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正式進入實戰!
“可惜”印度阿三哥的戰鬥機還沒有飛出國門,就被巴基斯坦打了下來。
而且據說是一連打下來6架,每台2.8億美元。
我之前說過,巴基斯坦規模、人數等哪兒都不如印度,但巴方現在卻把印度打的連門都出不了。
為啥?
戰鬥實力對比
巴基斯坦手裡有對空、對地、打探敵軍的探子(預警機)、電子干擾、攔截的全方位的組合體,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都可以互相傳遞數據。
而印度用的是對空、對地、一般的探子、護航等。數據無法互相傳遞,也就是他們之間不聯繫,不溝通,只能靠電子信號單獨作戰。以印度阿三拉胯的協作配合率,更拉胯了!
所以這幾天大家看到了一個畫面:
印度的陣風戰鬥機(主力空優戰機,買的是法國的)還沒射出去,就被幹掉了。
要知道,陣風戰機在印度眼裡,可是王牌中的王牌,印度人一直吹噓它有多厲害,結果卻第一次實戰就被打下來了?這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這個世界最終是對中國不可思議。
巴基斯坦這些武器都來自中國的!
這次印巴衝突,實際也是中國武器進入實戰,對全世界做出了一次驗證!
巴基斯坦用的武器
1.紅旗-9—— “空中盾牌”,也就是防守用的“防空大炮”
中國自主研發的“遠程防空導彈”,專門打飛機、導彈(比如戰鬥機、巡航導彈)。
像“保鏢”一樣保護重要目標(比如城市、軍事基地),最遠能打200公里,比很多國家的同類導彈更強。
曾經土耳其曾想買,被美國攪黃了,但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
2.殲-10C—— “國產猛龍”
中國最先進的單發戰鬥機(一台發動機),屬於4.5代機,僅次於美國F-35這類隱身戰機。可謂是端空戰“尖子生”,中國自用和土豪客戶買。
能超視距空戰(遠距離發射導彈先打敵人)、對地精確轟炸,還能電子干擾(讓對手雷達失靈)。
巴基斯坦買了(他們叫“殲-10CE”),專門對付印度的“陣風”戰鬥機。
3.梟龍Block 3(梟龍3) —— “中巴合造小鋼炮”,可謂是經濟實惠“萬金油”,適合預算有限但想買戰鬥機的國家。
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便宜但性能不錯,主打性價比。
Block 3是最新升級版,換裝了相控陣雷達(探測更遠、多目標跟蹤),能發射PL-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超150公里)。
巴基斯坦空軍主力,還出口到緬甸、尼日利亞,未來可能賣更多窮但需要戰鬥機的國家。
對軍迷感興趣的朋友或許知道的更多,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這是一次中國武器的實戰驗證!
長期以來,西方軍事分析家對中國武器的評價多基於紙面數據,而此次衝突提供了真實的戰場檢驗:
-殲-10CE:配備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260公里)和PL-15E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超200公里),在超視距空戰中壓制印度“陣風”戰機。
- 紅旗-9BE防空系統:射程260公里,採用“主動雷達+指令修正”雙模製導,成功攔截印度戰機,證明其對抗西方先進戰機的能力。
- JF-17 Block III:巴軍主力輕型戰機,搭載KLJ-7A雷達和PL-15E導彈,在預警機支持下擊落蘇-30MKI,展現“低成本高效能”優勢。
打破西方軍事技術神話
“陣風”神話破滅了。
法國“陣風”戰機單價2.8億美元,號稱“歐洲最強”,卻在實戰中被價格僅四分之一的殲-10CE擊敗,暴露西方裝備溢價問題。
俄制戰機劣勢顯現了。
印度蘇-30MKI和米格-29在體系對抗中表現不佳,顯示俄式裝備在電子戰和協同作戰上的短板。
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場衝突不僅是印巴之間的局部對抗,更是中國軍工的“全球首秀”,標誌着中式武器從“性價比選項”升級為“技術領先者”。
未來,更多國家可能會重新評估軍購策略,而中國軍工的崛起將加速全球軍事力量的多極化趨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