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馬科斯
“解放日”關稅剛推出的時候,菲律賓還沾沾自喜,打算挖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牆角,再吃一波供應鏈轉移的紅利。因為在所有東南亞國家之中,除了新加坡,菲律賓拿到了最低的17%稅率。而且新加坡對美貿易是逆差,菲律賓可是順差。這甚至讓有的菲律賓人覺得,作為美國曾經的殖民地,現在受到了美國的特殊照顧。
可沒想到的就是,昨天“解放日”關稅緩衝期到期,菲律賓接到了特朗普的一封信,告知菲律賓的稅率從原本的17%調高到20%。為什麼上調?因為特朗普對貿易談判的進度不滿意。
這幾年來,小馬科斯政府緊緊追隨美國,除了有個人和家族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之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有,拜登政府時期搞“友岸外包”,菲律賓的確吃到了紅利。
圖為石破茂
就以日本為例,2020年日本的對菲直接投資不到100億比索,到了2023年已經超過570億比索了。荷蘭、德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對菲投資增長更快。白宮還專門向菲律賓派遣投資貿易代表團,幫菲律賓招商引資。這也推動菲律賓快速向美國靠攏,在南海問題上的所作所為越來越離譜。
但特朗普一上任,邏輯全變了。首先,特朗普要讓所有美國的盟友明白,美國在盟國駐軍、部署先進武器,不是美國有求於盟友,而是盟友仰仗美國保護。而在貿易問題上,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更要搞清楚一點,並不是當了“反華急先鋒”就能從美國那拿分紅。恰恰相反,盟友反而要在貿易問題上更多地向美國讓步,“保護費”一分也不能少。
特朗普這次給菲律賓漲關稅,幅度雖然不大,但卻是個警告。菲律賓不要自恃和美國有共同防禦條約,自身經濟條件又差,就期望得到特殊待遇。在關稅問題上,不管對方是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特朗普都要榨出二兩油。
更讓菲律賓感到不安的是,就在本周二,特朗普對媒體表示,美國近來“跟中國關係良好,相處愉快”,他還說“中國在對美貿易協議中非常公平”。這又說明什麼?
圖為特朗普
首先,從4月初到現在,世界各國被特朗普陰晴不定的稅率折騰得不輕,這也極大地擾亂了全球投資環境。不確定性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中最大的確定性。這也教育所有國家,不能過於依賴美國市場。
第二,未來20%的關稅很可能是美國關稅的常態,尤其是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越南和美國的貿易談判,越南雖然在市場開放上做出了極大讓步,最終也只拿到了20%的稅率。柬埔寨也和美國達成了協議,但關稅稅率至今沒有對外公布,估計不會比越南更低。以後製造業對美出口,大概率就可以用20%作為基線了。如果是這樣,將進一步減少關稅戰對中國的衝擊。
第三,特朗普現在稱讚中國很公平,這也說明要做到公平,前提是實力對等。美國手裡有鎚子,只有當你手裡也有榔頭的時候,才能讓美國覺得公平。當然,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其他國家更需要從菲律賓的案例里吸取經驗教訓,就算不能和美國據理力爭,盲目追隨最終也換不來特朗普的“寬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