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方式,給全世界都打了個樣,面對特朗普無理加征的所謂對等關稅,中方選擇了堅決反制,隨後應美方請求舉行了日內瓦經貿會談,最終達成了一份有利的貿易協議,這讓很多國家有了信心。
他們認為特朗普政府高估了自身實力,並開始反思之前對美國採取的外交和快速談判方式是否正確,以及試圖更加硬氣地對待美國。
於是我們看到,那些要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國家最近變得越來越硬氣,尤其是美國的盟友們,紛紛試圖堅定立場,拒絕對美國讓步。
首先是日本,眼看馬上就要迎來與美國的第三輪貿易談判,日本首相石破茂再次強調,在日美貿易談判中,日本不會因時間限制而損害自身利益。換句話說,日本是在表明不會急着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更不會對美國妥協。
歐盟也是如此,原本歐盟還試圖一邊對美國做出讓步,一邊承諾與美國共同應對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討美國歡心,但是在中美日內瓦談判之後,歐盟反而變得更硬氣了,他們聲稱,歐盟的目標是與美國達成一項比中英條件更好的貿易協議,歐盟不接受被美國加征10%的關稅,否則歐盟將進行報復。
除此之外,美國在亞洲的另一個盟國韓國,雖然目前尚在大選,但是最有望當選下一任韓國總統的李在明已經表示,韓國沒有必要匆忙地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且也不會百分之百地滿足美國提出的要求,談判的最重要原則就是維護韓國的國家利益。
目前來看,全世界除了首個與美國簽署協議的英國之外,大家都不急於和美國達成關稅貿易協議,目前的策略就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與其倉促對美國做出重大讓步,不如延長談判時間更為明智。
不過,這些國家的強硬換來的是美國進一步的威脅。美國財長貝森特的最新表態稱,美國正在與18個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關稅談判,不真誠談判的國家將收到美方關稅信函,稅率將是4月2日的水平。這話的意思是如果誰不願意與美國談判,就會被美國加更多關稅。
從美國的這番表態來看,被美國加征關稅的所有國家中,中國的確是個特例,因為帶頭反制美國遭到了一開始的重點針對,又因為自身的獨特優勢頂住了美國壓力,甚至逼得美國不得不讓步,美國對中國其他國家想和中國一樣和美國硬剛,可未必會收穫一樣的結局。
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製造業大國的身份,在全球貿易供應鏈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說白了美國壓根離不開中國商品,一旦145%的對華關稅持續下去,美國的貨架上很快就要空了,到時候損失最大的還是美國民眾。
另一方面,中國作為獨立主權國家,向來是根據本國利益決定對外政策,但是歐盟、日韓這些國家由於長期以來站隊美國,基本上都要看美國的臉色,在政治,軍事安全方面也高度依賴美國,這就決定了如果跟美國硬剛,還會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
不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出,美國和盟友們的關係肉眼可見地出現了裂縫,在關稅談判中的強硬態度,就是這些國家反擊美國霸凌收割的第一步,如果談判僵持下去,雙方應該都還有很多保留手段,就看美國和他的這些盟友國家,誰更能坐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