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鐵路穿村而過成“死亡彎”,17條人命的代價太沉重

即便如今焦柳鐵路盈利能力有限,甚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也不應該忽略起碼的安全防護

穿過村莊的鐵路彎道,竟然成了村民口中的“死亡彎”。

據界面新聞報道,4月6日,經行張家界永定區宋家灣村的焦柳鐵路發生一起事故,15歲殘障留守女孩宋玉瑩命喪鐵軌之上。記者走訪核實,多年來,該路段已有至少17人被火車撞致身亡。

5月12日晚間,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張家界工務段回應稱,相關媒體報道基本屬實。目前,鐵路部門決定對該區間實施防護柵欄封閉工程,現場踏勘任務已完成,預計今年6月份開始正式施工。為方便附近村民出行,鐵路部門已在宋家灣村路段附近修建了2處交通涵洞。

↑宋家灣村,住在鐵路沿線的村民。圖據界面新聞

媒體的報道還原了火車撞人事故的多重原因。比如路線設計彎道多,總長1.5公里內分布4個曲線彎道,2段穿山隧道,彎道和沿線樹木導致村民視線受阻。位於宋家灣村3組的鐵路上有一段長約百米的彎道,僅在這一處就有至少8人被撞身亡,因此也被村民稱為“死亡彎”。再如鐵路穿村而過,緊密楔入村民生活,有村民家院子的大門距離鐵路不足1米;還有就是鐵路兩側無防護,村民直接跨鐵軌通行等。

這些均是導致火車撞人事故的客觀因素,也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因此,當下之計,關鍵是要撇下以往刻板固化的思維,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村民的角度,切實改善原始設計彎道多、與民居距離太近、線路無防護等問題,把村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將近50年的運行時間,鐵路方面想必已經掌握了不少像宋玉瑩一樣不幸的死亡事件,至於家畜等相關損失也不會少,這樣的“死亡大數據”完全可以成為鐵路部門織密安全網的基礎和依據,而不必繼續遲緩地、按部就班地勘測與論證。畢竟,每一個村民的死亡,都應該成為鐵路查漏補缺的鮮活推力。

從目前而言,最可行、也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經過村莊的鐵路線用防護欄圍起來。這也不乏先例,據報道,2018年修建黔張常高鐵期間,鐵路公司就在宋家灣的鄰村禾家村焦柳線沿線安裝了防護欄。

當然,修建全封閉的防護欄,需要搭建人行天橋、開挖通行涵洞,此外,一些緊貼着鐵路的村民也需要搬遷,這勢必需要一些投入。無論如何,即便如今焦柳鐵路盈利能力有限,甚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也不應該忽略起碼的安全防護。更何況,焦柳線是有着特殊意義的鐵路線,多年來承擔著晉煤、豫煤南下的運輸任務,核心目的不是商業盈利。

說實話,早年在建設焦柳鐵路時,沿線部分村民已拿出了土地,拆掉了房屋,做出了很大讓步,而在運行這些年中,更是遭遇了多人被撞的無妄之災,鐵路部門也好,地方政府也好,理應採取更積極的態度,拿出更有效的做法。

如今,鐵路方面承諾6月份將開始安裝防護柵欄,這是一個好消息,其他方面的措施也應迅速跟上。而從沿線村民方面講,也應珍愛生命,在不得已需要過鐵路時,儘可能杜絕老弱病殘幼獨行。

惟願各方一同協力,為鐵路安全運行兜底,為村民生命護航。無論如何,鐵路上的安全防線,不該以17條人命為代價。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胡棲安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