然不客氣,不由分說的就將其包圍了。
果不其然,機艙中走下了一名叫西坎德的印度飛行員,面對成群結隊的敵人,他非但不慌張,反而只用了一句話,就讓虎視眈眈的巴方士兵,瞬間變得眉開眼笑了,與此同時,他還受到了好吃好喝的招待,並被巴方當成“吉祥物”供了起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因為這句話,西坎德還在此次戰爭結束後官運亨通,一路當上了印度空軍的中將。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西坎德究竟對敵人說了什麼?而在此之前,他的飛行中隊又經歷了什麼呢?
當天早晨7點,印度4架神秘式戰機從帕贊闊特起飛,意圖從南面迂迴,攻擊位於昌布的巴基斯坦空軍基地,然而,4架神秘戰機大大咧咧的飛行方式,使得他們剛上天,就被對方的雷達監測到了,也正因如此,即便他們一直在進行460米左右的低空飛行,但在到達距離昌布40公里左右的空域時,還是碰到了巴方趕來截擊的戰機。
在巴方派出的8架戰機中,有6架F86與2架F10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戰機是正兒八經的美國貨,但事實上,此戰之前,巴方飛行員毫無實戰經驗;反觀印度,他們早已演練出了正規的作戰隊形,從這個角度來看,印方之所以大大咧咧,或許就是欺負巴方實力堪憂。
也正因如此,即便戰機的性能不如對方,印度飛行員還是迎難而上了,作為被截擊的一方,反而率先開了火,不過,巴方飛行員的水平還過得去,在第一波攻勢中,他們竟無一損耗,不僅如此,還通過切割飛行線路的戰術,直接打亂了4架神秘戰機的戰鬥隊形。
對於巴方飛行員來說,此舉可謂是佔盡了優勢,這是因為他們駕駛的戰機性能更強,而在對方的陣型被打亂後,他們完全有能力將印方拖入狗斗的局面,從而逐個擊破。然而,就在巴方為此感到振奮時,雷達上突然出現的光點卻從側面表明,他們很可能中了印度的圈套。
原來,印度在此次作戰任務中,還為4架神秘戰機配備了4架蚊蚋戰機作為僚機,而這4架僚機之所以沒被巴方發現,是因為他們延遲起飛,並還一直徘徊在1500米左右,巴方難以察覺的高度。
簡單介紹一下,蚊蚋是一種輕型戰機,也是英國貨,相比於神秘式,它的體型更小,航程與火力也都略差一些,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蚊蚋小巧靈活的體型特別適合狗斗,而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來,印度此番放僚機的操作,完全就是在戰術上碾壓了巴基斯坦。
戰鬥發生時,2架F104戰機對印度飛行中隊的領隊,基洛中尉駕駛的戰機展開了密集地攻擊,面對這樣的情況,基洛也慌了神,他開始在通訊頻道中,瘋狂呼喊自己僚機的飛行員斯瓦米,希望得到對方的幫助。
斯瓦米駕駛的蚊蚋戰機此時飛行高度為1500米左右,而雙方交戰的戰場則在500米左右。按理說,他完全可以憑藉高度優勢,利用俯衝攻擊,結果了巴方的戰機。然而,令飛行中尉基洛沒想到的是,斯瓦米確實趕來“救駕”了,但就在與對方的F104戰機照面後,他卻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動作。
根據資料顯示,在距離F104戰機僅有300多米的距離時,斯瓦米既沒有使用空空導彈,也沒有按下機炮的扳機,反而是駕駛戰機,直挺挺的朝對方沖了過去,得虧巴方飛行員反應迅速,才沒被斯瓦米直接撞毀。
而接下來他的行為更令人嘆為觀止,作為印度的功勛飛行員,在“撞擊”未果後,他竟然還沒有開火的打算,反而是故技重施,又折返回來,準備與對方的F104來一次親密接觸。這不僅讓巴方飛行員大驚失色,畢竟此番戰鬥雙方都是齊裝上陣的,可斯瓦米在完全能開火的情形下,卻選擇撞擊的攻擊方式,着實令人費解。
當然,這樣的狀況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此時駕駛神秘戰機的基洛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所以追擊他的另一架F104也騰出了手,面對斯瓦米對戰友的“糾纏不止”,巴方飛行員毫不猶豫,為其送上了一枚飛彈。就這樣,在機翼遭到重創後,斯瓦米也跳傘逃生了,而當他落地後,也成為了戰俘。
面對這一情況,隊長基洛感到大勢已去,與此同時,因為被巴方戰機“咬”得太緊,所以整個飛行中隊也顧不上互通有無了,顧頭不顧尾的朝着己方陣地撤退而去。不過,作為勝利的一方,巴基斯坦空軍沒敢深追,這也是因為他們不確定這是不是又是印度空軍的圈套。
撤退回基地後,基洛勃然大怒,一方面,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僚機的飛行員明明有機會擊落敵機,卻還要與別人“親近”;另一方面,他得到的信息是此次行動失敗,4架蚊蚋戰機只損失了斯瓦米駕駛的1架,但當印度軍方清點時,卻發現只有2架蚊蚋戰機回來了,而那架失蹤的蚊蚋,則是一名叫西坎德的飛行員駕駛的。
起初,印度以為西坎德也在混戰中,被敵人擊落了,可在結合斯瓦米“詭異”的行為後,他們立刻腦補出,二人“通敵叛國”的畫面,也正因如此,在戰爭還未結束時,基洛就將他們告上了軍事法庭。
有意思的是,戰爭結束後,2人全須全尾的,以巴方戰俘的身份回到了印度,但待遇卻截然不同,斯瓦米作為見死不救的“典範”被關入了大牢,而西坎德卻沒有受到制裁,反而是保留了軍籍。
此次失敗一直是印度空軍內部的謎團,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西坎德成為了空軍中將,他才講述了當日到底發生了什麼。
首先是見死不救的斯瓦米,其實他並不是通敵叛國的特務,當初之所以不開火,是因為自己從沒見過F104戰機,所以在近距離觀摩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這才忘記了扣動扳機,一心只想與對方親密接觸。
不過,即便理由充分,但斯瓦米也算是犯下了“失職”的罪過,而這也正是他被關入大牢的原因。聊到這有的朋友或許有疑問,斯瓦米雖然沒開火,但好歹也是在空戰中被俘虜的,如此“功績”都被關押了,那麼從頭到尾玩“消失”的西坎德,又是如何逃脫制裁的呢?
原來,在空戰大敗後,飛行中隊曾四散逃命,然而,西坎德駕駛的蚊蚋戰機,卻完全撤退到了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朝着巴方“前進”了。其實他的失誤也無可厚非,畢竟在那個年代,蚊蚋戰機是不配備雷達的,而西坎德本人的文化水平又比較有限,再加上燃油告急,所以在情急之下看錯了航空圖,也屬於情理之中。
不過,他在被俘虜後得到無比優待,就完全是意料之外了。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在進入巴方領空後,西坎德以為對方的帕斯魯爾機場是自家機場,便放下了戒心,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打開了起落架,並穩穩降落在了跑道上,然而,當他走出機艙後卻傻眼了,因為身邊站着的全是巴方的士兵。
面對準備將自己“大卸八塊”的敵人,西坎德沒有表現出一絲惶恐,反倒是十分平靜地表示,自己是來投靠巴方空軍的。不得不說,西坎德的反應能力確實算得上人中龍鳳,根據當時的巴方士兵回憶,他的表情管理極為出色,以至於根本沒看出來,他是誤打誤撞而來的。
也正因如此,巴方士兵瞬間變得眉開眼笑,不僅如此,還將西坎德當成了“吉祥物”,一邊好吃好喝的供着,一邊將他的蚊蚋戰機開回了工廠,並對其進行逆向工程。
而在1966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束後,西坎德也被巴方畢恭畢敬地送回了印度,有意思的是,或許是被巴方的態度所迷惑,所以印度以為西坎德在戰俘營中表現了風骨,便不由分說的為其頒發了榮譽勳章,而在後來的十幾年間,西坎德也一路升遷,並在80年代,成為了印度空軍的一名中將。
要知道,被俘時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尉,如此晉陞速度,也只能說西坎德,完全是靠着當初“投誠”時的言論做到的,也難怪,這般表情管理以及情商,恐怕放眼世界都沒幾人能做到;反觀另一名被俘的飛行員斯瓦米,拋開作戰時的愚昧不說。他也是在戰鬥中被俘虜的,而這樣的“英雄”反而遭到了制裁,也只能說他太“實在”了一點。
當然,若是用另一個角度來看西坎德的問題,巴方之所以放他回國,除了將他當做笑柄之外,又有誰能說不是刻意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