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7艘大艦組成編隊駛入阿留申群島以北,也就是在白令海範圍之內航行,有靠近阿拉斯加的可能。而超級大國的海岸警衛隊“發現”這支艦隊時,已經在基斯卡島以北上百公里,這就很容易挑動超級大國的敏感神經了。雖然這不是最近10年來在白令海和美屬阿留申群島以北首次發現外來艦隊,但是規模多達7艘,實際總噸位接近7萬噸級還是第一次。要知道基斯卡島在二戰期間,可是被佔據了一年以上的。因此這裡專門提到基斯卡島就是一個戰略提醒了。更讓超級大國感到意外的是,面對總噸位7萬噸上下,除了航母之外其他艦種配備齊全,遠程打擊實力很強的這樣一支遠航艦隊,超級大國居然只能派出1艘數千噸級的海岸警衛船進行“應對”!誰都知道海岸警衛船隸屬於海岸警衛隊,
根本不算正規海軍。那麼面對“來訪”的7艘外國巨艦,超級大國仍然全球第一的水面艦隊到哪裡去了呢?其實在附近根本就沒有超級大國海軍的正規大艦部署。這本身是一個不需要爭論的事實。其實這樣的一個現實,也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評價。正的方面是:超級大國僅僅出動一艘數千噸級的海岸警衛船,就可以輕鬆應對外來的7萬噸級大艦隊,盡顯超級大國的戰略從容和戰略自信。而用反話來說,就是超級大國在北極圈附近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海洋權益區,面對外來的龐大艦隊,居然沒有1艘海軍艦艇可以進行拒止,只能拿1艘老舊的海岸警衛船來勉強充數!如果假設突然轉變成實戰,那麼不用說當年丟失過的基斯卡島,就是阿拉斯加都會防禦洞開,幾如無人之境!無論正話還是反話,
一個確定的基本事實,就是美屬阿拉斯加,包括美屬阿留申群島當前的防禦確實非常薄弱。當地既沒有大型軍港,也沒有正規的水面大艦和水下核潛艇長期部署,平時確實只有幾艘海岸警衛隊的艦船臨時做做樣子而已。那麼超級大國目前紙面上還有超過400萬噸的水面和水下的家底,為何對龐大的北極國土,對外近乎不設防呢?原因也不複雜:第一,就是超級大國海軍雖然紙面上超過400萬噸絕對世界第一,而且還有14艘超級航母和超過70艘的核潛艇,但是這其中7成左右已經普遍老舊,其實就是冷戰時代的過期存量資產。有多達7艘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和超過45艘的核潛艇,還有相當多的老舊盾艦,已經長期停靠在本土的各大軍港,基本不再出動。這樣一來,超級大國海軍實際上還活躍的水面,
艦艇包括核潛艇,真實總量只佔400萬噸的30%,也就是120萬噸左右。而這120萬噸,還必須全球部署。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前沿密集部署。這樣一來,必然導致其本土之外的龐大的阿拉斯加與阿留申地區,等於是長期有海無防。而超級大國從冷戰時代,就特別喜歡玩前沿存在、前沿施壓的戰略把戲。比如冷戰末期的黑海軍艦撞擊事件、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等,都是超級大國與某約前沿施壓的經典案例。現在又在西太拿這套故伎重演。超級大國海軍對其他大國長期前沿存在和前沿施壓,往往給全球造成一種錯覺,就是要讓對手時刻感覺超級大國的武力觸角就在自己的大門口。好像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這種做法,也導致戰略前沿與超級大國本土之間上萬公里範圍呢,形成了巨大的實力空白地帶。
蘇聯時代一度準備搞反向的前沿存在和前沿施壓,這就是古巴導彈事件。不過蘇聯海軍水面的實力實在是太弱,最終導致這種前沿施壓策略快速完敗。後來超級大國海軍絕對實力的如日中天,讓全球都以為前沿存在和前沿施壓只能是超級大國的專利;其他大國無法模仿。但是歷史是發展的。隨着超級大國特別是其海軍整體實力的日益沒落和其他大國海軍實力的日益強大。超級大國會驀然發現,原來自己目前仍然在執行的西太前沿策略已經變得如此脆弱。一旦前沿存在因為能力不濟而快速崩塌,那麼實力線會迅速反推到西雅圖甚至洛杉磯的領海線之外,龐大的阿拉斯加與阿留申瞬間變成海上不設防!那麼今後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戰略轟炸前出基地和戰略反導基地也同時失去了既有意義。
當今的超級大國,把一切戰略幻想都壓在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基本等同於二戰前的法國上上下下全指望馬奇諾防線;而一旦被輕易繞過,難道真的要學巴黎今夜不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