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革集河(掇刀段)河道兩岸的雜物和河面的漂浮物、垃圾清理得很乾凈,河道沒有淤堵現象,弓背橋旁的破損護坡也進行了修復……總體來說很滿意。”近日,荊門市掇刀區人大代表張格格在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打造革集河生態景觀帶”代表建議“回頭望”視察調研時如是點評。
這是區人大常委會2023年以來探索建立代表建議辦理“回頭望”工作機制,跟蹤監督推進持續辦理,提升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實效的一個縮影。
因事而謀,高站位“建”
民之所願,我必念之。
2023年,掇刀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代表行動”,部分人大代表反映:往年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沒辦好,怎麼辦?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代表持續關注的建議部門答覆時說得好,就是不兌現承諾怎麼辦?一些需要分年度辦理的代表建議以“難以解決”為由“不解決”怎麼辦?

“能不能建立一個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加強新時代地方人大監督工作創新、推進建議高質量辦理等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代表建議辦理‘回頭望’工作機制?”這個念頭在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許賢德心中萌發。
“我們用了近三個月時間,到浙江、貴州、四川學習取經,徵求鎮、街道人大代表的建議近20條,開會研討、修改,基本上吸納了各方意見,並報區委批准……”回首建制之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華平感慨良多。該機制共有6條,對“回頭望”代表建議的範圍、選定、辦理、督辦方式、跟蹤推進、評價處理等一一進行了明晰。
該機制運行一年多來,成效明顯。“‘打造革集河生態景觀帶’的建議被確定為今年‘回頭望’的議題,辦理進展很快。上半年,區住建部門就編製完成了規劃,城管部門已爭取資金214.95萬元,對河道進行了清雜、疏浚。”區人大代表徐書軍說。

廣泛調研,多途徑“集”
民之所呼,我有所應。
“代表建議‘回頭望’主題的選定,建立在廣泛調研基礎上,結合代表建議辦理‘背靠背’徵求意見情況,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確定,並列入年度常委會工作要點,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區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永中說。
今年1月20日,白廟街道小區居民錢光友走進了油城社區代表聯絡站。他有一項重要事情,就是參與納入區人大常委會年度代表建議“回頭望”議題的投票。區人大常委會通過已建立的32個“家站”,開展“碼上應”“20號見”等接待選民活動,徵求選民對年度代表建議辦理的意見,把群眾認為辦理結果不滿意的代表意見收集起來。
去年5至8月,在辦理城南新區老舊小區改造“回頭望”建議中,掇刀石街道、虎牙關社區和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邀請人大代表和居民群眾參與,召開“板凳會”60多場次,收集改造意見1000多條,在代表和群眾的建言下,相關職能部門將城南新區範圍內的大部分“三無”小區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綠化、線路規整等問題全部納入改建範圍實施改造,最大限度保障了民生實事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轉變。
“革集河上游水質清澈,可到了弓背橋這裡,水質就變渾濁了,這段是不是有排污口沒排查出來或者存在管道錯接漏接的現象?”今年6月,掇刀石街道人大工委在雙泉代表聯絡站開展“代表·局長面對面”活動時,代表和局長一邊觀看無人機拍攝的革集河現狀視頻,一邊互動交流。區城管局局長、區住建局局長、區生態環保分局局長現場與人大代表、選民針對“打造革集河生態景觀帶”的“回頭望”代表建議進行深度分析答題,尋求破解良方。

有的放矢,高頻次“督”
民之所盼,我有所辦。“目前,區人大常委會按照業已建立的‘雙聯雙參’制度,通過‘歸口委室+’方式加強跟蹤督辦‘回頭望’代表建議,效果很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玉蘭說。
今年在督辦代表提出的“關於在龍井大道與荊南大道交匯處建設高架橋”的“回頭望”建議時,歸口委室財工委與興隆代表聯絡站聯動,將該代表建議跟蹤督辦納入聯絡站的年度活動主題。20名代表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專題調研、現場視察、座談協調等活動4場次,助推其快建設。目前,總投資7600萬元的“源滿橋”已建成通車,鋰電片區道路通暢,欣欣向榮。
在督辦“關於油城社區東康巷下水管網改造”的“回頭望”建議時,歸口委室農工委邀請區人大城環工委7名專業小組代表3次參加,提出下水道出口設置、蓋板安裝等專業化的改造建議12條,助推其科學規劃,加快施工。7月上旬,該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小巷居民經過此路段時不再皺眉捂鼻,個個笑容燦爛。
在督辦“關於更換葡萄園小區周邊人行道路紅色地磚”建議時,困難重重。歸口委室城環工委多次邀請新聞媒體參與跟蹤報道,連續幾年緊盯“一件事”,徵求能工巧匠的意見,最終採取火燒打磨的辦法,花費50萬元解決了葡萄園路7500平米地磚安全隱患問題。區人大代表林瑩說:“長期困擾居民出行地磚打滑問題得到解決,對這個‘回頭望’代表建議辦理,我非常滿意。”(記者 周芳 通訊員 薛勇/文 記者 周宗國 /圖)
來源:掇刀融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