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型導彈試射的照片,給外界透露了不少信息。
前兩天朝鮮公布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上面,一種此前從未公開的朝鮮彈道導彈,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試射。
朝鮮之後沒有公布這枚導彈的情報,外界從外觀上推測,應該是此前朝鮮火星12導彈的一種改進型號。
而如果細看少量幾張照片,從這枚導彈上,可以看到兩個技術細節。
這兩個細節,恐怕能同時讓美國和韓國都坐立不安。
細節之一:朝鮮新型導彈的發動機,大變樣了。
對比火星12導彈發射時候的照片,各位朋友應該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火星12導彈發射的時候,導彈尾部除了中間一條長長的尾焰,周圍還有幾條比較小的尾焰。
而且仔細看,會發現火星12導彈的發動機,還有一些廢氣在發動機中排出來。
而朝鮮新型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只有乾乾淨淨的一條尾焰,既沒有小尾焰,也沒有廢氣。
這個變化細節可能不起眼,但這說明朝鮮新型導彈的發動機,和之前朝鮮的導彈發動機不一樣了,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首先就是這些小尾焰,它們有個專業名稱,叫做游機。
大家想,導彈發射的時候,是不是要控制導彈調整方向,瞄準預定的目標?游機就起到一個控制導彈飛行方向的作用。
以前朝鮮的導彈主發動機,技術比較落後,單靠主發動機不能調整方向,就需要額外增加一個游機來控制方向。
現在朝鮮新型導彈,用了新的發動機以後,就不需要游機也能控制方向。
然後是廢氣,之前朝鮮導彈用的是開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工作時候會排放廢氣,效率就比較低。
就像我們的老長征火箭一樣,老長征火箭用的就是開式發動機。
這一次試射的朝鮮新型導彈,沒有廢氣排出,說明用的可能是閉式發動機,效率高了不少。
發動機減重,而且提高效率,就能讓導彈的發射能力更加強大。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枚朝鮮新型導彈的第二個細節。
細節之二:這枚導彈的彈頭變大了一些。
導彈這種武器,威力大小就取決於導彈能夠把多重的彈頭,送到敵人頭頂上去。
畢竟不管是核彈頭還是常規彈頭,在相同的技術條件下,越重的彈頭,就能把威力做得更大。
相比起火星12導彈一個纖細的彈頭,朝鮮這一枚新型導彈的彈頭更粗一些,也更長一些。
從其他的公開資料和分析資料來看,朝鮮的火星12導彈是一種中程、常規戰鬥部的導彈,射程大概在4000公里。
對於朝鮮來說,這樣一款導彈沒有使用核彈頭,主要原因在於火星12導彈的運力不夠。
朝鮮的核彈技術有限,小型化程度不高,核彈的重量比較大。
彈頭的重量要是超出了導彈的運力,就會導致導彈的射程下降,而且可能下降得很厲害。
所以火星12導彈只能使用一個比較輕的常規戰鬥部,無法使用核彈頭
而朝鮮的新型導彈,在更換性能更好、重量可能更輕的發動機以後,在保持彈體不變的情況下,相同射程的運力就增加了。
這個新型導彈的彈頭,讓筆者想起朝鮮曾經公開的一款小型核彈頭,也就是說新型導彈不排除具備核常兼備的能力。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朝鮮這一枚新型導彈,就幾乎相當於朝鮮“液體版的東風26”,未來不可小覷。
即使不能裝備核彈頭,重量更大的常規彈頭,也能有不小的性能提升。
除了最簡單的增加威力以外,還可以增加一套制導裝置,讓彈頭的命中精度大幅度提升。
打的准了,導彈的威力自然就更高了。
所以,朝鮮這一枚導彈的變化,一是更換了發動機,二是更換了彈頭。
而更換髮動機,又是讓導彈能夠更換彈頭的技術前提。
那為什麼筆者要說朝鮮這枚新型導彈的出現,讓美韓感到坐立不安呢?
首先是這枚導彈本身具備的戰術性能,能夠威脅到整個西太地區的美軍基地。
韓國倒是不用擔心被這種導彈打,因為距離太近了,但是美國要是因為朝鮮的導彈受到影響,那最後倒霉的還是韓國人。
相比起火星12,同樣是4000公里射程的朝鮮新型導彈,具備攻擊到美國關島軍事基地的能力。
關島可是整個西太美軍的戰略支點。
如果朝鮮新型導彈能夠使用核彈頭的話,那以朝鮮“先發制人”的核戰略,美國若是對朝鮮過度施壓,那關島的美軍真得擔心一下會不會挨核彈。
就算是改進後的常規彈頭,美軍的反導系統若是不能成功攔截,被打上幾發損失也不會小。
射程4000公里的朝鮮新型導彈,對美軍的標準3和愛國者3MSE反導系統來說,攔截難度可不低。
不過這枚導彈背後的技術,才是讓美國更加擔心的原因。
很顯然朝鮮新型導彈,使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顯然可以用在更多的朝鮮導彈型號上,讓整個朝鮮的導彈家族都提升性能。
而且這款發動機效率更高,用在朝鮮的運載火箭上,可以把更重的衛星發射進入軌道。
朝鮮已經開始研製並且準備發射偵察衛星,等到朝鮮的偵察衛星發射入軌,美韓面臨的壓力就會更大了。
而且還有一個讓美國絕對不能忽視的可能,這款新型發動機是朝鮮自己研製的那還好,萬一是從某友好國家獲得的技術幫助……
那麼,美國人怎麼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技術幫助?比如高精度的制導技術?
所以,朝鮮這一次試射新型導彈,在對美韓近期一系列動作做出回應的同時,還通過兩個細節透露了很多信息。
美國和韓國通過這兩個細節變化,分析朝鮮透露的信息之後,恐怕會對朝鮮飛速進步的導彈技術,感到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