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台軍“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在屏東縣九鵬地區完成首次實彈射擊。台軍此前向美國採購29套該系統,2024年首批11套已交付。有綠媒對此次試射大肆炒作,宣稱這是具備遠程打擊能力的“海馬斯”首次在島內公開實彈演練。然而,在實彈射擊過程中多次出現信號異常情況,台軍方對此稱是“增進排除故障能力”,引發群嘲。
據台媒報道,“海馬斯” 多管火箭炮一個發射箱可攜帶六枚火箭彈,或一枚 mgm-140 陸軍戰術導彈。後者的射程達300公里,台軍企圖以此實施所謂“跨海峽打擊”,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軍事問題專家魏東旭指出,台軍方高層將美國的“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視為所謂的“反登陸作戰”利器。因其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且能發射更多彈藥,台軍希望通過“海馬斯”系統提供遠程精準火力支援,企圖實現所謂“跨海峽打擊”。然而,這款火箭炮系統在面對察打一體無人機、先進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等先進空中作戰平台時如同“移動靶標”。
對於台軍試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軍事問題專家李莉認為,此次規模較大,並且全天進行,是在檢驗武器性能並作為作戰訓練的一部分。她指出,特別是進入到今年以後,美國加快了對台軍武器裝備的交付速度,台軍已接收首批11套“海馬斯”系統和16枚美製陸軍戰術導彈,預計還將接收更多“魚叉”反艦導彈。這些進攻性武器的交付和測試可能滋長台軍的冒險行動,加劇台海局勢緊張,對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這是典型的狐假虎威、為自己壯膽。”大陸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民進黨當局大肆渲染“海馬斯”火箭炮實彈射擊,自以為抱上了美國大腿,實際上只是充當了美國對抗中國的耗材而已。事實上,解放軍的遠程打擊火力早已對台軍構成壓倒性優勢,民進黨想靠一兩件美製武器扭轉戰局,無疑是痴人說夢。
此前,針對首批“海馬斯”系統運抵台灣地區,國防部和國台辦均已表態。國防部正告民進黨當局,“買什麼武器都不堪一擊,必將自取滅亡”。國台辦也強調,“倚美”只會“害台”,“以武謀獨”更是絕路。(來源:看台海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