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國絕祀
1945年是二戰的最後一年,也是蘇德戰爭的第四年。經過了3年半艱苦卓絕的戰鬥。紅軍終於打出本土飲馬維斯瓦河,這是德國和波蘭的界河。從維斯瓦河到奧得河,就可以直插納粹德國的心臟——柏林。從斯大林到普通紅軍士兵都無比渴望這復仇的一刻。付出了如此多的鮮血和汗水之後,紅軍絕對不會把攻克柏林摧毀納粹至高榮譽交給西方盟軍。從理智和情感來說紅軍都有無比堅定的信念向敵國首都進發,完成對納粹德國的滅國絕祀。
蘇聯坦克部隊在集結
德國人同樣堅定不移,此刻守衛柏林的德國人不是老人孩子就是瘋子。最狂熱的納粹分子抱着同歸於盡的思想要戰鬥到最後一刻。普通德國人也知道落在俄國人手裡不會有好果子吃。這幾年東線德軍在蘇聯境內犯下喪盡天良的暴行他們有所耳聞甚至親身經歷,如今俄國人復仇來了。
從維斯瓦河到奧德河
1945年1月,紅軍發動了維斯瓦河戰役順利地把戰線推進了到了但澤奧得河一線。44年3月底,紅軍從北往南分別是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西面的盟軍度過萊茵河也進入德國本土。從44年開始,德國的軍工生產產量終於達到頂峰,但這一刻來得太遲。在波蘭、匈牙利、東普魯士德軍一路潰敗,連之前高交換比的戰鬥也打不出來了。此時的德軍一個普通師只能滿足8000人配置,火炮和裝甲部隊只有開戰初期的70%,更糟糕的是由於羅馬尼亞的油田被佔領。部隊缺乏油料不敢做大範圍的機動,44年囤積的油料因為阿登反擊失敗被揮霍一空。德國人知道他們撐不過45年了。
朱可夫元帥
戰役開始前,斯大林將3個方面軍司令召回了莫斯科。用巧妙的話術激發了3位將領的好勝欲。柏林正東的朱可夫離柏林最近,人數也最多。他當然不希望這份榮譽被另外兩名同志分享。最後最高統帥部決定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羅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的部隊將在隨後策應正面的朱可夫。
紅軍的準備
柏林是一座有300多萬人口的巨型城市,紅軍之前沒有攻克這樣大城市的經驗。德國人儘管困獸猶鬥但依舊集中了80~100萬人的守城市兵力。
俄國人儘管極度渴望早點拿下這座城市,但依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柏林正面的3個方面軍共25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206萬人,包括15萬波蘭志願軍),自行火炮、坦克6250輛,41600門火炮迫擊炮。7500架作戰飛機。而德軍100萬防守部隊,作戰部隊76萬,151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9300門火炮和自行火炮,人數和裝備都處於絕對劣勢。
柏林戰役示圖
4月1號時,北面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主力還在但澤,距離戰役出發位置有500公里。南面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主力在西里西亞距離柏林也有350公里。還有天量的給養、彈藥物資調配要在15天內完成物資的調配,作戰部隊的移動。客觀來講15天是有一些倉促。
蘇軍也考慮到了接下來戰役的危險程度。在戰鬥打響之前進行了大規模的專業保障行動。偵察機對柏林、所有攻擊要點和防禦地帶進行了6次航空偵察。制定了詳細的方案、地圖和手冊並分發給指揮員。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工程兵在奧德河架設了25座渡橋和40個臨時渡口。烏克蘭第1方面軍準備了2440艘工兵木舟和1000米長的木橋構建。基層作戰單位還針對渡河、巷戰和夜戰進行了專門訓練。
柏林的正面是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攻擊的正面有35~44公里寬,朱可夫準備了非常厚實的兵力。他給每公里的突破面準備了1.5~2.5個師,250門各種火炮和30輛坦克。
儘管時間比較倉促,但所有士兵都整裝待發,他們士氣高昂迫不及待地要跨過奧得河,摧毀納粹的老巢。
澤洛夫高地
4月的柏林已經岌岌可危,昔日的納粹高層此時如希姆萊和戈林在總理府開完會後一刻也不想多待就借故離開了。其他高層也在勸說希特勒趕緊離開柏林,但希特勒表示將會與柏林共存亡。當務之急是要給柏林戰役安排一個合適的指揮官。
臨危受命負責防禦柏林大門的是海因里希上將。他是德軍內僅次於莫德爾的防禦大師,如今他必須堅守柏林的東大門抵禦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百萬蘇軍的攻勢。而此時德軍在兵力、火力、戰鬥素質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不像莫德爾當年那樣可以得到補充。海因里希面臨的局面比老前輩莫德爾在2年多前勒熱夫的情況要糟糕多了。
戈特哈德·海因里希
但作為一名嚴謹的普魯士軍官必須把握一切機會遲滯紅軍的進攻。柏林的有三道環形防線(外線、內線和市區)9個防區。其中市區到澤洛夫高地的防禦是最堅固的。所以最後海因里希把目光投向了柏林以東的澤洛夫高地。澤洛夫高地是柏林東部的一塊高地,這裡正對着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主要登陸場。
在高地指揮所眺望的德軍指揮官
海因里希指揮“維斯瓦”集團軍在澤洛夫高地設置了3條防線,重點放在了高地所在的第二道防線,放置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區和鹿砦並開閘放水把高地以下淹沒造成一片爛泥。仗打到這個程度上蘇德雙方都已經是知己知彼了。海因里希知道一旦蘇軍開打,肯定會用火力飽和攻擊第一線,這時候一線的德軍斷無生還的希望,必須在炮火來臨之前把人員撤到二線高地陣地。但是絕對不能提前太多撤出部隊,這樣會過早地丟掉登陸場的防禦陣地,讓澤洛夫高地太早暴露出來導致德軍沒辦法做出梯次抵抗。
所以推斷出蘇軍的進攻時間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蘇軍一次大規模進攻的準備時間最少要20多天。但是從4月1號蘇軍靜止以來海因里希里明顯感覺這一次蘇軍的調度更密集,加上多種情報,俘虜的蘇軍官兵口供。海因里希判斷蘇軍為了儘快攻佔柏林,會提前結束準備發動進攻,時間就在4月16日左右。這位防禦大師算準了蘇軍最後的進攻日期。15日夜裡他將前沿陣地的德軍秘密撤下來。
蘇軍的炮火準備
14日7.30,一陣炮火急襲後,前期火力偵查開始了。德軍早已清楚蘇軍的進攻套路,他們還需要靜靜地等待。
蘇軍的喀秋莎火箭炮火力準備
16日凌晨,氣勢高昂的蘇軍開始進攻。首先是蘇聯航空部隊的轟炸。隨後是炮兵的火力準備。這批次火力準備太過充足,把登陸場附近的地轟爛了,加上初春潮濕的氣候德軍先前炸了水壩。登陸場的土地稀爛泥濘,給後續步兵和坦克的衝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加上朱可夫別出心裁地用143台探照燈照亮了登陸場,白燈照耀着濃煙反而把一線的士兵搞糊塗了。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由於後續登錄的部隊人數太多,加上道路泥濘,僅有的幾條路居然堵車了。當蘇軍進入第一道陣地時,澤洛夫高地德軍的1000多門火炮已經瞄準了他們。無情的炮火吞噬了第一批衝鋒的士兵。
德軍炮火反擊
指揮正面突破作戰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英雄崔可夫。他率領的第8集團軍部隊在炮火準備之後直衝德軍陣地。但是蘇軍沒有料想他們聲勢浩大的火力準備並沒有對德軍造成殺傷。一線的德軍在15號夜裡已經悄悄轉移到後方,很快德軍從二線陣地返回,從所有方向擋住了蘇軍的進攻並用火炮對前進的蘇軍步兵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狡猾的海因里希還會在蘇軍步兵撤退進行火力準備間隙再次撤出一線兵力,讓二次準備的火力也無功而返。一部分部隊好不容易到達了澤洛夫高地下的haupt運河,蘇軍發現。幾天前德軍就清理了河道,加深了河岸的本側峭壁。導致很多坦克沒辦法直接開過去。直到中午崔可夫的部隊才幾公里,一路上還要和數不清的反坦克雷和塹壕作鬥爭。
德軍挖掘了大量塹壕
澤洛夫高地變成了絞肉機,短短4天造成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20多萬人傷亡。這個傷亡有多恐怖,拿一個我們中國人熟悉的戰役作對比。淮海戰役是解放軍傷亡最大的戰役,整個66天的戰役中野華野共傷亡了13.6萬人。而這個級別2倍的數字海因里希用4天就辦到了。德軍防禦的正面寬度只有30公里縱深不到20公里。蘇軍、德軍的屍體,彈藥爆炸後的煙霧坦克的裝甲碎片和反覆被炮彈翻過的焦黑泥土混在一起,澤洛夫高地成了人間煉獄。德國老兵卡特內斯在戰後回憶說:
“看着燃燒的坦克、燒焦的屍體、被炸的七凌八碎的殘肢斷臂、傷員得不到有效治療而在屍海血水中痛苦嚎叫,不願意撤退的敵軍傷兵仍在屍海中抱着自己已被炸掉的殘肢斷臂在發獃。”
懲戒營
16日焦急的斯大林質問朱可夫為何進展如此之慢。並且暗示最後對柏林的主攻將由南面的科涅夫元帥率領。朱可夫不允許攻佔柏林的榮譽被剝奪,蘇軍罕見地在進攻時祭出了懲戒營,對於攻擊不利者將被褫奪榮譽送入懲戒營執行最危險的任務,戰後還要送往勞改營。17日起蘇軍的進攻變得瘋狂,不像之前波浪式一輪一輪攻擊,而像颱風一樣日夜不停歇的進攻。南面的科涅夫元帥進展也不順利,他花了5天時間才從柏林東南渡過尼斯河。南北兩位元帥渡河時都被德軍遲滯了一段時間。儘管蘇軍還沒摸到柏林市區就已經損失了25萬人,報廢了747輛坦克。
17日終於有蘇軍部隊摸到高地上,後續越來越多的部隊跟上來。18日守備高地的德軍軍官向海因里希報告,高地已經被突破,陷落將在1天之內。海因里希無奈只能安排德軍開始有序撤離。
一力降十巧,在絕對力量的打擊下,海因里希沒有好的辦法。相比與蘇軍巨大的傷亡,德軍傷亡3萬人算是相當優秀的成績。但是戰爭不是比拼戰損比,傷亡慘重的蘇軍最終攻下澤洛夫高地,柏林面前再無障礙。
如今的澤洛夫高地,依然聳立着紅軍的雕像。蘇軍的紀念碑如今在很多東歐國家被推倒,倒是在納粹原來的“老巢”平靜如初。
艱難的前進之路
4.20是希特勒的生日,紅軍的祝壽禮就是猛烈的炮擊柏林市區。此時在地堡內的希特勒知道這時紅軍已經離着市中心只有20多公里了。
20日起柏林已經到處是濃煙
這位昔日趾高氣昂的納粹頭領出現了越來越強的臆想症。成天指揮着已經不存在的部隊去執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希特勒癲狂了,他不停的幻想一個畫面,德軍會在柏林絕地反擊。既然劣等的斯拉夫人能打到柏林,為什麼高貴的日耳曼不能反推回去。就在此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病逝了,這個消息讓希特勒打了雞血興奮不已。
宣傳部長戈培爾不停地向眾人吹噓,羅斯福的死是一個偉大轉折。“接下來紅軍會和盟軍反目成仇。第三帝國會迎來和裴特烈大帝一樣的史詩級別翻轉”。(筆者註:這裡戈培爾引用的是18世紀七年戰爭時,沙俄進攻到柏林附近,普魯士國王裴特烈2世幾乎要絕望自殺。但此時俄國女皇病逝,新的沙皇彼得三世仰慕普魯士國王居然和普魯士議和退兵了,普魯士迎來反轉)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紅軍離納粹心臟越來越近。西方盟軍也沒有放棄打擊。這個臆想出的這個結局破滅了。
4月26日,蘇軍正式向柏林市中心開進。蘇軍將步兵、坦克、直瞄射擊的炮兵和裝備炸藥的工兵組成強擊小組。將柏林300多個街區一個一個拔除。這套小分隊戰鬥組合是從斯大林格勒血與火中誕生的,現在他將毀滅的力量加倍還給納粹。而此時柏林城中很多守備力量是剛會拿槍的青少年根本不是久經沙場的紅軍對手。
城中戰鬥此時在激烈進行,納粹的懲戒部隊卻在城中槍斃“懦夫”。缺少食物的市民躲在地下掩體中等待那個淪陷時刻的到來。
柏林的巷戰
主攻方向的蘇軍進入城市後,科涅夫的部隊也從南面打進來了。兩支部隊形成的絕對力量反而比開戰初期在澤洛夫高地打得從容不迫的多。經過很多火力因為城市街道和視角限制打了折扣,但是蘇軍人員傷亡和火力損失反而比之前少多了,柏林巷戰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損失了100多輛坦克,而在攻克澤洛夫高地時他們損失了700多輛。
蘇軍在巷戰中使用大口徑火炮
紅軍在前進,誰也不想倒在勝利的前一刻。但隨着進展的深入,德軍的抵抗力也越來越強。此刻剩下的都是絕對的納粹死忠,還有不少是非德裔的納粹分子。柏林越來越像斯大林格勒,只是防守一方變成了德國人。士兵在每一座建築物內激烈爭奪。
柏林的大街被無數的彈坑覆蓋已經變得跟月球表面沒什麼兩樣了。
納粹覆滅
4月30日,蘇軍打到了德國國會大廈廣場。這裡是納粹邪惡意識形態的象徵,目前守備大廈的是黨衛軍的外籍軍團。對蘇聯人來說,罪孽深重的黨衛軍沒有投降的選項。這些人他們也不希望得到俄國人的憐憫。國會大廈的每個角落都在發生戰鬥。一個房間再到另一個房間,每個房間都變成了堡壘。走廊、樓梯、隔間到處是戰鬥雙方的屍體。
晚上9點蘇軍攻佔國會大廈,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在國會樓頂升起了象徵勝利的紅旗。同日希特勒和妻子愛娃自殺。隨後納粹宣傳部長協同妻子和6個孩子自殺。5.2日柏林衛戍部隊司令維特林宣布投降之後守備部隊陸續投降,柏林的硝煙慢慢散去但部分街道的戰鬥還持續了一周時間。從蘇軍強渡奧德河到柏林市中心,60公里路程蘇軍付出了36萬人的代價,德軍傷亡40萬。基本上前進1公里就要付出1萬人的代價。法西斯的最後毀滅之路是紅軍用鮮血鑄就的。
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滅國戰爭結束了。蘇聯紅軍的反攻始於斯大林格勒,紅軍跨過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布格河,翻越巴爾卡阡山,走過遼闊的東歐平原如今終於在納粹興起的原點完成了復仇。
蘇聯和德國都付出了前無古人也可能是後無來者的代價。蘇聯死亡2680萬人,傷亡6500萬,其中士兵死亡1000萬。德軍傷亡1300萬人,士兵死亡500萬人。白俄羅斯死亡了1/4的人口,烏克蘭和俄羅斯接近1/5人口死亡。死者絕大部分是青壯年男性。
兩國打光了1918到1925年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公民,導致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國很多原本由男性佔主導的工作崗位都是女性擔任。蘇聯元帥阿赫羅梅耶夫回憶道。
“那個時候可真冷,死人那麼多,像我這種年齡的男人,十個有八個都死了,剩下的兩個還有可能是殘疾。我的中學同學裡面,一共有三十二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人勉強活了下來。”。
蘇聯舉國之力消滅了納粹的肉體,但是納粹的靈魂一直在世間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