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外交,光靠喊狠話可行嗎?
7月1日,中國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托倫蒂諾此人入境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
托倫蒂諾是誰?他曾推動《海洋區域法》,試圖將中國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非法劃入菲律賓版圖,試圖在法律層面否定中國對南海的主權。
托倫蒂諾還多次炒作“中國威脅論”,甚至無端指控中國干涉菲律賓內政,多次傳播一些對華的不實訊息。
這已經形成了對中國的曲解、褻瀆和侮辱,所以中國制裁他理所應當。
當然,中國的制裁併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政治手段。
制裁他,既是對他個人的警告,也是向菲律賓政壇傳遞信號——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必然付出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制裁併未擴大到經貿領域,2024年,中菲貿易額將近800億美元,中國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夥伴,不僅如此,中國還給菲律賓投資了2億美元,而且是直接投資。
菲律賓的香蕉、鎳礦等商品高度依賴中國市場,若全面經濟對抗,菲律賓經濟將遭受重創。
所以中國只是選擇了制裁他個人,本身中國制裁他人就很少見,例如中國對美國一些議員的制裁,都是建立在對方多次冒犯的基礎之上的。
美國的國務卿魯比奧就是一個例子,他長期在美國國內散布關於中國的不實訊息,和菲律賓這位托倫蒂諾的所作所為簡直如出一轍。
可以看出制裁也僅僅是剝奪他們入境中國的自由,這對一個他國的議員來說,難道不應該嗎?
換句話說,你會踏上那個在你口中是具有“威脅”的那個國家嗎?
所以這個制裁對托倫蒂諾本人來說,約等於沒有影響。
但又可以說是有巨大影響的,因為他是一個政客,靠的就是曲解中國來過活,中國制裁了他,其實是對他的政治生涯是有影響的。
這屬於古老東方的智慧,既表明立場,又避免傷及無辜,顯示出策略上的剋制。
只不過,中國制裁之後,菲律賓方政府並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沉默了整整七天。在這七天之內,也發生了很多事。
7月3日,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表面上是支持菲律賓,但美軍將領卻避談黃岩島主權歸屬,顯然只是藉機挑撥中菲關係,而非真心實意幫助菲律賓。
在美國航母進入南海後,中國山東艦航母編隊隨即展開演練,055型驅逐艦試射高超音速導彈,展示出強大的區域拒止能力。
這種軍事對壘並非偶然,而是雙方戰略博弈的一部分,但美國的介入讓菲律賓部分政客產生錯覺,認為可以依靠外部力量對抗中國。
但其實,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模糊——它願意提供軍事支持,卻不願明確承諾保衛菲律賓非法主張的島礁。
美國這“半心半意”的支持,註定無法改變南海的力量對比。
而中國的軍事行動則傳遞出明確信號:在主權問題上,沒有妥協餘地,菲律賓若繼續誤判形勢,只會讓自己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就在這緊要關頭,菲律賓防長也來點了一把火,他直接要求中國放棄核武器,他是基於一個協議的要求來說這話的,這個協議就是《東南亞無核武器區》。
中國已經事先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中國會帶頭簽署這個協議,為啥防長還要對中國喊話呢?況且這個協議里也並沒有棄核的說法。
也許是防長這個話給菲律賓壯膽子了,7月8日,菲律賓召見了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菲律賓要求中國“尊重言論自由”,並撤銷對托倫蒂諾的制裁。
到此可以看出,菲律賓在這種時候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立場,無論是對美國的諂媚還是對中國的排斥,都應該有一些表示。
這是一種國際慣例,尤其對小國來說,你不出來表態,兩個大國不會有任何損失,但小國作為依附大國的存在,這時候的表態是非常重要的。
但這個表態又充滿了矛盾,一邊聲稱中國的制裁不符合國際慣例,一邊卻迴避托倫蒂諾長期散布“中國干涉菲選舉”等不實言論的事實。
有分析認為,從時間上看來,菲律賓政府七天後才提出抗議,或許是因為內部存在分歧。
部分政客意識到,過度挑釁中國可能得不償失,但為了迎合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又不得不擺出強硬姿態,這種矛盾心理,恰恰暴露了菲律賓外交的困境。
所以菲律賓的抗議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托倫蒂諾本人並非現任官員,制裁對菲律賓政府實際影響有限。
菲方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藉機來塑造一個受害者的形象,爭取國際同情,然而,國際社會並非不明真相,東盟國家大多保持沉默,不願被捲入這場鬧劇。
其實從中國和菲律賓兩方來說,也並沒有什麼話是說不開的,中國給足了菲律賓面子。
換句話說,中國並沒有關閉對話大門,7月3日,就在美國航母進入南海的同一天,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與菲文官長會晤,強調合作意願。
但是菲律賓部分政客仍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可以一邊享受中國市場紅利,一邊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
這種做法,歷史上已有教訓——阿基諾三世時期,菲律賓因過度依賴美國而付出外交代價,最終導致其政治生涯終結。如今的菲律賓政客,是否真的吸取了教訓?
菲律賓的沉默七天和後續抗議,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戲碼,制裁托倫蒂諾並非中國隨意之舉,而是對挑戰主權底線的必要回應。
南海局勢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中國手中,精準制裁、軍事威懾、經濟合作三管齊下,中國既展示了強硬立場,也為解決問題留有餘地。
菲律賓若繼續誤判,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真正的出路,是回到對話與合作的正軌,而非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2025-07-03《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會見菲律賓文官長貝薩明》
金十數據2025-07-08《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言人談中方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有關問題》
中國青年報2025-07-03《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