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法治日報》10月13日3版綜合報道
司法救助護“美”
10月13日法治日報報道的常山檢察院司法救助工作引起了關注,常山檢察院是如何做好司法救助工作的?來看看他們的工作經驗介紹~
近年來,常山檢察院在辦案中充分履行檢察職能,注重發揮司法人文關懷,加大對貧困當事人的救助力度,主動幫助申請人解決燃眉之急,改善生活條件。2020年以來,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54件,發放救助金83.9萬。
主 要 做 法
1 ►轉變救助理念,由窗口“坐等案”轉向“數字碰”。強化數字賦能司法救助,主動對接縣殘聯、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鄉村振興部門等多部門,以浙江檢察大數據應用平台為依託,積極開展數字建模。通過案件比對監測與數據碰撞,主動發現救助線索,第一時間啟動救助程序並開展調查核實,切實做到“應救盡救”“應救即救”。
2 ►強化機制建設,由部室“單獨斗”轉向“團隊戰”。深化與業務部門的協助配合,建立救助線索及時移送、案件辦理相互配合的機制。業務部門在辦案中主動核實是否有救助線索,並及時向控申部門提供。在辦案中共同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同時將救助工作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結合,提高辦案質效。成立以分管副檢察長為組長、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司法救助委員會,提高救助科學化決策水平。建立司法救助案件回訪制度,加強與當事人的常態化聯繫,重點關注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當事人的後續生產生活情況。
3 ►實施多元化救助,由檢察“獨角戲”轉向“大合唱”。積極推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有效銜接,主動對接民政局、教育局、婦聯、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聯合救助、結對救助,凝聚救助合力。通過共享信息資源和相互銜接信訪工作情況,做通做實救助申請人思想工作,切實幫助申請人解決生活困難,確保救助對象罷訪息訴,回歸正常生產生活。
來源:常山檢察
編輯:程芷晴
審核:姜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