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在蔣介石還沒有撤離大陸之前,有六位西北軍的高級將領,被授予二級上將軍銜。要知道,這個級別,就相當於是我軍的大將軍銜。數量之多,讓西北軍的將領,成為地方將領中的佼佼者。
蔣介石軍事集團是在193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當然了,在此之前,國軍將領也是有軍銜等級的,只是比較混亂而已,沒有統一化,而開始實行統一化授封,是在1935年。
國軍集團軍銜等級最高的是特級上將,這是蔣介石給自己準備的,因此,至今為止,也只有他一人獲得。再往下就是一級上將,授封者都是地方軍閥集團的掌門人,其中,就包括西北軍的掌門人馮玉祥。雖說,此時的馮玉祥不再是西北軍的領頭人,但在國軍中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加上又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因此,他在1935年,也獲得了一級上將軍銜。
國軍集團的二級上將,就相當於,是我軍的大將軍銜。在1935年,有四位來自西北軍的將領,獲得了二級上將軍銜。
第一位是山東最高長官韓復榘,他原本是西北軍的13太保之一,也是馮玉祥麾下最得力的幹將之一。要知道,蔣介石能夠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韓復榘在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他在中原大戰期間,臨陣倒戈,迫使西北軍大敗。
第二位是察哈爾省最高長官宋哲元,他也是國民革命軍第29路軍最高長官。這支部隊流淌着西北軍的血脈,鼎盛時期,兵員數量達到十萬。並且,下轄一批驍勇善戰之將,如趙登禹,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黃維綱等西北軍名將,當時都在第29路軍任職。註解:在宋哲元病逝世後,被追授一級上將軍銜。
第三位是安徽最高長官劉鎮華,他是民國時期,鎮嵩軍的領頭人,也算是地方小軍閥之一。後來,因形勢所迫投靠了馮玉祥,成為西北軍一員,並且與老馮結拜為兄弟。當然了,這種結拜只是互相利用,並沒有真感情。
第四位是陝西最高長官楊虎城,他是刀客出身,也是一位英雄豪傑。在亂世中拉起一支隊伍,後依附馮玉祥的西北軍集團。雖然,楊虎城將軍也是西北軍一員,但他是帶領隊伍投靠馮玉祥的。與孫良城,韓復榘等西北軍將領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韓復榘,楊虎城,劉鎮華,宋哲元等四位將軍,都是首次獲得二級上將軍銜的西北軍將領。
然而,在後來晉陞二級上將軍銜的十位國軍將領中,又有兩位西北軍將領,獲得了二級上將軍銜。第一位是龐炳勛,他是河北最高長官,也是一位作戰勇猛的將軍。只可惜,在後來的抗戰時期,投靠了日寇。
第二位是孫連仲,他曾經是馮玉祥的13太保之一,也是最能打仗的一位西北軍將領。在八年抗戰時期,孫連仲將軍因作戰勇猛,贏得了敵軍的稱讚。絕對是一位妥妥地抗戰英雄,抗戰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