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積極推進執法工作標準化建設

廣東省人口過億、市場主體超過1500萬戶,各類生產經營活動頻繁,各類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安全監管壓力大、任務重。

為此,廣東省應急管理廳以改革創新促戰鬥力提升,不斷落實監管職責,改進工作措施,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執法能力水平和權威性,不斷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工作力度,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切實發揮好執法檢查防範化解風險隱患的重要作用。


統籌整合推動執法監督標準化

8月1日,廣東省舉行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統一着裝儀式。“這是我省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歷史性一步,對加快構建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監管執法體制,全面提升全省應急管理執法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執法監督和工貿安全監管處副處長黃鯤表示。身穿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制式服裝的黃鯤精神抖擻。

執法隊伍是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力量。一直以來,廣東省積極整合執法職能,統籌執法資源,建強執法力量,完善執法體系,夯實執法保障,改善執法條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過硬、業務過硬的准軍事化執法隊伍,提高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防範化解安全生產風險。

這些舉措,集中體現在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應急管理執法工作標準化示範點建設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中。《規範》從機構設置規範化、隊伍建設專業化、監管執法精準化、執法裝備現代化、日常管理正規化和保障體系制度化等六個方面,將執法工作標準化建設細化為17個大項52個子項,並進行量化計分,明確成績75分以上為合格,90分以上為優秀,要求各地級市在2022年底前建成一個縣級示範點,各縣區建成一個鎮級示範點,不斷提升基層執法工作條件。

以隊伍建設專業化為例。《規範》明確,要選配一定數量具備法律、安全、危險化學品、鋼鐵、礦山、應急救援等專業的人員充實執法隊伍,優化人員結構和管理,建立執法人員入職培訓、定期輪訓、考核和業務交流制度,強化移動執法信息系統應用。執法人員能熟練使用執法信息系統,通過執法終端實時錄入行政執法檢查信息、開具執法文書,確保執法行為全過程上線入網。

此外,《規範》還提出市、縣兩級應急管理部門依託現有機構編製資源,合理規劃、統籌設置執法機構,機構名稱規範、統一,職能上下對應,便於組織協調;要把執法工作的重心放在抓“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重點企業”上,放在“查大風險、除大隱患、防大事故”上,放在對基層一線執法工作的監督指導上;加強裝備能力建設,結合各地區執法任務實際需求,制定裝備配備方案,加大執法裝備資金保障力度;探索建立執法考核激勵機制、強化執法人員職業保障,提升基層執法人員的職業榮譽感、獲得感。


建章立制確保執法監督規範化

機構改革以後,廣東大力推動安全生產執法監督領域的建章立制,出台相關規範性文件,相繼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安全生產監督執法工作的意見》《安全生產分類分級行政執法暫行辦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執法制度體系,進一步深化安全監管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和規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提高安全監管執法精準性,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有效防範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為建立健全有效的銜接機制,依法懲治安全生產違法犯罪行為,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省公安廳制定了《廣東省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並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實施辦法》明確,應急管理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涉嫌安全生產犯罪案件的,應當立即指定2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組成專案組,進行情況核實和案件調查,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書面報告,經法制審核後,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應急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應當自接到報告之日起3日內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決定。“《實施辦法》對日常執法中的案件移送與法律監督,生產安全事故調查中的案件移送與法律監督,證據收集與使用,協作機制等作出了明確指引,將大大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廣東還啟動了對《廣東省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雙隨機”監督檢查實施細則》等12項安全生產執法制度的制修訂,根據不同的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檢查要點,以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為抓手,統一全省安全生產執法監督的內容、程序、步驟、要求,從制度上確保執法監管工作規範有序。


提質增效實現執法監督智能化

信息化是提升監管執法戰鬥力的催化劑,更是提升監督執法能力的倍增器。

一直以來,廣東省深入推進“互聯網+執法”平台建設,認真梳理應急管理部明確的371項重點檢查事項清單,並結合實際細化為2947條執法檢查事項,優化現場檢查模塊,自動引入檢查事項對應的違法行為或隱患的規範表述。同時,接入應急管理部“安標庫”現有成果,共享使用3400多部法律法規和近30萬個標準,建立法規標準智能搜索引擎,確保安全執法工作依法依規。

2020年2月1日,廣東省安全生產執法信息系統上線。該系統前端作為信息化執法平台,通過計劃管理、法規查詢、任務執行、證據採集、審核審批、文書開具等功能,全面滿足執法人員全流程、全覆蓋移動辦理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執法辦案工作需要。

近日,東莞市大嶺山鎮應急管理分局執法人員對東莞市豐谷機械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現場正在焊接作業的企業員工鄧某、李某、徐某三人未能提供焊工證。執法人員未在系統中查到“鄧某”“徐某”持有相關資質證件,李某的證件已過期。執法人員對該公司處以4.9萬元的行政處罰。

今年6月,珠海市香洲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轄區某化工實業公司經營的丁酸、二氟乙烷、丙二醇甲醚等16種危險化學品品種名稱不在其許可經營範圍內。執法人員責令其停止違法經營活動,沒收該企業違法經營的危險化學品和全部違法所得,並處15萬元罰款,行政處罰總計超50萬元。

一次次的精準執法,得益於廣東省執法系統的日趨完善。目前,廣東省執法信息系統數據匯聚分析模塊已初步做到了行業領域全覆蓋、工作動態全實時,並自動對執法數據做進一步統計匯總、趨勢研判、多維查詢、透視分析等,讓執法系統數據真正動起來、活起來、聯起來。

據統計,自執法系統啟用以來,廣東省21個地市、202個縣(市、區、功能區,東莞中山為鎮街)應急管理部門使用執法系統錄入用戶15826名,日均登錄28000餘次,出動執法檢查人員315.6萬餘人次,監督檢查企業149.6萬家次,整改隱患142.8萬項,開具執法文書383.8萬餘件,行政處罰6萬餘宗,處罰金額12億元。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以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科學執法水平,用高水平安全為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