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被戴比爾斯營銷了130年的廣告詞,終於唱不動了。
截至2024年底,鑽石巨頭戴比爾斯旗下的原鑽價格降幅已高達25%,天然鑽石行業“水生火熱”。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引起這場全球鑽石市場“大地震”的根本原因,或許要歸根於我國的鑽石培育技術崛起。
在實驗室里“種”出來的鑽石,不僅物理屬性與天然鑽石無異,甚至凈度更高、顏色更純凈。以有“鑽石之都”美稱的河南柘城為例,這裡僅需一個月便能“生長”出超越天然鑽石品質的晶體,而成本卻不到天然鑽的20%,曾經被西方巨頭壟斷的“天價神話”,在科技的力量下轟然倒塌。
據了解,2019年才剛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的柘城,如今已成為全球培育鑽石產業的心臟。2023年,河南人造鑽石產量佔全國80%,而柘城縣年產量高達400萬克拉,足以讓全歐洲新娘人手一顆“鴿子蛋”。柘城縣的本土品牌“柘光zg diamond”,更是在這場變革中殺出重圍,成為國際高凈值人群的寵兒。
上線京東、天貓等平台僅一個月時間,柘光成交額便已突破百萬。據品牌電商總負責人透露,目前5克拉以上定製訂單已排至兩個月後,超70%顧客一出手就是“大手筆”。上海某知名企業高管在收到8.75克拉的柘光鑽戒定製款後更是感慨道,vvs凈度、d色級的鑽石,如果是戴比爾斯或者海瑞溫斯頓這種品牌,通常要價上百、上千萬,而在柘光僅僅10萬不到便拿下了,“這不是消費降級,而是人們認知的升級。”
目前,鑽石的價值錨點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新一代消費者不再迷信“天然即高貴”,轉而追求性價比與個性化表達。社交平台上,“買培育鑽真香”的分享帖刷屏,用戶直言:“同樣又大又閃,何必為虛無的‘自然’標籤多花十倍錢?”
而柘光品牌的成功,恰恰踩中了這場觀念變革的浪潮。其產品不僅打破婚慶場景局限,更滲透到了日常穿搭、商務社交等領域。小紅書博主蘇女士定製了十餘款柘光飾品後總結:“培育鑽石簡直是時代潮流的新風向,相較天然鑽石而言價格便宜卻更閃,並且蘇富比等拍賣場上的熱門款式都可以定製同款,日常穿搭能夠自由搭配,就算拿去送禮也不會覺得丟面。”
除了國內吹響培育鑽石的流行“號角”外,就連國外好萊塢明星也紛紛站台,萊昂納多、蓋爾·加朵等人此前都曾為培育鑽石發聲,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更是將“天然”二字從鑽石定義中去除,徹底撕掉了培育鑽石“替代品”的標籤。西方的鑽石巨商們對此急得跳腳:這讓我們的天然鑽石還怎麼賣?
當然,對於培育鑽石的質疑聲也從未消失。有人堅持“天然鑽石代表真愛”,也有人擔憂“價格戰”損害行業生態。但數據給出了有力回應:2023年培育鑽石在全球鑽石市場中的份額超過了50%,其中美國市場佔比達56.8%。柘光等培育鑽石品牌證明,低價不等於低質,反而打開了更廣闊的消費場景。
業內專家指出,培育鑽石爆火的本質其實是在實現“消費平民化”——讓鑽石從富豪專屬變為大眾可及,從營銷符號回歸審美本質。正如柘光品牌負責人所說:“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高端深度定製,來重新定義鑽石的‘價值’。”
數據統計,目前柘光官網及京東、天貓等平台總瀏覽量已逾40萬人次,平均每日吸引超千位客戶通過官網聯繫專屬顧問進行諮詢定製。柘光負責人介紹,顧客中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凈值人群佔比90%。“對於他們而言,多少錢、是不是天然的並不重要,他們只在乎鑽石品質夠不夠好。”
同時,市場分析指出,未來培育鑽石將在市場中更受矚目。鑽石行業獨立分析師保羅·金尼斯基預測,到2026年,預計培育鑽石還將為整個行業帶來高達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4億元)的額外增長。
當西方巨頭還在忙於降價自救時,中國已用科技與創新,將鑽石從“稀缺騙局”中解放,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相信隨着人們認知度的不斷提高,培育鑽石將會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鑽石自由”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