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0日訊 “說平安、話德城,基層治理果實豐碩。綜治中心‘一門辦’, 百姓難事‘一站清’……”這一段山東快板,唱的正是德州市德城區綜治中心“一門辦”治理模式。
只進一扇門,訴求一站解,“一門辦”能解“萬家難”,讓城市治理既有溫度,更有品質,德城區是如何做到的?

從“多頭跑”到“一站清”
“從諮詢調解到訴前指導,以前要多頭跑,現在來綜治中心‘一站式’就解決了俺的難題。”近日,家住廣川街道的市民劉先生來到中心贈送錦旗,感謝工作人員幫他化解了一起勞務合同糾紛。
近年來,德城區不斷強化綜治為民服務,高標準打造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中心設置了1個聯合受理大廳,信訪服務、矛盾調解、行政複議、勞動仲裁、訴訟服務5個功能區,1個社會治安研判調度中心,形成“一廳五區一中心”服務布局。組織公、檢、法、司、信、人社6個單位常駐,30餘個單位輪駐隨駐,3家社會組織、10餘個團隊進駐,群眾訴求從“多頭跑”變為了綜治中心“一站清”。
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兩大核心任務,在這裡交匯 群眾接訪室、品牌調解室、心理諮詢室、行政複議聽證室等25個功能室,將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應收盡收、能解盡解。
“以前群眾反映問題,不清楚該去哪個部門,跑來跑去就跑出了‘火氣’。現在,群眾只需走進‘一扇門’,即可實現問題‘一站接’,訴求‘一門辦’。”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中心耿珊珊說。
目前,區、鎮街、社區三級綜治中心覆蓋率達到100%,成為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
從“一站清”到“上門尋”
“住上下樓,低頭不見抬頭見,為這點事就傷了和氣,可真不值得!”新湖街道勝利社區治保委員石浩正在處理“上門尋訪”過程中發現的一起“復燃”的糾紛。
原來就在前幾天,凱旋花園小區一住戶與樓下商戶因噪音問題產生矛盾,在街道綜治中心調解下,雙方達成了協議,但商戶老闆隨後的履行打了折扣,這矛盾的“冰塊”,剛剛融化,就又重新“凍”上了。
經過多次上門溝通,商戶老闆終於採取了措施,切實減少了噪音,雙方再次握手言和。
據了解,“上門尋”是德城區在推動群眾訴求“一站清”之後的又一個創新。綜治中心組織網格員、治保委員、志願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社區、鄉村,走進群眾家中,拉家常、聽訴求,圍繞鄰里矛盾、婚姻糾紛、拖欠工資等常見、易發、多發問題進行大摸底、大排查,及時掌握各類矛盾風險,同時,有效做好化解、穩控,將“有溫度的治理”送至群眾心坎上。
“通過‘上門尋’、就地調、現場解,我們從源頭上‘治未病、熄火苗’,將各類風險隱患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轄區群眾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新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藺心懂說。
截至目前,通過“上門尋訪”等渠道,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730起,化解2666個,化解率達97.7%,按時辦理率100%,廣受群眾好評。

從“上門尋”到“雲上解”
“這個‘善治首安’真是太方便了,問題線上解,服務‘上門辦’,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實實在在的。”說起德城區的“善治首安”社會治安風險預警防控系統,市民李大姐連連稱讚。
作為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實戰化運行的創新舉措,“善治首安”平台是德城區實踐綜治為民的智慧成果之一,自創建以來便承載着防風險、暢渠道、解難題的重要使命。
為了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平台還實行了“雲上百行團”模式,7個鎮街及30餘個部門、單位,實行“雲入駐”,建立並完善“受理、審核、交辦、督辦、回訪、歸檔”閉環機制,使得群眾訴求能夠得到全方位、多鏈條、流程化的辦理。
“從‘一站清’到‘上門尋’,再到‘雲上解’,為民服務永無止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源頭治理,推出更多便民、利民的社會治理‘大餐’,讓綜治中心成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終點站’。”區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蔣玉朋說。
截至目前,“善治首安”共匯聚信息32萬餘條,預警事件54件次,全部落實化解、幫扶、穩控措施。
群眾的聲音就是最真實的民生,群眾的笑容就是最直觀的幸福。德城區通過“一站清”“上門尋”“雲上解”等方式,成功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服務的溫度與速度。
通訊員 張建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