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2022年07月01日00:20:22 軍事 1702

自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英國皇家海軍擊敗之後,英國就依靠海上霸主地位穩穩地維繫住了自己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英國的例子也證明了在近代之後,海權對於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2002年,中國在強海權道路上邁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然而這一步卻異常艱難,在途經蘇伊士運河時候就上演了一出被美軍“插隊”的突發事件,讓人民海軍深感震驚。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一、突如其來地插隊

2002年5月15日,中國海軍“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在青島港解纜啟航,人民海軍在這裡拉開歷史上首次環球遠航的序幕。

從5月15日開始,由“青島”號和“太倉”號組成的編隊先後跨越了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途徑15個海峽和水道,先後穿越了蘇伊士、巴拿馬兩條世界著名運河,總共跨越68個維度,132天里總航程達到了3.3萬海里。

可以說,這是人民海軍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號驅逐艦,是中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多用途戰鬥艦艇,它具備有全方位的水面打擊、空中防禦和反潛能力,同時也是中國海軍第一艘配備有複雜西方設計的武器系統和傳感器系統。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太倉”級補給艦設有4個油水補給站和2個乾貨補給站,其艦艇尾部設有直升機起降平台,為垂直補給提供了可能。

“太倉”級補給艦一次可攜帶燃料10550噸,輕柴油1000噸,補給水200噸,飲用水200噸以及冷藏食品50噸,同時還裝備有4座76式雙聯37毫米高炮,完全具有遠洋補給的能力。

“青島”號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的共同編隊航行,讓全球都看到了中國海軍的“實力”。

但是,中國海軍的第一次“旅行”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這個問題出在蘇伊士運河之上。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當編隊抵達埃及時,為了能降低航行成本,同時也是為了檢驗海軍在運河的通過能力,增強人民海軍在複雜地段的戰鬥力及通行能力,編隊選擇通過蘇伊士運河來前往下一個航行點。

蘇伊士運河,是位於埃及,修築於1869年的航道,是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重要海運通道,它每年都為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提供最近航線,同時它也是重要的石油及大宗貨物商運通道。

世界海運貿易額的7%都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其中35%的份額是紅海和波斯灣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東南亞港口,39%是遠東地區。

可以說,蘇伊士運河是連通歐洲、非洲乃至亞洲海權的重要戰略通道,人民海軍選擇在蘇伊士運河通行,除了對編隊綜合能力進行檢測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在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實力,搭建對外溝通的“橋樑”。

軍艦通行蘇伊士運河,需要繳納高昂的通行費,這是為了保證軍艦“優先權”的必備條件。

在海上通道方面,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軍艦是維繫航運通道的保證,因此,務必要留給軍艦一定的優先權。

與此同時,各國也希望自己國家的軍艦,在共同水道通行的時候,能得到額外的照顧,以保障自己海軍能快速、高效地到達演習區域或者作戰區域。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當然,維持這一切都必須要“交錢”。

“青島”號及“太倉”號編隊抵達蘇伊士運河前,中國海軍就已經和埃及方面達成了共識,為了能保證編隊的高效通行,中國方面向埃及繳納了高額的通行費,因此,在原訂計劃中,中國海軍的環球艦艇編隊被安排在了第一序列通過。

但是意外還是出現了。

正當海軍編隊準備進入蘇伊士運河的時候,不速之客出現了。

美國艦隊突然“出現”在中國海軍編隊面前,大搖大擺地“插隊”進入了蘇伊士運河。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這種場景讓現場的中國海軍編隊感到非常詫異,更為讓人感到震驚的是,美國艦隊的周圍還有埃及海軍編隊的護航,這就意味着,這是在埃及海軍的擁護和支持下完成的插隊行為。

海上航線的插隊是一個非常沒有禮貌及危險的行為,這意味着其他共同航行艦隊的不尊重,也帶着滿滿的挑釁味道。

然而事情還沒完,正當中國海軍編隊想隨後進入蘇伊士運河時,埃及方面把位於蘇伊士運河上的跨河大橋進行了全封閉,理由竟然是要防止“意外出現”,埃及方面這是把美艦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

為了能讓美國軍艦順利、單獨地通過蘇伊士運河,埃及方面可謂是無所不用。

事實上,美國軍艦選擇插隊中國海軍編隊,本質上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

隨着中國海軍在進入21世紀後的日益壯大,美國方面感到了威脅。

在中國海軍宣布進行環球航行的時候,白宮就已經坐不住了,他們認為,一旦中國海軍開始了環球航行,便會走到和美國抗衡的道路上來,而擁有環球航行能力的中國海軍,也必將會嚴重威脅到美國在海上的絕對霸權。

以白宮的做法,不搞點事情是不可能罷休的。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搞事情用主動攻擊的方式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選擇用噁心人的方式來進行了。

因此,美國瞅准了在有通行先後序列的運河下手,而他們又選擇了對於歐洲、非洲以及亞洲都很重要的蘇伊士運河來下手,真的是別有用意。

在美國和埃及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違背國家海洋公約及有關規定,強行在中國海軍面前上演了一出“夫唱婦隨”,企圖用小小的伎倆來“噁心”中國海軍編隊,以展示其對海上霸權的控制力。

為何美軍能在蘇伊士運河那麼任性呢?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二、背後的“干擾”

美國的任性來源於它對蘇伊士運河的“強話語權”。

蘇伊士運河是控制歐洲、非洲及亞洲的重要通道,從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開始,對於蘇伊士歸屬權和使用權的鬥爭一直延續不止。

1956年,英國在埃及的統治宣告結束,在二戰後不斷失勢的老牌帝國,很不甘心地撤離了佔領了74年之久的埃及,讓他們更戀戀不捨的,是位於埃及的蘇伊士運河。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時任英國首相麥克唐納曾經明確地指出:“蘇伊士運河是大英帝國整個國防計劃的中心”,蘇伊士運河是維繫整個英國殖民地和英國本土的重要通道,是實現英國武力威懾的重要軍事戰略要道,麥克唐納認為,英國必須要全力維護蘇伊士運河,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

埃及總統納賽爾在1956年突然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引起英法等國強烈不滿,這就觸及了英國人在中東北非的利益底線,在英法等國的支持下,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隨着戰火的蔓延,英國人和法國人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戰場。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人早就對蘇伊士運河有着“非分之想”,他們既不想讓英國人控制蘇伊士運河這個“生命線”,又想能通過蘇伊士運河控制中東和北非地區。

蘇伊士運河戰爭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在和蘇聯的“聯手”之下,英法被迫撤出了埃及,這也間接解除了蘇伊士的危機。

通過這一次事件,美國成功地拿到了在北非和中東地區的話語權,而也是這一次事件,讓美國看到了蘇伊士運河的絕對價值。

在隨後的歲月里,美國不斷地加強在蘇伊士運河周邊的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在歷次修繕蘇伊士運河的過程中,美國都會親切地給予“財主”一般的“關愛”,美國官方及民間對蘇伊士運河的投資也確實能做到“大手筆”。

在這樣的投資背景下,蘇伊士運河儘管是屬於埃及所控制,但是耐不住“金主爸爸”的金錢攻勢,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總是能給美國方面提供儘可能多的便利,畢竟美國“實在是給得太多了”。

通過這個背景來看,中美軍艦在蘇伊士運河的“事件”,事實上是美國早就有所預謀的。

之所以選擇在蘇伊士運河,而不是在巴拿馬運河,是因為蘇伊士運河遠離北美,美國需要這樣的遠距離操作來避嫌,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確實是給夠美國的面子,讓美國有餘地來施展自己的“演技”。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更為重要的是,從地緣上來看,美國對於埃及的安全維護支持能力是非同一般的,為了能更好地獲得中東地區的利益,美國需要埃及這樣一個戰略後方來維持行動所需,不管是後方補給還是背後的安全問題,美國都不會放棄埃及的戰略地位。

因此,美國曆來對於埃及的“感情投入”“政治投入”“金錢投入”都非常之多,就埃及來看,有了美國的投入,他可以更多地參與到世界各國的對話中去,而且並藉著蘇伊士運河這個籌碼,他可以從美國身上獲取更多的好處和利益,這是一個用政治和國家安全獲取利益的例子。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回到事件上來看,埃及方面對於美國的“奉承”事實上,也是對於美國強海權的屈服,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強大海上實力的震懾之下,埃及更願意屈服於美國,而非和中國的平等對話,畸形的海權交互模式,讓國際航運規則變為了空談。

不過幸運的是,這一次交鋒並未影響到中國海軍的首次環球之旅,在這一次環球之旅中,中國海軍獲得了全球的關注,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一個更為開放、共贏的中國風采。

從此,中國強海權的道路也走上了正軌。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三、強海權,強未來

看到差距的同時,不斷努力,才是進步之道。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海洋公約》的通過,掀起了爭奪海權的浪潮,人類社會從陸地爭奪戰來到了海洋爭奪戰,過去的寸土必爭變成了寸海必爭。

到了2008年,中國的海洋戰略路線獲得了初步成功,中國海軍開始走向世界上站穩了腳跟,“近海防禦”轉變為“近海防禦+遠海防衛”。

戰略思維的轉變,是中國海軍在向海而興上作出的努力。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從2002年第一次環球航行開始,中國海軍在裝備建設,日常訓練上都進行了劃時代的改革,從過去的屈指可數的艦艇,到現在的日常“下餃子”,從沒有航母到現在擁有三艘航母,中國海軍的實力正在逐步趕上西方國家的實力,甚至有了超越的趨勢。

向海而興的關鍵是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話語權,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平台,而擁有保護海上利益,擁有維繫海上安全的海軍,是穩定這一切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新時代之下,中國海軍的外交形式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強權外交”,給予合作共贏的思想,中國海軍的外交更具有溫和、共存、合作、共贏的意義。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當前,中國海軍外交形成了以軍艦訪問為主、多種形式靈活運用的海軍外交模式,其中還包含着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醫院船訪問+醫療援助”外交模式,不具有威懾性,增強互相合作是中國海軍外交的重要信號。

隨着海軍建設的不斷提升,也隨着中國海軍外交的不斷延伸,海軍的對外交流已經成為實現國家總體外交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20年前,我們曾經在蘇伊士運河遭遇到的事件,放到今日不會再次重演,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海上軍事實力,也擁有了足夠強大的底氣,在面對外部威脅的時候,在面對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從實力出發和對方對話,和對方提要求。

那個在海上架起堅船利炮就可以征服我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我們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已經不會再有人向我們發難,也不會再有人對我們指手畫腳。

在中國海軍的努力下,強海權,必定會有一個強未來,有一個合作共贏開放的世界格局。

中國艦隊首次環球航行:過蘇伊士運河時,居然被美軍艦強行插隊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20年前的今天,人民海軍開啟首次環球航行》;《環球網》;2022-05-15

2.《友好合作還是力量展示——新時代中國海軍外交特點研究》;作者:翟大宇;《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

3.《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海軍戰略轉型研究》;作者:周於蘭、殷昭魯;《理論觀察》;2021年第7期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首次!烏克蘭宣布摧毀蘇-57戰機 - 天天要聞

首次!烏克蘭宣布摧毀蘇-57戰機

據烏克蘭通訊社6月9日報道,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8日發布消息,稱摧毀了俄軍一架蘇-57戰鬥機。蘇-57戰鬥機是俄羅斯開發的最新一代隱身戰鬥機,這也是烏方在俄烏衝突爆發後首次聲稱摧毀了俄羅斯這款軍機。....
美國離霸權瓦解,只差一場戰爭了 - 天天要聞

美國離霸權瓦解,只差一場戰爭了

在全球政治格局中,一個普遍的共識正在形成:美國的霸權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其瓦解可能僅差一場戰爭的觸發。然而,這場戰爭將在何處爆發,仍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問題。對於某些國家而言,可能正是一場勝利,就能成為其復興的關鍵。
烏軍越境打擊,蘇57遭遇首次戰損,俄羅斯吃虧,給解放軍提了個醒 - 天天要聞

烏軍越境打擊,蘇57遭遇首次戰損,俄羅斯吃虧,給解放軍提了個醒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多次公開渲染所謂的“今日烏克蘭,明日台島”言論,實際上不僅僅北約試圖通過烏克蘭危機衝突來警告解放軍,台島民進黨當局也是非常關注俄烏衝突的戰場變化,尤其是烏克蘭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所帶來的後果。最近民進黨當局就非常推崇烏克蘭的無人艇戰術,為此已經撥款用於自殺式無人艇的開發和裝備,民...
奧地利防長:允許烏克蘭用外援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北約已“突破紅線” - 天天要聞

奧地利防長:允許烏克蘭用外援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北約已“突破紅線”

【文/觀察者網 房佶宜】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當地時間6月8日,奧地利國防部長坦納表示,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允許基輔使用外援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突破了紅線”。 坦納(視覺中國) 據報道,最近幾周,一些北約成員國公開支持烏克蘭使用西方生產的武器打擊俄羅斯領土。西方仍堅稱,自己不是俄烏衝突一方,只是支持烏克蘭阻止...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