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是人民軍隊歷史上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將領,他智勇雙全料敵如神。
尤其是在1946年的中原突圍中,他帶領部隊奮戰24天,大小戰鬥23次,在鄂豫皖地區轉戰千里,在國民黨重兵圍堵之下,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
許多年後評定軍銜時,皮定均按標準只能評少將,毛主席提起他的功勞,特意指示由少將晉陞中將,除了戰功顯赫以外,他愛兵愛民的情懷也為人稱道。
皮定均
英勇善戰,中原突圍
皮定均出身貧寒,自小父親早亡,母親改嫁,要過飯放過牛,因此對同樣出身底層的我軍戰士有着天然的感情。
在長征途中,最艱難漫長的階段就是過草地了,一天晚上,皮定均像往常一樣查夜,發現有一個小戰士沒有被子,顫巍巍地蜷縮在土堆旁,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把背包弄丟了。
皮定均二話沒說,把自己的被子拿過來蓋在小戰士的身上,小戰士病得不輕,小聲說自己快不行了,不要凍壞了首長。
皮定均嚴肅地說:“沒有戰士,哪來的首長。”說完就躺在他的身邊,用被子把兩個人蓋住,勉強度過一晚。
皮定均等人
雖然第二天早上起來,小戰士已經犧牲了,但皮定均仍然脫下軍帽,向他鞠躬,這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中原突圍中,皮定均率領的第一旅能夠在槍林彈雨中跳出包圍圈,除了出色的戰術指揮外,廣大官兵對他的擁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當面向皮定均下達命令,要他偽裝成主力,掩護中原軍區向西突圍,一定要拖住敵人三天時間。
皮定均還以為命令沒有說完,追問三天以後怎麼辦,王樹聲卻默不作聲,半晌才說自己也不知道。
王樹聲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革命,兩人都明白,對面嚴峻的形勢,上級已經要棄車保帥了。
皮定均臨危受命,表示堅決完成任務,王樹聲囑咐每人準備一套便衣,言外之意就是讓他們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化裝潛伏。
皮定均心想,個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全旅上下7000多人,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生命,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他們安全帶出去。
戰鬥開始後,皮旅向東面發起佯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真正的中原軍區主力,則秘密行軍,順利越過平漢線到達鄂豫陝地區。
根據原定計劃阻擊三天以後,皮定均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以一次反攻打亂敵人部署,然後趁機轉移,正好老天爺來幫忙,下起一場瓢潑大雨,敵人料想這樣惡劣的天氣根本無法行動,但皮定均偏偏這時候打過來了。
皮定均等人
打退當面的敵人後,皮定均指揮部隊迅速撤離,向西向南一路兜兜轉轉,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隱藏起來,並進行休整。
敵人就在不遠的地方活動,很多戰士非常擔心,私下裡議論紛紛,皮定均站出來安撫,向大家保證不會有問題的,等敵人繼續向西追趕時,皮旅立刻開拔,調頭向東經大別山區,最終達到蘇皖解放區。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皮定均這次驚人的行動,將5000多人編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沒有令行禁止的紀律是不可能做到的。
紀律並不是張嘴說說那麼簡單,而是戰士們心悅誠服地信賴和依靠,皮定均以強大的人格魅力把大家團結在一起,不愧為優秀軍事幹部。
皮定均
皮定均挨罵的故事
皮旅進入蘇皖解放區後,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十三旅,不久又迎來一場惡戰。驕橫無比的國民黨整編74師試圖戰略解放區的重要城鎮漣水,以切斷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的聯繫,然後各個擊破。
粟裕司令員指揮華中主力集結在漣水周圍,正面阻擊張靈甫的整編74師,拉開了第一次漣水保衛戰的序幕。
皮定均奉命到黃河南岸布防,在敵人的側翼紮下一顆釘子,陣地附近有一座古塔叫秒通塔,周圍一馬平川,這裡是一個絕佳的制高點。
他親自進入查看,在六層的窗口處發現了一個鳥窩,於是停下腳步,向外觀察一番,對陪同的王培臣團長說,這裡射界開闊,打起仗來能夠很好的壓制敵人,可以在這裡放一挺機槍,為了保持隱秘性,鳥窩先不要拆。
戰場
果然,張靈甫的部隊向漣水發起第一輪攻擊時,塔上的火力點突然開火,打亂了敵人的隊形。
趁着短暫的休戰時間,皮定均第二次登上妙通塔,了解實際戰鬥情況,因為王培臣的部隊是臨時調撥過來的,大部分人根本不認識皮定均。
當他走到戰士們身邊,有一位班長張着乾裂的嘴唇問他:“你是不是給我們送水的?”
皮定均反應過來,守在塔里確實無法取水,戰士們都打得口乾舌燥,他不聲張,轉身提水上來。大家邊喝水邊聊天,話癆的班長又開腔了:“這個皮老驢,非要把我們塞到這鬼地方!”
皮定均也不生氣,問為什麼。班長又罵了一句:“這地方熱得像個蒸籠,這個皮老驢!”
皮定均這下搞清楚了,打趣班長:“你認識皮老驢嗎?”
班長上下打量一番,像是自言自語:“遠遠地瞄過一眼,矮個子,脾氣挺大,別說,跟你長得還挺像。”
皮定均聽完哈哈大笑,繼續和大家攀談起來,過來一會兒,王培臣也來了,他對皮定均行了個軍禮,通知他回司令部開會去。
班長尷尬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急忙站起來賠罪,皮定均擺擺手說:“你們辛苦了,等打完仗皮老驢親自給你們慶功。”
張靈甫在對漣水進行了幾次猛攻之後,終於敗下陣來,漣水保衛戰宣告勝利。皮定均兌現諾言,提出要見見妙通塔上的戰士們,王培臣黯然說他們全部犧牲了,皮定均感傷了片刻,說即使都不在了也要去看看。
他邁着沉重的步伐登塔,戰士們的遺體已經運走,他撫摸着被打壞的機槍,感慨萬千,告知王培臣一定要把這個悲壯的故事講給新戰士,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皮定均等人
愛兵如子,一往情深
皮定均愛兵如子,不光在戰爭年代如此,在解放後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任上,他經常深入基層一線,了解實際情況,積極改善部隊生活。
有一天赤日炎炎,他下部隊視察,主要看看後勤工作情況,走到一個豬圈旁,看見飼養員頂着烈日在鍘豬草,馬上叫警衛員把團政委宋清渭叫過來。
宋清渭一臉緊張地跑過來,皮定均指着陽光直射的地面下了命令:“你過來,在這裡站上一個小時!”
部隊生活
宋清渭站着想了一會兒,終於開竅了,試探着問:“您是不是要批評我們讓戰士們在太陽底下鍘豬草,連防晒措施都沒有?”
皮定均也笑了:“你說得差不多,就是這麼個事。”
接下來他語重心長地與宋清渭談心,教導他要關心愛護戰士們,大熱天讓他們在烈日下勞動,實在是不近人情。
宋清渭明白了,表態說先用樹枝草席建個簡易棚子,等有時間了再建個更好的。
皮定均滿意地點了點頭,等離開後還讓秘書去檢查一下落實情況,幾天後,團長親自向他彙報涼棚已經有着落了,他才徹底放下心來。
皮定均
後來皮定均調到蘭州軍區擔任司令員,那裡生活更加艱苦,冬日嚴寒必須要燒煤取暖,但是煤煙嗆人,還極易發生煤氣中毒。他對此心急如焚,怎麼才能用最經濟的手段改善大家的取暖條件呢?
還是在下部隊視察的時候,他發現某部從當地老鄉那裡取經,修了一種火牆,沒有明火明煙很安全。
於是他下令在軍區所屬部隊大力推廣這種方式,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煤氣中毒事故。
皮定均始終保持着革命軍人的本色,到基層檢查工作,不打招呼,也從不搞特殊,還經常教育身邊人,對待下屬要客客氣氣,不準在基層以權謀私。
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有着魚水之情和血肉聯繫,皮定均對戰士們的愛護歸根結底來自於對人民的愛護。
皮定均(左)
1966年,他響應中央號召,帶領機關幹部下鄉鍛煉,幫助農民搞生產,當時的口號是“同吃同住同勞動”,簡稱“三同”,地方領導勸他說:“您年紀大了,住在招待所里,走一走看一看就可以了。”
皮定均卻堅持要下基層,與農民群眾在一起,親自扛起鋤頭,到遠離縣城的公社去種地,吃的是紅薯飯,睡的是稻草床。他事必躬親,不挑不揀,用竹片製作了一種牛鼻栓,比趕牛的羅大爺編得還要好。
羅大爺誇他時,他平靜地說:“我本來就是放牛娃呀,地主逼我出來鬧革命,現在當了官,可不能忘本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皮定均為國家的革命事業鞠躬盡瘁,並永遠保持着對人民群眾的關愛。
皮定均
不幸的是,1976年,皮定均在乘坐直升飛機前往東山島現場觀摩軍事演習時,因機械故障,飛機墜毀,他壯烈犧牲,時年62歲。
中央領導聞訊後十分悲痛,認為這是國防建設事業的巨大損失。
正像一位國家領導人評價的那樣,“一生戎馬行,丹心為人民。”
皮定均的光輝形象,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們,為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
參考資料
《虎將皮定均:中原突圍震撼中外,毛澤東欽點中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