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打向中國的一通電話響了快一周,中方終於接聽了。
2025年5月22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通了電話,雙方就經貿問題和國際熱點議題進行了討論,並一致認為保持溝通至關重要,也願意繼續保持溝通。
在中美日內瓦會議後,G20峰會召開之前,中美這通電話究竟有何意味?特朗普在其中又做了什麼選擇?
和中美5月15日韓國會晤不同,當時雙方對話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進行後台放風環節。如今,中美這通電話釋放的積極信號則比較明顯,中方通報表示,雙方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 “交換了意見”,美方則強調 “保持溝通渠道暢通至關重要”。
這表明,兩國之後在其他領域有進一步接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表明中美日內瓦建立的溝通機制正在發揮作用,能夠和和氣氣坐下來談就是很大的進展。
要知道,一周前,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會見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雙方就中美關係交換了意見,中方希望兩國能夠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會見了美國前財長、華平投資集團主席蒂莫西・蓋特納,雙方就全球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發展進行了交流。
回溯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的“盛況”,雙方相互取消了“報復關稅”和“反制措施”,這一成果一度被視為“全球貿易穩定器”。消息公布後,全球股市應聲上漲,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升值 0.3%。
好景不長,次日中美關係就迎來了另一個極端——“爆冷”,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發布文件,將中國12家AI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特朗普政府此舉無疑是在高速公路上猛踩了一腳剎車。
這種“邊打邊談”的模式,也揭示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特朗普政府又拒絕了出席G20峰會的邀請,美方國務卿魯比奧表示,這次由於對南非“立場”不滿所至。
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美國就開始對南非採取制裁行動了。2 月 6 日,魯比奧在社交平台指責南非政府採取 “反美主義” 立場,表示不會出席2月份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G20峰會;2月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暫停對南非提供的所有支持和援助。
2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將優先向受“種族歧視迫害的白人農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甚至有計劃將他們安置到美國。
不管特朗普政府怎麼花言巧語描述與南非關係,反正中美兩國在G20峰會上是見不到面了。專家分析,特朗普政府此次不出席這次G20峰會,還與中國有些關係。
因為特朗普正面臨2026年中期選舉壓力,需要“對華強硬”的形象來穩固基本盤,所以最好不出現向中國“低頭”的政治傾向。
但特朗普政府的拒絕參會意味着中美失去了一次溝通的機會。要知道,G20曾是中美交流的重要平台,2021年的羅馬峰會和2023年的利馬會晤,中美在普惠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達成了相關共識。特朗普政府此舉,顯然是放棄了這次機會。
1999年,在七國集團財長的倡議下G20成立,美國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在G20峰會中發揮着主導作用。如今,特朗普政府的“退群”,無疑會使會議效果大打折扣。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何偉文指出,中美供應鏈交織互補無法實現真正“脫鉤” 。如今,特朗普“小院高牆”的政策對全球經貿發展都造成巨大影響,美國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高通、英特爾 2025 年一季度在華營收同比下降 15%;英偉達 CEO 黃仁勛更是直言,“美國正在為中國培養競爭對手”。
而90天暫停24%對等關稅期間,美國大豆、液化天然氣對華出口量分別增長30%和25%,這種“以合作換合作”的方式,已經讓我們看到“和平”曙光下經濟發展和破局的希望。
“合則兩利,斗者俱傷”,中美兩國在這句話中也算“吃盡苦頭”。如今,特朗普政府在G20峰會中的“交往藝術”使得中美喪失一次談判機會。中美在關稅問題上還沒徹底“談攏”,未來的博弈還在繼續,不知道兩國會不會再遇到類似G20峰會一樣的談判“好時機”,特朗普那時又會如何選擇呢?
參考資料:
[1]《美方的電話,中方終於接了,特朗普作出選擇,放棄和中方見面機會》.北大王勇教授.2025-05-25.
[2]《魯比奧:特朗普將不參加南非主辦的G20領導人峰會》.觀察者網.2025-05-21.
[3]《美方拒絕出席,特朗普等了4個月,或將親手斷送與中方見面的機會》.中華網.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