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美瑞士會談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大事件,中美雙方的態度非常微妙。
這個時候,特朗普和白宮連續釋放出幾個大消息,我們今天來綜合分析,他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結果?這次會談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最新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瑞士的會談很可能安排在當地時間5月10日。
臨近會談,貝森特本人也越來越謹慎,一改前些天口出狂言的狀態,他認為首次會談不太可能馬上達成協議,主要作用是要降溫。
但是,特朗普和白宮方面續釋放出來的消息,就很微妙了。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宮表示,有可能降低關稅,我們拭目以待。現在關稅已經不能再高了,已經到了145%。所以我們知道它會下調。我認為我們會建立一個非常好的關係。
中美會談馬上就要開始了,特朗普講這個話,很顯然降低關稅已經在他們考慮的選項之中。
同時,特朗普也表示,中美會談不會只停留於表面,這將是一次具有實質內容的對話。
這說明,美方確實希望推動一些實質性的議題。
5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對中國徵收80%的關稅看來合適,但由財長貝森特決定。
當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對記者表示,預計中美將首先降低關稅,然後再達成貿易協議。
這話的潛台詞似乎是,美國知道自己理虧,但面子不能丟,得找個台階下。
綜合這些信息來看,特朗普政府內部已經商量過要在本輪會談降低關稅,並確定了大致範圍,特朗普已經授權貝森特在會談現場臨機決斷。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貝森特所能掌握的削減範圍,大概率比80%更低,那麼彭博社前天披露的50%左右,看來有點靠譜了。
這種說法也很符合貝森特在出發前提到的,本次會談主要作用是降溫的說法。如果把關稅降到80%或者更低,雖然對中美貿易恢復的實際作用仍然不大,但也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有人說了,降到80%或者50%,跟100%也沒有太大差別,還是沒有實際意義,如果你真的那樣想,就把這件事情想簡單了,我們來講兩個問題,大家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一,多家媒體報道,第一批145%關稅的貨物已經到達美國了,在美國國內引起轟動。
那麼,既然145%的關稅仍然有人在做生意,為什麼不降低點關稅,維持最基本的生意往來,緩解美國國內的供應危機呢?
第二,我們不要認為,特朗普政府把目光都盯着我們,或許他們更重要的目標在美國國內,例如民眾情緒、空空如也的港口、困境中的中小企業、華爾街甚至美股?
把關稅從145%降到80%甚至更低,對中美貿易恢復的作用或許沒那麼大,但對美國國內降溫的作用就會很明顯了,這非常有利於特朗普政府在跟我們的對耗中,堅持更長時間。
例如,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接受採訪時稱,該港口貨運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35%,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下降了50%以上。
所以,削減關稅,恐怕主要不是衝著我們來的,更不是向我們認輸,而是更有利於他們打持久戰。如果能從我們這裡得到意外之喜,那就更好了。
按照美方的一貫套路,削減關稅也必然會對我們提出要求,這就是虛空造牌,然後換取對方付出代價的談判套路。
那麼,美方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呢?
5月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最新消息透露,美方已經設定將關稅降至50%-54%的目標,試圖通過關稅腰斬,來換取中國放鬆稀土管制。
我們相信,美方想要的,肯定不止這一個選項,除了稀土還有很多,例如他們滯銷的農產品和能源,還有購買美債緩解財政危機等等。
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風格,大概率是獅子大張口,什麼條件都想要。
但是,我們已經反覆強調了,關稅是美方毫無道理加上去的,那麼他們就得全部取消,才能公平談判,否則一切免談,這個立場我們顯然非常堅定。
所以,如果美方仍然是這個套路,那就把事情搞複雜了,這次會談就有些困難了。
然而,就算是會談不成,特朗普政府還是要找台階下,否則國內的事情擺不平。
那就只剩下一條路了:關稅豁免,例如前兩天大家都在傳的兒童用品,他們還可以逐步豁免更多產品。
雖然這就是變相認輸,但也能使他們堅持得更久一些。
這樣看來,關稅戰很可能會打成持久戰,在這個過程中,削減一點也好,豁免也好,是一個逐步放鬆的過程。
我們只要咬死了目標,就會獲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