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總理登場,大西洋的另一頭也來巴黎撐場
三月17日,在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站在一起,鄭重宣布:法國和加拿大是“和平力量”,並將堅定不移地站在烏克蘭一邊。
馬克龍特彆強調:“自戰爭開始以來,加拿大始終堅定地支持烏克蘭和歐洲,沒有絲毫動搖!”
當然,光喊口號可不夠,馬克龍補充說,兩國將繼續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並要求俄羅斯做出“明確承諾”——雖然沒有具體說明這個承諾到底指什麼。
加拿大總理卡尼接過話茬,補充:“我們都支持主權和安全……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就是最好的證明。”
馬克龍這番話聽起來大氣磅礴,卡尼的表態十分給力。
正如聯合聲明中指出:法國和加拿大堅定支持烏克蘭的“長期和平”,確保歐洲、法國和加拿大的安全。
與此同時,馬克龍盛讚加拿大,稱加拿大是法國在全球舞台上的“獨特朋友”,兩國共享自由與民主的願景。他特彆強調,加法在貿易、國防、環境保護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的戰略夥伴關係,並直言:
“我們相信,尊重國際規則的公平貿易對每個人的繁榮都有好處,它比關稅更有效。關稅只會推高通脹,破壞我們的經濟和供應鏈的穩定。”
(We believe that fair trade that respects international rules is a good thing for everyone’s prosperity and it is far more effective than tariffs, that simply create inflation and destroy the integration of our economies and our supply chain.)
這一表態是不是可以被解讀為:馬克龍在對特朗普貿易政策的隱晦批評,尤其是在特朗普威脅對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征關稅的背景下。
馬克龍此言,既是對加拿大的力挺,也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維護。
馬克龍的發言依舊是老套路:堅定支持烏克蘭、呼籲歐洲團結、強調和平重要性。
加拿大新總理卡尼的首訪為何繞過美國,第一站來到歐洲?
按傳統,加拿大新任總理的首次外訪通常選擇美國。
但馬克·卡尼(Mark Carney)沒有這麼做。相反,他的第一站是歐洲,而非華盛頓。
卡尼刻意選擇了兩個塑造加拿大早期歷史的歐洲首都作為他的首訪地。
記得在宣誓就職儀式上,他多次強調加拿大建立在三個民族的基石之上——法裔、英裔和原住民,並再次重申,加拿大與美國存在根本性差異,“無論如何、無論以何種形式,都絕不會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他對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徵收了高額關稅,並多次發表有關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曾嘲諷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是“特魯多州長”(Governor Trudeau)。
高額關稅這激怒了加拿大人,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抵制美國產品的呼聲。
卡尼當然明白,對抗特朗普的衝擊將是他執政的最大挑戰之一。
但他此刻不急於前往華盛頓,而是先去了巴黎和倫敦——這本身就是一種外交策略。
他希望先拉攏歐洲盟友,增強談判籌碼,再與特朗普正面對決,不是嗎?
有趣的是,在訪問完歐洲後,卡尼的下一站將是加拿大北極地區。這一行程安排,不僅僅是國內政治的考量,也是對美國的一種暗示。
近年來,美國在北極的軍事和經濟利益日益增加,而加拿大始終強調自己對北極地區的主權。
卡尼此行,就是要向特朗普政府表明:加拿大不會在北極問題上讓步,絕不會淪為美國的“第51個州”。
在政治中,行動的象徵意義有時比實際內容更重要。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