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2022年09月28日22:28:19 軍事 1871

最近的全球媒體上,關於俄羅斯會不會發射核彈的討論越來越多,因為很多人認為俄羅斯已經處於劣勢,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但是這裡面觀念性的討論多,技術性的討論少,擔憂多,樂觀少,即便認為俄羅斯不會發動核戰爭的人,也無不認為一旦真的爆發,人類的末日就將到來。

因此,當一個自稱研究核戰爭近40年,名叫約翰·馬克·麥克唐納的人,出來發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時,就有些石破天驚的味道。

這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將給你一個讓你大吃一驚的答案。”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而他觀點的核心,從主體文章到各種回復中總結一下,主要是2點:

1,核武器是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不懼怕並尊重這種力量是瘋狂的。

但是核武器的威力也被神化、妖魔化了,就是大規模的核交換爆發,也不會終結文明,導致人類滅絕。

它遠遠不是一次爆炸,就能毀滅世界的神奇武器,它不會造成“核冬天”,它是“狼來了”,是“恐慌兜售”。

2,俄羅斯核武庫全部用於烏克蘭,也不會實質性地改變戰爭進程。核戰爭對俄羅斯有百害而無一利。

那麼支持麥克唐納觀點的是什麼呢?我們繼續總結一下。

1,根據官方公開資料,美國從1945年到1992年,大約進行了1054次核試驗。

這其中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都有,從20千噸當量,到10兆噸、15兆噸,等等不一。

試想一下,全世界加起來有過多少次核爆?它們導致“核冬天”了嗎?毀滅地球了嗎?

2,美國在二戰中,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的數據,經過多次篡改、誇大,卻沒有證據支持。

學者們說,那裡已被毀壞,影響將達到數千年,但是那兩座城市的人口,現在接近150萬。那裡的居民在吃當地的農產品,他們的壽命還是世界上最高。

所以核武器的威力和影響力到底是多大呢?那些“兜售恐懼”的人,已經在胡言亂語了。

3,切爾諾貝利核爆炸災難,發生在烏克蘭境內,它被稱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濃縮放射性物質釋放,其放射性峰值,記錄了整個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確切的數量無法確定,但“它是核彈的400倍”,是一個普遍引用的數字。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我們曾經被一次次告知,沒有生物可以在該地區生存,時間可能是數千年。

然而事實是什麼呢?直接在事故中喪生的是30人,災難發生後的36年里,據歐洲和亞洲的相關研究發現,總共有60人死於放射性塵埃。研究者估計,在接下來的70年里,這個數字可能上升到2000人。

這樣看來,這場相當於“核彈400倍”的大災難,致死的幾率,相當於被閃電擊中。

而且,切爾諾貝利周圍,從未出現所謂的核荒地,更不用說持續數千年。一些植物和動物確實死於放射性塵埃,但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大部分。

切爾諾貝利周圍的禁區已成為事實上的自然保護區。那裡森林茂盛,野生動物繁盛。一些在禁區內擁有財產的人已經搬回來,似乎還過得很好。只要你不進入反應堆大樓,看來就不會再有任何危險。這與我們所聽說的,關於輻射的長期影響的一切,完全矛盾。

4,爆炸的實際威力,與它們的實際破壞力幾乎沒有關係。

因為它們實際上可以被歸類為燃燒武器,它們是在放火燒東西。也就是可以在距離實際爆炸點兩英里遠的地方,點燃東西。

除此之外,核爆炸非常明亮,能夠使 20-30 英里外的人失明。當爆炸周圍的空氣膨脹和收縮時,它們還會產生颶風。如果你在外面,沒有屏蔽,並且在核爆炸一英里之內,你就會死。

於是這就會引出了一系列最常見的問題:

核爆炸是將一些放射性核心,轉化為純能量和硬輻射。它相當於一小塊太陽,在大氣中出現了幾分之一秒。這很簡單,但魔鬼在細節中。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1)大多數輻射是熱輻射或可見輻射,又名熱和光。這種輻射只存在幾分之一秒,然後就消失了,所以它只會留下了它的影響。

(2)它還會產生少量的α和β粒子(硬輻射)。但這種輻射會被它遇到的第一個固體物體吸收。根據立方反比定律,這意味着它的效果下降,非常迅速。

(3)核彈頭以多種方式產生硬輻射,這當然是可以致命的。但它們在媒體上展示的方式,與它的危險程度相反。

因為放射性同位素有眾所周知的半衰期,它與你一生都被告知的不同,是半衰期越長,危險就越小。

事實上,任何半衰期超過 100000 年的放射性同位素,根本就不是輻射危害。真正危險的,是那些致命而短命的同位素

它們通常是幾天就用完,並消失了。

……等等等等,總而言之(有好多我其實看不懂),麥克唐納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傷害範圍內(包括致命輻射劑量範圍),並且有直接的視線,你就會死。否則,你活下來的可能性就很大。而這,也正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產生理論與現實差距的原因所在。

4,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不可跟現在相比,但現在的城市跟以前也不一樣。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廣島、長崎當年遭到毀壞的建築,基本是木頭和紙的結構。它們實際上是磚房基本不倒,爆炸引發了大火,才燒毀了大部分區域。

而現在的建築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它顯然是一個啟示:

核爆炸主要是視線殺手。核爆炸產生的絕大多數“輻射”是紅外線輻射,或與燃氣灶、壁爐產生的熱量相同。如果你不在外面,即使在爆炸區域內,您也很有可能倖存下來。

除非您所在的建築物倒塌了,或者着火了,讓你無法離開,或者你恰好在窗戶前,並且可以直接看到爆炸。

那麼這就意味着,僅有一枚核導彈在基輔市中心引爆,沒有人會相信這是一次真正的核爆炸。因為這座城市還在那裡,所有主要建築都還矗立着。

5,一般來說,核爆炸平均只能燃燒2-3平方英里的領土,而一個基輔大小的城市,將需要 200 枚彈頭來覆蓋整個城市。

於是問題來了,俄羅斯是否有這個能力,很值得懷疑。

因為俄羅斯核武庫的數字,來自蘇聯,而不是俄羅斯,這就像一個徹頭徹尾的鬧劇。

俄羅斯沒見生產核彈,但它是有試驗損耗的,減去這些,從理論上說,它大概還有9000枚彈頭。

然而第一,俄羅斯沒有足夠的運載系統來放置這些彈頭,第二,核彈頭的保質期很短。

它首先需要一個由常規炸藥製成的雷管,而這些雷管是人類歷史上最精密的工程之一,如果這些炸藥中的任何一個稍微變質,核彈頭就不會爆炸。

然後,它需要至少每五年重建一次,還需要比這更頻繁地維護。即便如此,一個二十歲的彈頭,也是一塊垃圾。這不但費人費時間,也費錢。

所以,你看看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看看那些像廢品一樣的坦克,能相信他們的核彈正常嗎?

所以,核武庫顯然是俄羅斯的一張牌,它敢不敢打出,很成問題。

這一旦是一手垃圾牌,俄羅斯的事,真就大了。

6,關於核爆炸的其他一些說明。

(1)核裝置有四類:空氣爆破、掩體破壞器、魚雷和地雷。接觸式或地面爆炸炸彈,只是被談論,但是沒出現。

其他種類的核彈,包括中子彈,蘇聯於1961年試驗的超級核彈等等,不是被條約禁止,就是不實用,或計劃失敗,被放棄了。

所以現在只有裂變和聚變核彈。

裂變彈頭通過兩級爆炸工作,這種爆炸必須非常精確,聚變彈頭具有三級爆炸,這比裂變彈頭複雜好幾個數量級。但它們再怎樣,也得遵循物理規律。

也就是再強大的核彈頭,也無法殺死數百萬人,造成大毀滅。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2)電磁脈衝也被誇大了。

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的原子試驗中,發現的第一件事是,幾乎不可能用核空爆擊沉一艘裝甲戰艦。一艘被適當鎖定的軍艦,不但可以在核空襲中倖存下來,並且幾乎完全具有戰鬥力……

核恐懼販子總會讓你相信,任何在核爆炸範圍內的電子設備都會被摧毀,並無法修復,讓我們回到石器時代。但試驗結果表明,模擬設備完全不受EMP的影響,數字設備可以,這取決於它們離爆炸有多近。

同樣,逆立方定律設定了事物的影響範圍。

那麼,EMP能否摧毀電網?不,發電完全是用模擬機器完成的。除此之外,閃電也會產生電磁脈衝,電網每年會被閃電擊中數千次。少數數字控制設備具有良好的防護,並具有手動備份,即使受到空爆核彈的直接打擊,也可以在數小時內恢復在線。如果你與核打擊在同一個城市,你很可能會丟失電子設備。如果你在幾英里之外,你的設備是安全的。

(3)這個星球是一個相當大的地方,美國西部和澳大利亞的野火燒毀了更大的地區。聖海倫斯山將大約3立方英里的火山灰送入大氣。這就是為什麼核冬天情景被揭穿的原因。這比核交換大好幾個數量級。

(4)“核冬天”被拆穿的原因,也可以用《星球大戰》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核彈頭的威力,在一次重大火山爆發的威力下,顯得微不足道。

實際上用來證明核冬天情景合理性的計算,是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下:

要求所有的核裝置都設置好,以便它們的爆炸集中在將儘可能多的塵埃排放到大氣中,並且所有的塵埃都會留在高層大氣中。

聖海倫斯火山噴發表明,這些計算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與現實世界的數據相比,核冬天只不過是一個完全崩潰的小雞理論。

不只是沒有設置彈頭來做到這一點,就是有,世界上所有核大國的聯合武庫,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引發核冬天。

(5)百萬噸級彈頭確實存在,但每個的成本高達數億美元,只能部署在洲際彈道導彈車,或重型轟炸機攜帶的重力炸彈上。

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百萬噸級彈頭,在俄羅斯倖存下來。

美國知乎萬贊回答:核武器沒那麼可怕,俄羅斯用與不用,結果一樣 - 天天要聞

所以麥克唐納在辯論中堅持他的觀點:

想象中裝滿了數千萬噸級彈頭的俄羅斯核武庫,即使在蘇聯實力鼎盛時期也不存在。

裝有數量有限的戰術彈頭的俄羅斯軍火庫,並沒有能力摧毀數百萬平方英里的烏克蘭。

(6)麥克唐納多次聲明,所有這些,並非是說核武器可以無視,可以隨便製造,隨便發射。實際上核彈的確非常危險,發生核戰爭是最糟糕的事。

他只是想說,核武器的威力被無限誇大,並用於製造恐慌和威脅了。核戰爭爆發,不會使地球沒有變化,但地球是有驚人的恢復能力的,人類也有驚人的恢復能力。

所以他相信,地球不會因此毀滅,人類不會因此滅絕,人類不管怎樣,都應該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而不是被嚇死。

……好吧,其他我認為不太重要的,就不多說了。

麥克唐納的觀點,當然會有人反駁,但我覺得這個人好像真知道他在說什麼。

至少,他發出了與眾不同的聲音,能夠帶來很多思考,這種思考已經超出核武討論本身。

最後,我最感興趣的一個相關話題是,有人說,我同意你對核彈本身的觀點,但我不同意你說的核彈不會改變戰爭進程。

因為只要有一枚核彈落入烏克蘭,烏克蘭就可能崩潰,全球就可能會爆發恐慌,開始出現普遍的銀行擠兌,物品搶購,交通擁堵,醫療癱瘓,治安混亂。每個人都會有理由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

所以,核爆後面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破壞,才是最嚴重的。核彈可能不會直接殺死數百萬人,但它能夠間接殺死數百萬人,甚至更多。

不然,你看看美國人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吧。僅僅一點不便,就發生了那麼多災難性事件。

再看看日本東京。由於人們認為供水受到污染,礦泉水搶購潮就出現了。後面證明水沒有問題,卻有好多人因為喝了太多的礦泉水,生病了。

哈哈,這些話讓我想到,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其實永遠是人類自己。


END


文/九鴉

圖/網絡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拿出50%的存款換成這4樣東西,比存錢靠譜 - 天天要聞

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拿出50%的存款換成這4樣東西,比存錢靠譜

在當代社會,退休後的老年人面臨著怎樣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富和保障生活質量的問題。傳統的觀念中,許多人選擇了存錢以備不時之需,但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實際上,老年人應該從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財務規劃,有業內人士提醒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因為只存錢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