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印度,是危險的誤判

2025年05月24日08:00:12 國際 5898

不久前,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空中交鋒中折戟沉沙,數架主力戰機相繼被擊落,迅速引爆中文社交媒體的情緒。一時間,“摔飛機”“紙老虎”“大國幻夢”等譏諷聲不絕於耳。


誠然,印度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強國尚有差距,但若將這場戰術失利簡單等同於其國家實力的全面崩塌,未免過於輕率。換句話說,輕視印度,是一種危險的誤判。


  • 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印度已穩居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列。2021至2024年,其年均gdp增速分別高達9.7%,7.6%,9.2%和6.5%,遠超多數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


印度的產業梯度爬升也很快。從“數字印度”到“印度製造”,印度政府正致力打造一個既能支撐本土就業、又能承接全球外包鏈條的雙重引擎經濟。


看不起印度,是危險的誤判 - 天天要聞

印度孟買的小吃攤擺出二維碼,以便顧客用手機支付。圖源:中國青年報援引《紐約時報》


資本風向的悄然轉變,正在重塑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從“潛力股”走向“現實力量”,印度仍需時間和錘鍊,但在時代風口與戰略機遇交匯之際,緩慢積累與爆髮式崛起之間,往往只隔着一個轉折點。


低估印度當下的發展節奏,恐將在其真正崛起之時,失去應對與布局的先機。


  • 一個地緣戰略價值不斷上升的大國


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全球秩序重塑的背景下,印度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視作“制衡中國”的關鍵支點,其戰略含金量陡然上升。


首先,印度橫亘在中東能源區與東亞工業區之間,是連通印度洋和亞歐大陸的天然門戶。


阿拉伯海到孟加拉灣,從安達曼群島到馬六甲海峽,印度的海軍正變得日益活躍,其海上存在感明顯提升。而“東進政策”與“印度洋島國外交”也使其在區域戰略棋局中收穫新的籌碼。


其次,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中的地位愈發凸顯。


作為美日澳印的第四角,印度既不是傳統盟國,也非北約一員,但正因其“戰略獨立性”,反而具備了更加靈活的迴旋餘地。西方希望通過拉攏印度,在南亞與印度洋構建一個“軟聯盟體系”,以分擔在東亞的戰略壓力。


看不起印度,是危險的誤判 - 天天要聞
2月13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圖源:視覺中國


此外,印度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在悄然擴展。


通過水資源調控、基礎設施建設與軍事援助,印度正在重塑其在孟加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等國的主導地位。在中美博弈持續推進的格局中,印度的地緣角色已從“次要地帶”躍升為“大國對沖”的關鍵樞紐,其戰略位勢正由區域性強國邁向准全球性力量。


  • 一個與中國競爭日益加劇的大國


中印關係,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輕鬆定義的雙邊命題。它不是純粹的合作關係,也不僅是單一的戰略對抗,而是一種纏繞着歷史糾葛、現實利益與全球格局變化的多維博弈。如今,這場博弈的烈度與複雜度正在不斷加劇。


首先是邊界問題。中印兩國橫跨2000多公里的實際控制線,每一寸土地都牽動神經。


近年來,印度在東段藏南地區不斷推進“實控轉行政”的策略,試圖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與行政管轄形成事實佔領。而在中段與西段,印方軍力部署也日趨強化。2024年,雙方在邊境巡邏機制上達成共識,並實現脫離接觸,局勢暫現緩和。但在表面平靜背後,“非公開戰略博弈”仍在延續。


其次是在經濟與科技領域的競爭。印度正積極謀求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取代中國的地位。


儘管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印度“去中國化”政策已持續多年。從封殺中國app、限制中資投資,到提高對中國產品的本地替代率要求,其戰略意圖日益清晰。與此同時,印度開始加快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投入,試圖在芯片、ai、航天、能源等前沿科技領域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甚至實現超車。


看不起印度,是危險的誤判 - 天天要聞
2月28日,印度孟買,孟買科技周上關於人工智能的標識。圖源:視覺中國


最後是在國際話語權上的角逐。印度頻頻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場合高舉“全球南方”旗幟,試圖在發展中國家內部樹立主導地位,與中國展開“全球南方代言人”的戰略競逐。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發展融資、聯合國改革等關鍵議題上,印度不斷提出自己的全球議程主張,力圖塑造“獨立於中美”的中間力量形象。


如今的中印關係,正在從“合作中有摩擦”走向“競爭中有接觸”, 並可能在部分關鍵領域逐步固化為長期、結構性的戰略對峙。


對印度的輕視,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優越感,但既無助於中印關係的健康發展,也難以維護我國周邊環境的長期穩定。


中印之間本有深厚的文明互鑒基礎與綿延千年的歷史聯繫,不應在情緒化的敵意中,錯失本可拓展的合作空間。理性看待競爭、主動管理分歧,才是面向未來的真正成熟姿態。


作者:王召東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智庫揭露:中國禁運使美藥物過量致死人數銳減近千 - 天天要聞

美國智庫揭露:中國禁運使美藥物過量致死人數銳減近千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美國智庫的報告真是敢寫,這麼好乾的活能不能讓我去。報告指出中國在2019年實施的芬太尼整類禁令,直接讓美國藥物過量死亡人數減少了近千人。這個數據打得可不是嘴仗,而是美國政界那套“甩鍋
韓國總統選舉臨近 李在明領先優勢大幅減少 - 天天要聞

韓國總統選舉臨近 李在明領先優勢大幅減少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韓國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隨着總統選舉臨近,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相較於主要對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領先優勢由22個百分點驟減至9個百分點,選情日趨激烈。 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投票定於6月3日舉行。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本月20日至22日就選舉相關話題對1002名成年人...
特朗普威脅蘋果,不在美國造iPhone就加25%關稅,當天蘋果市值蒸發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威脅蘋果,不在美國造iPhone就加25%關稅,當天蘋果市值蒸發1000億美元

據環球網報道,據美國彭博社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威脅稱,如果蘋果公司不在美國境內製造iPhone,就必須繳納至少25%的關稅。特朗普(新華社資料圖)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我很久以前就告訴過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我希望他們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是在美國製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地方。如果不是這樣,...
甘肅生態環境視頻號傳播影響力喜提前五! - 天天要聞

甘肅生態環境視頻號傳播影響力喜提前五!

為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系統提升短視頻製作和運營水平,鼓勵地方用好短視頻宣傳的傳播方式,不斷產出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短視頻作品,中國環境報社、中國環境客戶端日前發布生態環境系統(省級)視頻號傳播影響力榜單。“甘肅生態環境”視頻號傳播影響力位列第五
又一法官出手,暫緩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禁令 - 天天要聞

又一法官出手,暫緩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禁令

又一法官出手!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聯邦法官之後,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一名法官23日對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維持現狀”。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一份判決中說,哈佛大學提交的臨時限制令動議指出,若未能及時聽取各方意見,其將遭受“立即發生且無法彌補的損...
韓國大選臨近,首爾現“滾回中國”反華抗議,中餐館老闆:前所未有 - 天天要聞

韓國大選臨近,首爾現“滾回中國”反華抗議,中餐館老闆:前所未有

在尹錫悅被罷免總統職務後,韓國定於6月3日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據香港《南華早報》5月22日報道,隨着選戰在即,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人表示,他們正遭受着來自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的歧視。這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浪潮正螺旋上漲,令人不安。“我在韓國生活了很久,但這種形式的抗議前所未有。”一名50多歲、...
伊利亞·莫羅茲、安東·拉夫羅夫:俄烏談判,俄羅斯人為何寄希望於特朗普? - 天天要聞

伊利亞·莫羅茲、安東·拉夫羅夫:俄烏談判,俄羅斯人為何寄希望於特朗普?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伊利亞·莫羅茲 安東·拉夫羅夫 】在莫斯科,一種觀點正日益盛行:通向和平之路不在基輔,而在華盛頓,而在華盛頓唐納德·特朗普是最佳掌舵人——唯有他能打破歐洲和烏克蘭強加的思維桎梏,提出務實的談判方案。在很多俄羅斯人眼中,特朗普既是務實派玩家,也是未來協議的潛在擔保人,他們相信,只有...
“特朗普再次成功,讓中國人對美國祛魅”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再次成功,讓中國人對美國祛魅”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強制在校留學生轉學。對此,《紐約時報》5月23日發文稱,“特朗普打壓哈佛,讓中國人再次對美國祛魅”。《紐約時報》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成功阻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其影響範圍將遠不僅限於有能力進入這所著名學府的少數人群,而可能會斷絕中國...
最新!哈佛大學禁令引眾怒,美聯邦法官發出臨時限制令,凍結政府的撤銷決定 - 天天要聞

最新!哈佛大學禁令引眾怒,美聯邦法官發出臨時限制令,凍結政府的撤銷決定

每經編輯:杜宇據央視新聞5月24日消息,美國哈佛大學當地時間5月23日再次起訴特朗普政府。此前一天,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對此,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一名法官23日對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維持現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