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考公母子大鬧機場的“羅生門”: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衝動

2025年05月20日21:20:22 國際 9959

錯過考公母子大鬧機場的“羅生門”: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衝動 - 天天要聞

錯過考公母子大鬧機場的“羅生門”: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衝動 - 天天要聞

同一件事接連兩天登上熱搜,前後情節卻大相徑庭——

5月19日,“母子錯過航班大鬧機場稱耽誤次日考公”登上網絡熱搜,有網友發布視頻稱,5月17日晚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一名女子因值機遲到錯過航班而大鬧機場,哭喊耽誤兒子考公,並稱其子告訴民警遲到系母親捨不得打車;

然而19日晚當事女子卻向媒體澄清,視頻中的“兒子”其實是表弟,他參加的也不是公務員考試而是一場技能資格考試,並非不願打車而是自駕送機,坦承自己情緒一度崩潰、有跪地磕頭等行為,但也對現場相關機構的處理方式提出異議。於是5月20日“女子回應錯過航班哭喊耽誤孩子考公”再度登上熱搜榜。

儘管視頻記錄下該女子情緒激動的行為,但視頻發布者言之鑿鑿的內容與後續當事人的澄清的細節天差地別。事件的真實經過尚需進一步釐清,但無可否認的是,視頻發布之後客觀上對當事女子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在她澄清之前,互聯網上的評論里不乏基於“母子”“考公”“捨不得打車”等細節對其進行的冷嘲熱諷,而“大鬧機場”“干擾其他乘客”等說法更讓女子處於涉嫌違法的境地,需要嚴肅、嚴謹地對待。女子該負的責任應當由相關部門調查清楚後依法依規承擔,但不該遭受網絡謠言導致的攻擊。

目前,視頻發布者的原始視頻已不可見,相關部門也對媒體表示將記錄並反饋相關情況。這一事件讓人關注之處,在於視頻發布者在事件本身並不清楚之時,僅憑遠距離拍下的視頻,就能描述出一個看似完整的故事,並且敏銳地抓住了“考公”“巨嬰”“大鬧機場”等足以迅速挑動網友情緒的關鍵點,而發布者本身並非需要靠流量盈利的營銷號。難道普通人也有流量衝動?

事實上,普通人的流量衝動屢見不鮮。不久之前,“上海虹橋高鐵站又現攔門事件”登上熱搜,視頻中鐵路工作人員將一名旅客從車門處拉至站台安全區域,“目擊者”稱涉事女子為等行動遲緩的老太太,伸手扒住車門不讓關閉。該女子也遭到眾多網友指責破壞公共秩序。然而“打臉”隨即來到,相關部門澄清該事件並非“攔門”,而是乘客身體不適急忙下車時被門夾住,工作人員協助其脫身。而當年影響甚廣的網暴事件“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中,當事人谷某隻是出門取個快遞,被旁人拍下視頻,不法分子甚至用不同微信號“角色扮演”捏造聊天記錄造謠谷某。

應該看到,對流量的關注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僅是網紅、營銷號或公眾人物,許多普通人也深陷其中。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人生活的另一個空間,相比現實社會中有限的社交範圍,無遠弗屆的互聯網給人際交往打開了巨大的空間。流量成為“被看見”的量化標準,是當代人渴望社會認同的數字化投射。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數字原住民”,線上展示、社交已成為生活方式,分享生活、獲得反饋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虛擬的“存在感”甚至超越了現實交往帶來的滿足感。更何況,流量可以直接或間接轉化為經濟收益,這樣“變現”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刺激着普通人的流量衝動。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上世紀預言的“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正在成為現實。我曾採訪過一名虛構惡劣案件在互聯網傳播的當事人,他是一名沒有任何前科記錄的普通上班族,熱衷在微信群傳播各種真假信息和想象拼貼而成的“重磅新聞”,因為“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很自豪”,哪怕“知道的”其實是編造的。

普通人對流量的追逐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適度關注身邊發生的事,可以豐富生活、積极參与公共議題,同時尋求更大範圍內的價值認同;但過度追求流量,會導致虛擬世界與真實自我產生割裂,讓個體價值感過度依賴外部評價,甚至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對普通人而言,健康的流量觀應該是將流量視為生活分享的副產品,而非目標本身。

網絡時代,人人都能發布“新聞”,但真正經得起檢驗的新聞仍需要專業采寫甄別。遏制普通人的流量衝動,除了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剋制對虛擬認同的渴望,也需要權威部門和專業媒體的及時報道,對謠言的及時澄清,以滿足公眾對事件進展及真相的信息訴求。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對工人階級的背叛!”——美媒怒斥 - 天天要聞

“這是對工人階級的背叛!”——美媒怒斥

儘管美國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稅改和支出法案,在美國國會通過了,即將在特朗普簽字後正式生效。但這個被特朗普視為他這屆政府核心政策之一的法案,不僅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對立和撕裂,更讓美國不少媒體——乃至特朗普自己的一些支持者強烈不滿,認為該法
俄羅斯與阿塞拜疆關係惡化,從盟友到對峙的地緣政治震蕩 - 天天要聞

俄羅斯與阿塞拜疆關係惡化,從盟友到對峙的地緣政治震蕩

近期,俄羅斯與阿塞拜疆的關係急劇惡化,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目光。這一變化不僅衝擊着地區的政治格局,也對兩國的外交、經濟和社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一切始於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一場執法行動。俄羅斯執法部門針對幾起陳年謀殺案展開調查,逮捕了6名俄羅斯籍的
2025年國際法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AI發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 天天要聞

2025年國際法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AI發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中新社香港7月4日電 2025年國際法論壇4日在香港舉辦,來自全球約40個司法管轄區的200位法律專業人士以及政府、機構領袖,重點討論法律科技如何影響全球法律秩序,以及和平解決爭端的推進和發展等話題。 論壇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分享了香港在推動法律科技發展方面的積極舉措與成果。他表示,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的...
意大利男子靠近熊自拍被拖入山溝 自拍成生前最後畫面 - 天天要聞

意大利男子靠近熊自拍被拖入山溝 自拍成生前最後畫面

​7月2日,一意大利遊客在羅馬尼亞被熊襲擊不幸身亡,生前與熊自拍的畫面曝光。事發時該男子與一群摩托車手同行,停下來靠近一頭熊自拍,隨後那頭熊撲向男子將他咬傷,然後將其遺體拖入約60米深的山溝。報道稱,男子最後拍攝的其中一段畫面顯示他似乎試圖伸手喂熊。據當地媒體報道,這頭熊已被擊斃,警方正對此事進行調查。...
羅毅君主持召開“十五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及人口高質量發展工作務虛會 - 天天要聞

羅毅君主持召開“十五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及人口高質量發展工作務虛會

羅毅君主持召開“十五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及人口高質量發展工作務虛會穩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為常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活水7月4日,市委書記羅毅君主持召開“十五五”推進新型城鎮化及人口高質量發展工作務虛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城鎮化、關於人口工作的重要論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型...
生態環境部黨組與駐部紀檢監察組召開2025年第一次專題會商會 - 天天要聞

生態環境部黨組與駐部紀檢監察組召開2025年第一次專題會商會

7月4日,生態環境部黨組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以下簡稱駐部紀檢監察組)召開2025年第一次專題會商會,圍繞着力推動部直屬單位強化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以管黨治黨新成效保障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會商。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主持會議並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駐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部...
從陝西跨省任職!鄔小撐履新副部級職務 - 天天要聞

從陝西跨省任職!鄔小撐履新副部級職務

“微言教育”消息,日前,中央批准:鄔小撐同志任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左惟同志不再擔任東南大學黨委書記職務。公開信息顯示,鄔小撐,男,漢族,1971年10月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鄔小撐曾長期在浙江大學任職。歷任: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黨委副書記、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