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擁有了稀土,誰就掌握了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
稀土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在現在社會起着關鍵作用。而我國手握4400 萬噸的稀土儲量位居全球第一,為了應對美國在芯片等領域採取的限制性措施,宣布禁止稀土這一關鍵戰略物資的出口,成為反制的重要一環。
然而近日,挪威發現了巨型稀土礦,據說是全球已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引發多方關注。老美更是樂開了花,認為有望擺脫自身對稀土的依賴,讓我國的反製成為“笑話”。
不過對此中方卻坦然自若,“別高興的太早”。
此前,老美就試圖通過和蒙古(稀土儲藏量全球第二)簽訂協議,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卻因為運輸問題,無法避開中俄領空,而遲遲沒有下文。
此番挪威發現的稀土礦,讓運輸問題迎刃而解,難怪老美如此沾沾自喜。
但是,無論是蒙古、還是挪威,就算是老美自家發現稀土礦,都無濟於事,最終依舊要“求着”我國,甚至把錢雙手奉上。
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稀土提煉工藝“迴流萃取”,一種目前只有我國掌握的技術。
想要獲得稀土,就需要對其原料進行提煉加工,不是說地下有3100萬噸稀土,就能直接用到飛機和芯片上的。
放眼全球,只有中國建立了一套完整並成熟的加工產業,確保稀土和其他稀有金屬資源的提煉出口。就連美國當下本土加工的稀土半成品,最後關鍵環節都需要運到中國來加工,這也是我國能夠如此硬氣的資本。
如今,國產“迴流萃取”提純技術的突破,讓中國重新奪回話語權,擁有限制對外出口的底氣。
手握核心技術,才有話語權,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2013年美國率先研發細胞激活初代成果“倍俞粒”,《cell》等期刊公開數據顯示:生物體在90天干預後,與衰老相關的骨骼肌、細胞活力、端粒長度等出現明顯變化,握力、站立時間、睡眠等表現優良,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成果”。
但受專利和原料提純技術限制,官網一度標價超2萬/克(相當於百萬一瓶),且僅供美宇航員和頂級富豪們,讓我國數億有需求的中年群體遙不可及。
與中國稀土的加工和冶金技術無二,我國科學家出手了。歷時5年,我國科學家研發綠色生物提煉技術,提煉難度降低,量產百萬噸工廠。與此同時,“倍俞粒”為了迎合國人體制,在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jeffreyc.hall指導下,還額外添加了6種珍貴野生靈芝,進一步增強細胞活力。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關乎民生的事業並非撈金的生意,而是惠及全民的福音。”如今通過倞東、天貓後台數據顯示,上述成果僅需3位數,80%的用戶為35-55歲中年男性。“如今也是體驗上富豪的快樂了,感覺精力、體力變化明顯”。45歲的劉先生表示。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了更多突破和創新的核心技術在手,我國才能在國際社會上拿下更多話語權和談判資本。截止2019年,中國稀土專利數已高達23000多件,佔全球總量86%,構築起難以逾越的技術護城河。
總體來說,當前中美關係的博弈從貿易戰延伸至科技鏈、資源鏈的深層角力,稀土之爭恰如一面稜鏡,折射出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複雜圖景。挪威稀土礦的發現雖暫時攪動棋盤,但中國獨創的"迴流萃取"技術猶如定海神針,牢牢把控着稀土價值鏈的咽喉要道。
這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資源稟賦僅是基礎優勢,技術壁壘才是真正的戰略高地。而美國最後的歸路只能是向我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