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美國裁員大潮來襲,中國要不要“跟風”?有哪些是可以嘗試的?
最近美國政府啟動了一項“大刀闊斧”的公務員裁員計劃,目標是削減行政開支、提高政府效率。這一計劃由特朗普政府推動,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負責實施,涉及教育部、小企業管理局和能源部等多個聯邦機構。裁員的主要對象是試用期員工,同時提供“買斷”計劃鼓勵公務員主動辭職。目標是削減占聯邦預算15%的1萬億美元支出。
那麼,面對美國的這一改革措施,中國是否需要跟進呢?畢竟,這背後不僅反映了美國國內體制問題導致的人員冗餘和財政緊張,也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的壓力以及科技發展帶來的行政人員優化需求。
其實,中國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就開始了行政改革,但當時的重點是優化結構、提高效率,而不是簡單地裁員。2023年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更是明確提出,人員編製精簡比例為5%。也就是說這一改革並非簡單的裁員,而是結構性調整和優化,旨在更好地適應政府工作布局的需要,同時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根據2022年的數據,中國的行政編製公務員人數為710萬,加上各類事業單位編製人員,總數可達5100多萬人。此外,還有大量的村委會和居委會幹部以及基層工作人員,雖然他們不算在編製內,但工資也需要財政負擔。因此精簡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已經成為中國行政改革的必然選擇。
人員優化可先從臨聘人員入手,中國公務部門的臨聘人員,如合同工、勞務派遣人員數量龐大,部分崗位的工作職能與編製內人員存在重疊。一方面,區縣一級部門可能存在人少事多的情況,需要專業人員處理特定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臨時崗位如疫情防控員、網格員等在特殊時期設立。可以嘗試精簡10%的臨聘人員,並逐步減少冗餘崗位,實行“退二進一”或更嚴格的控制。
美國通過“買斷計劃”鼓勵自願離職,中國可以參考這一做法,擴大提前退休的範圍,同時,對有意願創業的工作人員,可以允許其保留五險一金一定期限,以削弱人員規模。
減少“務虛工作”也同樣是重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增加,政府部門的工作量也相應增加。然而形式主義問題依然存在,如文件轉發、工作小組等。可以考慮將部分“務虛”的工作簡化,減少不必要的文件和會議,將人員安排到基層工作,合併同類部門並削減非核心職能。
還可以落實“法無禁止即許可”的理念、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這些措施減少了基層的工作負擔,提升了效率。中國可以借鑒這一模式,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文件傳達,優化基層人員的考核,從而實現減事、減人的目標。
人工智能的發展也使得減員增效成為大勢所趨。美國的改革如果成功,將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壓力,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改革的規劃與路徑,做好相應的試點,從而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特朗普政府“大規模裁員”持續進行 又有近萬人被解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4080879496059528&wfr=spider&for=pc
極目新聞,特朗普政府“大規模裁員”近萬人 涉美多個部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417336519517581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