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空報訊:近日,來自西安市閻良區的航空青年張兆璨被評為“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得到這個獎項是乘了航空事業發展的東風,是對航空人的努力和成績的認可。”作為航空工業西飛民機集成交付中心設備工具室主任和一名“90後”技術專家,此次得獎也讓他充滿了對航空事業的自豪。
多年來,他一直堅守初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成為陝西省與航空工業系統一名年輕的技術專家和崗位能手。
興趣載着夢想啟航
在西北工業大學上學期間,他就對航空工業產生了濃厚興趣。求知慾便是一直以來激勵他前進的動力,讓他一步一個腳印,來到航空工業西飛民機,將自己多年所學用到實處,發揮極致。
在日常工作中,他敢於打破傳統的老舊辦法,推陳出新,成為多項重點工作的技術帶頭人。在推動項目研製進展的同時,他還注重科研項目的積累和沉澱,為後續其他項目研製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智能製造”“裝測控一體化”等多個領域的專項技術攻關課題中,他統籌考慮多重約束問題,主持完成生產線仿真,為突破關鍵技術打下了堅實基礎,獲得4項國家專利,對後續國產民機的研製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他組織了“飛機在裝配過程中成品保護方法優化”“機載設備三坐標高精度裝配的質量改進”等QC活動,設計防護裝置,編製《機載成品三坐標高精度裝配指南》,極大提高成品安裝工藝水準。他的創新精神還體現在對日常工作的思考和行動里,他牽頭編製的《民用飛機總裝配航空英語對照手冊》,為團隊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標準參考,大幅提高了工作質量。
2021年,針對風擋雨刷測量和主起落架交點孔加工問題,他研究出了一系列適用廣泛的測量方法,打破生產瓶頸,提高了生產工藝水平。“新舟”700飛機主起落架交點孔精加工項目榮獲了西飛民機青年創新創效大獎。
使命指引奮進的方向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一直是他在面對困難問題時的風向標,是他堅守“航空報國、航空強國”初心使命的擔當。
項目研製期間,他熟悉各類新投入使用的高精尖數字化裝備,並在生產製造核心環節中高效運用。作為專業帶頭人,他主動打破傳統辦法,創新工作路徑,先後牽頭完成飛機大部件對接、起落架交點精加工、整機系統測試等關鍵工作。在他主管的總裝工裝項目中,把握上百項工裝的設計、生產、部署,刻苦攻關,編製各類裝配指令600餘份、協調處理各類問題2000餘項,有效保障了項目的研製進度,也為“新舟”飛機智能總裝生產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該生產線也在2015年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支線飛機協同開發與雲製造試點示範”智能智造試點示範。
他利用業餘時間努力鑽研學習,先後取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證書、“新舟”60飛機維修執照、HEXAGON操作維護證書、世界技能大賽飛機維修項目培訓證書等,被工信部列入“智能製造高端人才庫”。
“國產民用航空製造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而我正身處其中,參與其中。從事航空事業,是我能夠做的最有價值的事。”看着自己研製生產、保駕護航的國產民用飛機飛向藍天,對他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愛心讓青春放射光芒
2021年末,疫情的反覆讓西安按下了暫停鍵,在廣大市民居家防疫期間,張兆璨主動報名擔任志願者,為閻良地區的疫情防控以及公司內部疫情防控工作帶頭作為;作為航空工業吳大觀志願者註冊隊員,他多次參與“學雷鋒”及社會公益志願活動,向社會積極奉獻自己的愛心和熱忱。
與此同時,他還積极參与航空工業航空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能,向廣大中小學生傳授航空科普與民機知識。他主動傳播航空報國精神,踐行航空青年社會責任,充分發揚青年志願者精神,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