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小心了,中國完全可以進行尖峰對決了!因為我們的尖端武器--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已具備實戰能力。這是國慶期間,中國軍工向全國14億人獻上的一份特別大禮!
央視軍事節目《追光》第八集主動曝光了,中國軍工7月份實施的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這是年內第二次試驗,6月份時就進行了年內第一次試驗,這兩次都取得了重大成功。
從曝光的畫面中可清楚地看到,在中國西北某基地的指控中心的電子大屏幕中,一枚攔截導彈騰空而已,在大氣層飛行過程中提前鎖定目標,然後一擊命中目標,顯示攔截成功。這進一步體現了“過於先進、不宜展示”的中國軍工的創新精神。
所謂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發射攔截彈,對大氣層內飛行的敵人導彈,實施中段攔截。中段攔截的高度一般在幾百公里以上,這就要求攔截彈頭必須精度高、速度快,一次就能命中目標,否則攔截將失敗。
目前,全球也只有中美進行過陸基中段反導技術攔截試驗,其他國家只能靠邊站!
中國從2010年開始,已經先後進行了6次攔截試驗,這6次全部攔截成功,這表明我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已經處於世界一流位置,而且足以攔截美國的洲際導彈。
這不是誇大其詞,對比一下美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就能看出個中差距!美國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約20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但成功率只有一半以上。其原因可能在於攔截彈頭速度慢、鎖定目標的能力弱。比如美軍列裝的GBI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24.4馬赫,最大射高為2500公里,採用“慣導+末段+紅外製導”制導體制,主要用來攔截洲際導彈或核彈,其單枚導彈的攔截成功率只有70%左右。
從這些數據看,美軍的GBI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其表現不如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而且隨着中俄“東風-26”、“匕首”、“先鋒”等高超聲速武器的列裝,美軍的GBI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更就難以應對了。
因此,美軍希望研發下一代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以此來提升美軍的陸基中段反導能力,以確保發生戰爭時美國本土不受打擊。畢竟,洲際導彈一般都有分導式彈頭和快速變軌能力,一旦其打入本土,那麼就會給對方造成毀滅性災難。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類大殺器拒止在國門之外,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彈就具備這樣的功能。顯然,中國在該領域取得的“6連勝”成績,充分說明我國反導手段更多了。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正是中國軍工人這種“迎難而上”的攻堅信念,才取得了如此成就。未來與美國進行尖峰對決時,解放軍不僅擁有戰略核潛艇、洲際導彈這類主攻手段,還多了一項防禦技能,攻防兼備正好構成了中國特有的“矛與盾”,足以消滅任何來犯之敵!不得不說,美國本土不受攻擊的牌子也該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