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2022年06月30日07:26:35 軍事 1579

文/姜蘇行雲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我父母的婚姻是常見的老一輩軍婚模式。當年,兩人經熟人介紹相親結緣,然後在部隊締結了婚姻。

我的父親姜儒琳是江蘇淮安人,17歲就從華中建設大學參加了新四軍,父親為了解放戰爭浴血奮戰,參加了眾多著名戰役,比如,孟良崮、開封、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父親都打過,並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個戰功。建國後他由老部隊二十三軍入第三炮兵(南京)學校深造,成績優異畢業留校,被組織派往錦州炮兵學校任戰術教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尉軍銜連職幹部。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17歲投筆從戎的父親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年輕英俊的父親

我的母親邱鳳雲是遼寧錦州人,年齡比父親小八歲,按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擇偶標準衡量,這樁婚姻也是好姻緣,他倆年貌相當。父母南北相隔千里之遙,原本不相干的兩個人在錦州這裡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姻緣。

父親是從解放戰爭硝煙中走過來的倖存者,對自己能活到勝利的這一天很是慶幸。覺得自己活着不僅僅是自己活着,還是替那些犧牲的戰友們活着。所以對生活充滿了加倍的熱愛和珍惜,對家庭也很是愛護和包容,家裡的事情都是母親說了算,父親一心撲在軍隊建設上,家裡的事情一概不操心,孩子和家務全部丟給母親操持。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是一對怨偶,過日子總是吵吵鬧鬧,父親是軍中硬漢,有些大男子主義。母親是勤儉持家的好主婦,但也是挑剔的女主人。父親做事總是不合母親心意,母親總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家務事和父親吵嘴。比如,父親買個什麼東西啦,母親總會挑出來點兒毛病,父親幹個啥事情,母親總是會馬後炮挑他毛病,事先不提醒他也不拿出預案來,母親總是以打擊父親和他對着干為壓制父親的手段。母親持家的秘籍就是秉着其娘家的家訓,我姥爺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就是:“當家不可一日無權,不可一日無錢”。所以,母親結婚後就要當家掌權和管錢。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相伴一生的父母

母親是錦州人,當時父母結婚按東北風俗要給女方彩禮,母親說起當年的彩禮轟動鄉鄰還沾沾自喜。母親一直理直氣壯地認為她年齡比父親小八歲,嫁給父親這個軍官,娘家就是要跟着沾光的,貼補娘家是應該應份的事情。據母親說,結婚第二天她二哥就上門來借錢蓋房子,還獅子大開口要60元錢。我的媽呀!那個年代60元錢那是天文數字啊!母親說剛結婚自己娘家哥哥就上門要錢,她實在羞愧的沒法和父親開口(因為母親心知肚明,娘家根本不打算還錢的,再說也還不起),可是,她二哥待着不走,沒法子只好告知父親。父親二話沒說找戰友們借錢,給他二哥湊夠了60元巨款拿走了。


還有一次,母親的三妹考取了瀋陽農學院大學本科。那個年代,讀大學也很奢侈啊!姥爺重男輕女不讓她繼續讀書了,我三姨哭得死去活來,姥爺讓她自己籌學費生活費才可以求學,因此又被娘家派過來找父母借學費。然後 ,四妹考取了師範學校,也不時的來父母這裡要資助,然後,父親不斷的資助她們兩個求學,平時放暑假還要來錦州玩幾天住下來吃喝,還要買換季的衣服,母親對她的娘家可是巴心巴肺的貼補,貌似母親娘家人比賽似的來啃父母的小家庭。哎,父親這個小軍官可真夠受的。

據母親說,那時流行穿紅毛線衣和呢子大衣,在當時很時髦拉風,父親也給母親置辦了這些時髦的行頭,我的兩個姨看到後說喜歡的不得了,母親就和父親商量打算把紅毛線衣和呢子大衣分別送給兩個妹妹。父親當時就很不高興,說是母親一點也不在乎他的心意,母親看到父親真生氣了,就沒有敢把父親的心意送給她的兩個妹妹。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父母和兩個讀書的妹妹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放暑假了,兩個讀書的妹妹來部隊


現在回想起這些往事我都特別心疼父親!父親可真是夠累的啊!感覺母親處事沒有邊界,把娘家人放在首位,把自己的親丈夫放在腦後。仗着丈夫對她的疼愛和大度寬容,貼補她娘家一點都不顧自己的小家,貌似看上的只是父親的軍官地位和高薪待遇!

後來父親調往宣化炮兵學院工作,離開了錦州炮校,母親說其中一個因素也是父親為了離她娘家人遠點,母親自己也被娘家折騰的決心要逃離錦州了。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英俊帥氣十足的父親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父親和戰友們留影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我從小就個性十足,有些小叛逆

我從小到大一直看着母親成天因為家務事和父親鬧意見,我看到父母吵吵鬧鬧一輩子,我發誓不要這樣的婚姻,決不像母親這樣過日子,我害怕一地雞毛地爭吵,覺得財米油鹽過日子很世俗。自以為父母的婚姻里只有煙火世俗,沒有愛情浪漫。

我的愛情觀和婚姻觀都是來自於文藝小說,我想象的愛情一定是一見鍾情的邂逅,一定要有那種心動的感覺,轟轟烈烈的愛情,飛蛾撲火般的絢爛,要像三毛與荷西,羅丹與卡密兒那種刻骨銘心的婚姻與愛情。一定不是那種相親由別人介紹的,像父母這種平常的婚姻。可是,母親總是訓斥我說:你胡扯什麼,看書看中毒了,成天看亂七八糟的小說,腦子看壞掉了。

我對母親的訓斥很不以為然。令我感到很奇怪的是,現實生活中雖然父母這對怨偶,一天天吵吵鬧鬧的,意外的是,父親對母親的評價仍然很高,誇母親是賢妻良母。母親對父親也是很滿意,說父親勇敢有擔當,個性耿直剛強,善良大方,是個打着燈籠也難找的好丈夫、好父親。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父親和兩個姨妹及妹夫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父母和我們

父母親年輕時工作忙,教學訓練任務重。我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全托幼兒園,中學就住寄宿學校,高中畢業18歲不到就插隊去當知青,後來抽調上來工作在外地,多年後好不容易才調回父母身邊,又到了晚婚出嫁的年齡,我可能一個人獨立生活漂泊慣了,所以對大家庭生活不適應。我或許因為看書太痴迷了,對愛情就有了很浪漫的幻想,對父母愛情這樣的模式就認為太平凡普通了,甚至還很庸俗。所以我很不認同父母物色的人選,還有些逆反心理,讓他們不要操心我的事情。

現在自己經歷過愛情和婚姻後,對愛情和婚姻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不同於年輕時的認識,看到父母一同經歷了時代的洗禮和命運的起起伏伏,無論是經歷了命運的低谷還是經歷了生命的戎耀,夫妻一生相伴不離不棄,晚年相互照顧,真的是令我發自內心的感動!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父親和戰友們

(未完待續)

姜蘇行雲│ 來世婚約60年(上)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姜蘇行雲,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在教育系統工作30餘年;部隊大院子女;從父隨軍 17年;從夫隨軍13年;寫作初心是為了記錄《塞外宣化炮兵城的故事》父輩的、吾輩發小的、生命成長的物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