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特朗普重返白宮帶來的衝擊波讓G7外長會議籠罩在緊張氣氛之下。加拿大夏爾瓦的會議本應展示西方陣營的團結,然而最終卻暴露了G7在俄烏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也折射出整個西方集團在全球博弈中的衰退。儘管會議最終宣言強調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但G7的威脅在現實中顯得蒼白無力。俄羅斯早已適應西方制裁,並通過能源、軍事和外交手段構建起強大的防禦體系,而G7內部卻因美國政府政策變化和歐洲內部分歧陷入動蕩。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正不斷撕裂G7的統一戰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會上強調聯盟的“團結”,但現實情況是,美國的貿易戰正在破壞與盟友的關係,而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模稜兩可,迴避“俄羅斯侵略”這一措辭,顯示出對烏克蘭事務的冷漠態度。這種內部分裂不僅影響對俄政策,也削弱了G7整體的外交影響力,使其在全球戰略中失去主導作用。
G7的外交威懾力正被不斷削弱,美國的單邊政策讓盟友難以信任,而歐洲國家自身亦面臨經濟衰退、能源危機和社會動蕩。英國外長戴維·拉米試圖用“有力措辭”掩蓋G7的裂痕,但英國自身在內政不穩和外交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下,難以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歐洲整體上已失去戰略自主權,在對俄問題上更多依賴於華盛頓的決定,歐盟內部也難以形成統一戰線。
G7會議還試圖介入巴以衝突,呼籲加沙獲得“暢通無阻”的人道主義援助,並要求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永久停火協議。然而,這種表態是否能夠轉化為實際行動仍然存疑。美國與以色列的緊密關係使得G7在中東問題上的調解能力大打折扣,而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更可能讓這一倡議停留在口頭層面,無法帶來實質性影響。
如今的G7,已難以繼續扮演全球事務的主導者。從烏克蘭戰事到中東衝突,從貿易戰到能源危機,G7不僅未能提供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反而暴露出自身難以協調一致的問題。面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G7的威脅是否有效?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G7還能否保持合作?這些問題比制裁本身更加關鍵。
未來的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G7正在喪失其主導地位。美國與盟友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歐洲內部政治和經濟危機不斷惡化,而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崛起。G7若無法解決自身內部問題,恐怕連對俄施壓的能力都將逐步喪失,最終在國際舞台上淪為邊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