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已經等了3天,訪華請求依舊沒有得到中方的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訪問中東期間,曾經放出風聲,說自己很樂意直飛北京,與中方領導人討論外交、經濟等議題,結果整整三天過去了,中國一直沒有搭理他。
畢竟特朗普的言行作風,就是滿嘴跑火車,想一出是一出,實在沒有必要跟他一般計較。對特朗普而言,相比起採取行動,輕飄飄的表態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外交成本。
【特朗普聲稱,自己已準備好直飛北京,與中方面談】
如果他真的想正兒八經地安排一次訪華行程,就要老老實實按中國的規矩來。
首先是安排外交團隊提前和中方接觸,用幾次高層互動鋪平道路,然後討論具體議題和流程,同時在其他領域持續釋放積極信號,爭取早日從中方這裡拿到訪華的邀請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媒體鏡頭前信口開河。
不過還真有美媒當真了,《時代》雜誌已經開始鼓吹,中美領導人“會晤的時候到了”。更煞有介事地渲染說,一場成功的面對面會談,能使中美都取得想要的“外交勝利”,避免“衝突升級”,如果拖得太久,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
聽美媒的語氣,似乎只要兩國元首見上一面,任何疑難雜症就能“迎刃而解”一般。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
再說了,芬太尼關稅還沒解決,特朗普政府一心要把責任推卸給中國,讓自己摘得乾乾淨淨。中國不可能接受這種做法。
【三天過去了,中國一直沒搭理他】
回過頭來看,中美高層雖然在日內瓦達成了經貿聯合聲明,但關稅戰的火藥味還沒有散去,對等關稅還沒有徹底取消,雙方也只是同意建立溝通機制,繼續保持接觸,距離達成正式協議遙遙無期。
如果中美沒有在90天內的期限內談妥,關稅戰還有得打。
既然經貿爭端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中美就不具備開展最高層對話的政治氛圍。
我們也能看到,特朗普履新之後,中美還沒有開展過一次像樣的高層互訪。中美領導人上次通話,還是特朗普宣誓就職前幾天。
前幾年中美關係“止跌企穩”,兩國從第三國“王沙會”,到外長互訪,再到領導人會晤,每個環節都沒落下。
【真想訪問中國,特朗普也要按中國的規矩來】
特朗普上來之後,原先的對話渠道進行過一輪洗牌,這些流程一個都不能少。眼下中美只是暫緩關稅戰,特朗普就想一步到位訪華,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中美在日內瓦的經貿談判,只能說為更進一步的互動提供了契機,這需要特朗普政府自行把握,而不是繼續在那裡,靠一些虛無縹緲的表態製造話題。
中美關係何其敏感複雜,最不需要的就是話題和噱頭。偏偏特朗普就是那種最擅長噱頭的美國總統,他需要不斷地挑動國內情緒,方便自己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才能掩蓋自己上任一百天的乏善可陳。
順帶一提,中美發表聯合聲明之後,特朗普還說自己準備在周末與中方領導人通話,結果時間已經過去了,中美之間一點動靜都沒有。
【之前中美止跌企穩,中美高層互訪是必經環節】
周末過去,外交部最新的記者發布會,被問到中美合適開展新一輪經貿磋商,我們也沒有給出明確答覆。這已經說明了很多。
特朗普頻頻放風說要與中國溝通,一方面是要繼續釋放煙霧彈,另外也有性格里好大喜功的因素在作祟。
任何一任美國總統,任期內在外交上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與中國打交道,展現自己的“強硬立場”,常用的手段,就是拿中美關係說事,渲染所謂的“中美對抗”概念。
特朗普則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獨屬於自己的賽道,以關稅政策為切入點,一會說中國佔了美國便宜,一會又說中國需要美國市場,迫切要與自己達成協議。
另外,特朗普動不動就拿中美通話,訪華等議題炒作,無非還是對國內輿論彰顯,自己有能力、有魄力與中國取得聯繫,比起在總統任期內從未訪華的前任強出太多。
總之,特朗普有的是角度,宣稱自己在中美博弈中取得了“主動權”。
【中美達成聯合聲明,不意味着關稅戰到此為止】
戰報可以糊弄,戰線卻不會說謊,本輪中美經貿談判,美國的讓步是切切實實的,過去進兩步退一步的做法在中國面前不再有效果。
中美聯合聲明,也讓美國其他方向的經貿談判,面臨巨大的變數,過去那些唯唯諾諾,想着儘快妥協的經貿夥伴,對美國的臉色變得一個比一個快。
如今特朗普想在中美高層互動這邊,繼續混淆視聽,也難以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任憑外界如何揣測特朗普的用意,中國只會做好自己的事情,牢牢把控中美關係的主動權。
無論特朗普再怎麼對媒體放風,只要美國想與中方開展進一步的互動,外交上該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