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南昌開幕。開幕前,舉行了今年首場“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其中,香港地區省政協委員、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菲米蘭,結合自己參與贛企赴港上市的親身經歷,分享了她對贛港兩地合作的看法。

王菲米蘭在“委員通道”接受集中採訪。直播截圖
2024年7月,江西企業中贛通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港股“算力基礎設施第一股”。“這是一家江西土生土長的企業,我有幸參與了它的上市工作。”王菲米蘭說,該企業的成功上市,正是贛港兩地“雙向奔赴”的結果。
“江西和香港人緣相親、貿易相通、產業相融,兩地交往一直以來十分密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為兩地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她說,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法律制度、金融政策、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而江西則是大灣區的重要腹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兩地互補、互助、互動的合作關係潛力巨大。
王菲米蘭觀察到,這些年來,江西對接大灣區的經貿合作活動也越辦越好,越來越多的資金、項目和人才落戶江西,也有越來越多的優質贛企正在積極走出江西,登上國際舞台。
“這些年來,贛企赴港上市的政策越來越好,香港宣布對已在A股上市的企業,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她說,江西實施的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更是包含了很多實質措施,比如直接的資金激勵、開闢綠色通道、提供金融人才引進資助等等,對企業產生了很好的激勵作用,“我們從業者明顯感到,許多擬上市企業的觀念已經從‘要我上市’,轉變為‘我要上市’。”
“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本身是一個複雜程度高、時間周期長、專業性極強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企業自身、政府部門以及內地和香港的中介機構通力合作,才能高質高效地完成。”王菲米蘭回憶,中贛通信上市歷時2年多,經歷了疫情的影響、政策的變動,期間,兩地監管部門秉持着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態度,採取了靈活的問詢方式,為企業成功上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王菲米蘭說,在中贛通信上市的過程中,她感受到了江西企業家誠信為本、堅韌不拔的良好品質,也感受到了江西企業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不懈的創新精神,“我相信,以後必然會有更多的江西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作為一名港澳委員,我也將盡己之力,協助更多江西本土企業走出去。”
澎湃新聞記者 羅振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