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顯得咄咄逼人,尤其是試圖揮舞核大棒,似乎想要打核戰爭。美國和西方討論的核大戰不再是簡單地打還是不打的問題,已經開始細化到何時會打,到怎麼打的階段。美國總統拜登甚至語出驚人指出,世界正面臨古巴導彈危機後六十年來核武末日風險最高的時刻。讓人感到情況確實不妙了!可惜形勢沒有如美國預期,核訛詐也沒有產生效果。中俄都沒有被美國嚇住,反而都展示了強硬的一面:俄羅斯已拿核大棒,展示了不怕打的決心,中國也適時展示了實力,讓美國感到打核戰爭沒好處的。
我們公開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全過程
讓美國想不到的是,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中國展示陸基中段反導能力,在10月8日時,中國承認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對此美國方面採取低調處理的政策,印度媒體《歐亞時報》沒有給美國掩蓋的意思,直接揭出實情,對相關情況進行了報道與分析,宣稱:解放軍公開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全過程,展示了在相關技術領域處於領先的水平。
中段反導基本是最難的一種反導模式了
現代反導作戰可以分成三個攔截階段,即上升段、中段以及末段三個區域,目前的上升段攔截屬於理論上,沒有任何實質性進步,真正實施的為:末段攔截,也就是導彈從太空重新進入大氣層,飛向最終目的地的階段,這一階段持續時間很短,通常不到一分鐘。也是防止來襲的最後機會。也是該技術相對容易解決的,美俄相當關注的中段,目前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突破,只是距離實戰還有不小的距離。
中段用來攔截洲際導彈,最為適合
中途攔截階段指的是導彈在中段飛行階段,處於上升段與末段之間的階段,也是最耗時的階段,理論上是最適合攔截的階段,可以實施多次攔截。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段階段對於攔截來說極具挑戰性,大氣層外條件和中段攔截所涉及的速度很難掌握,其技術難度之大,美國都不敢說自己可以搞定。
如果分析一下,那麼可以折射出中段攔截的兩個問題,一是,對跟蹤和瞄準要求高,參與攔截作戰的傳感器之間的聯網非常複雜。尤其是,在中段飛行中彈道導彈採取對抗措施,可以迷惑防禦系統。對目標識別等方面提出了額外的挑戰。二是,來襲方向。無法預知攻擊來自什麼方案,比如:從南極方向飛來,遠離預警和跟蹤系統日常訓練的方向,那麼中段攔截將變得更加複雜,甚至無法進行。
想中段反導,起碼你雷達得過關
中國搞陸基中段反導至少要克服四大挑戰,首先,解決預警問題,能夠提前發現來襲目標,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難度不低。其次,解決目標的跟蹤與定位,知道來襲目標之後,必須把目標抓住了,知道到底在哪裡。再次,如何進行信息的快速傳遞,也就是所謂的聯網,各個單位之間必須能夠及時地進行信息的交換。最後才是實施攔截的手段,這4個挑戰缺一不可。
中國進行過多次的陸基中段攔截試驗,證明中國軍力強盛,可以搞陸基中導試驗了,這不是一個小成就。目前外國媒體掌握的情況為,中國在2010年進行了第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其後又進行至少4次,加上剛進行的一次,一共進行6次,這是外國可以確認的,實際可以更多,對此《歐亞時報》認為,中國進行了多次技術試驗,以證明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紅旗-19與常見的紅旗-9完全不同
中國在反導領域相關的研究多年,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美國人也已認可其實力。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事能力的2020 年和2021年年度報告中指明,中國正在開發國產CH-AB-X-02,又稱:紅旗-19地對空導彈系統,具有反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稱該系統已經測試了對抗3000公里級彈道導彈的能力,並可能形成初步作戰能力。
只要能攔截目標,就是好技術
從美國國防部報告可知,解放軍新型戰力進步迅猛,反導技術已經取得不小的成就,美軍在相關領域沒有優勢,《歐亞時報》在談及最近公開的試驗消息時,直接稱:中國公布陸基中段反導全過程,目的就是展現實力,對美國展示自己的肌肉。
美國的舉動也讓人擔心
美國對發動核戰爭有相當大的興趣,那麼展示一下反導能力就是對美國的警告,也許美國人感覺到了壓力。最近有報道稱,美國增購防輻射葯,10月4日,美國衛生部宣布花了2.9億美元購買名叫羅非洛星的防輻射治療藥物。這是一種通常用於治療放射性和核緊急情況的藥物,可以減少暴露於輻射後的影響,例如:出血。這至少表明,美國明白,打核戰爭對自己造成的後果嚴重。而且,已經開始在做相應的準備。當然,這也是美國日常危機管理的一部分,這種藥物的儲備也需要隨時更新。
如今中俄都作出了回應,不知美國是否聽明白了呢?希望美國懸崖勒馬,不要試圖發動核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