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的國際資訊均源於公開信息整理,旨在提供多元視角參考。文章內容是在廣泛引用網絡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專業思考與分析進行撰寫。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信息具有時效性與動態性,部分內容可能隨實際情況變化而調整。本人盡量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在觀點表達上,嚴守中立原則,呈現國際新聞事件的前因後果。
中美高層瑞士會談期間,我們又多了一個底牌。
對於中方來說,這場會談不僅關乎經貿,更是戰略上的角力,所以在會談之前,中國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手裡多握幾張牌,桌上才能穩得住。
剛巧北京10號迎來了一位重量級貴客——巴西總統盧拉,中國外交部正式宣布:盧拉將於5月10日至14日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
盧拉剛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參加了紅場閱兵,也和普京談了一圈雙邊合作,接下來就馬不停蹄飛抵中國,行程安排緊湊,但意義重大。
因為巴西是金磚國家核心成員,也是南美最大經濟體,在大家想着“去美元化”、“南南合作”的共同目標下,中巴能談的事情很多。
對中國來說,巴西是打通南美影響力的“關鍵一環”,中國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了。
先說貿易,中國近兩年持續擴大自巴西進口,尤其是大豆、牛肉、礦石等大宗商品。
對巴西農民來說簡直是“金山銀山”,而這次盧拉來中國,或許其中目的之一就是穩住這些傳統訂單,在深的目的是向更上游的領域拓展合作空間。
其中一個重頭戲就是“兩洋鐵路”,這是中巴之間談了很久的項目,但真正要動工,得有政治決心、資金支持,還有國際協調能力。
這條鐵路計劃從巴西大西洋一側的港口城市出發,從邊境的阿克里州進入秘魯境內,並在秘魯港口卡亞俄港,莫延多港或者阿里卡港入海
如果建成,南美貨物就不用繞過巴拿馬運河,可以直接穿越大陸,從太平洋運到中國,運距短,成本低,效率高。
而且這條鐵路避開了美國控制的傳統航運節點,等於繞開了美國的“港口外交”。
一旦項目落實,中國企業將主導建設,相關裝備和技術出口也將水漲船高。
而除了地面交通,還有“天上的合作”,中巴的航天合作由來已久,這次訪華,雙方或將推進的是“中巴資源衛星六號”的後續升級。
這其實對巴西來說很重要,作為農業大國,遙感數據對其種植規劃、森林監測都有直接價值。
其實無論是“兩洋鐵路”還是“太空平台”,都指向一個目標:在美中博弈中站穩腳跟,不被綁在單一體系上。
而中其實也很清楚這個時候見面會談意味着什麼。
南美是美國傳統勢力範圍,過去美國拉攏巴西搞軍事合作,還要求阿根廷退出與中國的貨幣互換。
但如今形勢變了,阿根廷沒有妥協,頂住了美方壓力,現在輪到巴西進一步“向東看”。
這時候,中國再送上實實在在的合作合同,等於在特朗普身後又關上一扇門。
而這還只是中國在全球“斷美後路”戰略中的一部分。
歐洲那邊前段時間中歐達成取消交流限制的協議,特朗普想重新拉回歐盟,但發現態度變了,溫度降了。
副總統萬斯現在也在改口表示:”我相信美國和歐洲是同一陣線的”,可惜冷場來得太快,畢竟中國早已在歐洲鋪好局,跟德國、法國、意大利密集互動,穩住了不少力量。
日韓這一線,美國也不好使了,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是個不吃“美式雞湯”的務實派,韓國政局也大變天,李在明呼聲高漲。
中國在米蘭會議上跟日韓、東盟一共13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貿易霸權和封鎖主義。
現在盧拉來得不是時候,卻又是最好的時候,他知道,中國不只是市場,更是產業鏈、創新、外交網絡的多層級夥伴。
而中國也知道,巴西是南美的“發動機”,誰掌握它,誰就能影響整個拉美的走向。
現在只看瑞士會談的好消息了,也端看美國的態度了,希望美國可以收起“變臉'花招,拿出誠意。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儘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繫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